“看完《富爸爸穷爸爸》,我还是穷酸苦!”

最近在家抽时间看了本入门级的理财书《富爸爸穷爸爸》,觉得这本书很好,能够帮助自己提高财商,积累财富。我从书中总结了3点,这3点能教你提高财商,早日实现财务自由。

“看完《富爸爸穷爸爸》,我还是穷酸苦!”

01人穷穷观念,人富钱生钱

《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一直在提一个词财商。

看过这本书后,我对“穷”与“富”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们并非单指金钱上的贫穷和富有,而是指一种对待金钱的思维。思维不同,行动和思考不同,导致结果就大相径庭,这一点从书中对于穷爸爸和富爸爸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更能找出端倪。

主要体现在下面的5小点。

①对待金钱的态度

李杨导演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影片《盲井》,王宝强的第一部影片,故事讲得很简单,两个在煤矿工作的男人,靠在矿底下杀人骗取赔偿金的故事,影片让人不寒而栗,有人说贪婪是万恶之源,但现实生活中,穷人就不贪婪嘛?《盲井》的故事,还有大家熟悉的《我不是药神》

的故事,以及今年韩国在戛纳拿下金棕榈的热门电影《寄生虫》的故事,都指向一个问题——贪婪这种事情,是不分穷富的,但贫穷真的会让一个人变得扭曲。

“看完《富爸爸穷爸爸》,我还是穷酸苦!”

在书中穷爸爸对于钱, 总是说:“贪婪是万恶之源,人就应该懂得节制,不要浑身都是铜臭味道”。

而富爸爸总是 说:“贫穷才是万恶之源,贫穷会放大人向恶的一面,会把人们向善的一面磨灭掉,与此相反,有钱才会帮助到更多的人,才会消灭掉世界更多的恶。”

在饭桌上,穷爸爸不准谈钱,安安静静吃饭,而富爸爸只要在饭桌上,就谈谈生意,从头到尾巴说个没完。穷爸爸偶尔谈到钱,也都是用非常小心谨慎的态度去说,花一笔钱都会前思想后想很长时间,就像割自己的一块肉一样疼,生怕花出去的钱就再也回不来了。

这让我想起一个段子:说北方人坐在一起就喝酒,吹牛,所以越来越穷;南方人坐在一起就喝茶,聊生意谈人生,所以越来越富有。这虽然是个段子,但是从这个段子里至少能确定一件事情,你说什么做什么,就意味着你会大概率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在消费时的态度

如果遇到一个特别贵的东西时,他的穷爸爸总是会习惯性地说:”这个我可付不起,就不再去想这个问题了。”就和我们很多人看到北上广深的房子一样,习惯性地会想,这个我可一辈子都买不起,还是把钱留下来去干别的事情。

他的富爸爸则会坚决禁止他说这样的话,也不准他这么想问题,他总是会让罗伯特和他的好朋友迈克去想:如果我要买这个东西,我要怎么去赚钱才能买得起。

“看完《富爸爸穷爸爸》,我还是穷酸苦!”

这两位父亲一个习惯性地说陈述句,一句买不起就跳过所有的思考和因为买不起带来的挫败情绪,另一个习惯性的用疑问句,总是在去找解决问题方法,不准自己逃避问题。

这两种思考方式带来的长期影响是,穷爸爸总是不动脑子,财商越来越低,手里的钱越来越少。而富爸爸总是动脑试图解决问题,财商越来越高,就像一个总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另一个一有机会就出去锻炼一样,这两个人的体质肯定不一样。

③对待税收

穷爸爸总是说:“政府太黑心,我们三分之一的工资都被拿去交税了。”富爸爸总是说:“政府就是应该收税呀,不收税怎么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税收本来就是奖励勤快人,惩罚懒人的工具。”

有的人抱怨税收,但这件事似乎应该放开眼界去看,你生活在北上广深,缴纳着高额的税,

也享受着世界上最便利的公共交通,享受着博物馆、顶级的电影院、世界各地的美食、最优秀的同事带给你的人生经验……

付出的多,得到的也就越多,有得必有舍,有舍必有得。

西方世界有这样的价值观,人生唯有死亡和税收无法避免。

说这话的人,一定是拥有富爸爸的思维。

④对待学习

在教育问题上,穷爸爸总是劝罗伯特:“你要好好学习,以后就能找一份好工作,就能养活

自己了。”和我们大多数家长从小说的话差不多,要好好学习,不好好学习以后找不到工作。富爸爸却总是说:“你要好好学习,这样以后你就能开自己的公司,创造很多就业机会给别人。你看见好的企业还能收购他们,给更多的人工作机会。”

两位爸爸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完全不一样,一个驱动学习的力量是恐惧,不好好学习就会怎样怎样,另一个是爱,你好好学就会帮到更多的人。

⑤对待破产

两位爸爸都经历过破产,亲生父亲遇到破产的情况会悲观地说:“你看,我永远也不会成为富人了。”结果最后他在破产的漩涡里挣扎了好多年。企业家爸爸则会说:“破产嘛,就是暂时的,我虽然银行里没钱,但是我有脑子啊,我有丰富的理财知识,我依然是个富人。”所以他一直按照富人的行为方式做事,最后用了几个月就重整旗鼓。富爸爸的思路跟电影《1942》如出一辙:逃难的东家跟长工说,我们找到落脚的地儿,不出十年,我还是财主,我知道赚钱的法儿。

“看完《富爸爸穷爸爸》,我还是穷酸苦!”

穷爸爸之所以穷,重点不在于他挣了多少钱,而在于他的想法和行为。一遇到钱的问题就逃避,不关心,最后当然就得不到钱。他用行动应了那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而富爸爸对财富关注,关心,想要,更有目标,有行动。

上面这 5小点,每一点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因为他们实用,接地气,能让你转变对金钱的态度,对金钱有准确的认识,能早点实现想要的目标。

02 3个方面唤醒财商

不管你接受怎样的金钱观教育,有怎样的金钱观,但都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培养财商。培养自己的财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财商不像智商那样可以测量,也不像情商那样被人普遍看中,但是财商就是一个人想要摆脱困境最重要的能力。

罗伯特在书中说过:懂得财商的重要性,这就是你最大的资产,不知道这一点将成为你面临的最大风险。越早建立这种理财的意识,就越早实现财务自由,掌控自己的生活。

那到底怎么提高财商呢? 罗伯特的富爸爸给他说了些啥?总结起来就是三条。

第一条:富人是不为钱工作。

穷人的生活模式: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上班,付账。他们对没钱感到恐惧,又有欲望去拥有那些更好、更漂亮的东西,然后去工作,希望钱能消除恐惧,满足欲望。而实际上生活中充斥着恐惧和贪婪。给他们更多的钱,他们就会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种循环。

“看完《富爸爸穷爸爸》,我还是穷酸苦!”

而富人不会为了一点点小钱就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力,那都是穷人干的事情,富人都是把精力关注在自己的事业上,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哪怕是工作,那也只是暂时的,也可以说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快乐工作,而不会为了眼前的生存问题着急把自己的时间廉价卖出去。

有人一定会反驳,你说的轻巧,穷人多辛苦啊,每天为了奔波就已经难上加难了。

“看完《富爸爸穷爸爸》,我还是穷酸苦!”

正因为只是应对生活就很困难,所以才更要具备一定的财商,为什么很多地方一夜拆迁。曾经的穷人变成百万千万富翁,可是两三年过去,穷人还是穷人,富人还是富人。并不是强调穷人应该绝对如何如何,富人应该如何让如何,而是,当穷人有这样的条件,机会或者运气的时候,面对这样的机会、条件、运气,正确的金钱观至关重要。

如果你生活在贫困线上,那请好好生活,但我想稍微有一些头脑,有一些条件的人,都应该提早准备,准备给自己的人生,塑造一个良好的金钱观。

第二条:掌握必要的财务知识。

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在生活中挣了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留下了多少钱。如果想要富有,就要学习财务知识包括文字和数字两方面的理解,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下面这 4 个专业知识是你需要掌握的。

①会计

会计即财务知识或者阅读理解数字的能力。它是你进行商业投资的至关重要的技能。世界上有 70%的上市公司的总裁都是财务的背景。

②投资

投资即以钱生钱的科学。简单的比如我们存余额宝,在余额宝里买基金,买黄金,买定期。

有些会选择一些大平台的 P2P,还有的会去买股票、炒房;还有的花十万元读在职研究生,毕业后跳槽升值,工资翻番……无论是哪种投资,投资都应该发生,而不是只会把钱存在银行拿利息。投资除了应得收益,还教会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亏损和风险;

“看完《富爸爸穷爸爸》,我还是穷酸苦!”

③了解市场

了解市场是供给与需求的科学,亚历山大了解市场所需要的东西,比尔盖茨也是如此。用 2 万美元买了一套价值 7.5 万美元的房子,以 6 万美元的价格卖出,也就是抓住了市场创造对的机会,在市场上,总是有买方,就有卖方。

④法律

要熟悉有关会计、公司方面的法律以及各州和国家的法律。我们必须按规则来进行游戏。

这 4 个专业知识不要求你全部掌握,但是多少都要懂得一点,这能避免陷入财务陷阱。就像

有的人在政府规定外的地方摆摊被抓才知道做小生意也需要在规定的地方进行经营、要有健康证。

第三条:跳出穷人的“老鼠赛跑”陷阱

富爸爸曾经给罗伯特讲过关于“老鼠赛跑的陷阱”,关于老鼠赛跑陷阱是这样的。

有一对快乐的主妇,在 35 岁后陷入了“老鼠赛跑”的陷阱,他们不仅为公司老板工作,还要辛苦地工作,通过缴税为政府工作,通过偿还住房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为银行工作。

他们劝告他们的孩子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然后找个安稳的工作或职业,而对于钱,除了从那些利用他们的天真而获利的人那儿学到点东西之外,他们什么都没学到,他们终生辛苦地工作,他们的下一代又将重复相同的过程,这就叫“老鼠赛跑”。

老鼠在转轮上跑步,却不知道它跑得越快,轮子转的就越快,最终老鼠精疲力竭只好停下 。

那要怎么摆脱这种老鼠赛跑的陷阱呢?

“看完《富爸爸穷爸爸》,我还是穷酸苦!”

首先就要学会直面自己的恐惧和欲望,做到心理不害怕,而且不为小钱所动心。

大多数人出去找一份工作的动力都是因为恐惧,害怕付不起账单,害怕被解雇,害怕没有足够的钱,害怕重新开始,大多数人都是钱的奴隶。为了消灭这种恐惧感,他们通常就会很廉价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实际上很多人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所干的活。为了寻求保障,他们会学习某种专业,或者做生意,拼命为钱工作,大多数人成为钱的奴隶,然后把怒气发泄在他们的老板身上。

在与金钱的这场较量中,你应该学会理性思考,不要让感情代替了你的思考。不管什么时候,你要清楚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从目前的工作能不能学到自己需要的技能。让学习、成长成为工作的主要动力,时刻为自己的成长奔跑,不要像那只困在笼子里的老鼠一样奔跑。

“看完《富爸爸穷爸爸》,我还是穷酸苦!”

第二件是学会区分资产和负债的区别,并且不断地买入资产。

关于资产与负债,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问题特别简单,但其实大多数人都分不清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

比如你有一辆车,你可能觉得这就是你的资产,但其实不是,车是明显的负债,你养护它需要花费源源不断的费用。那到底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呢?富爸爸曾经教给罗伯特的一个特别简单方法区分资产与负债。资产是能把钱放进我口袋里的东西,不管我工作与否,负债是把钱从我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区分负债和资产的区别,克制自己的消费冲动,先把自己的资产堆积到能自己生出钱来,这样才能逃离老鼠赛跑的陷阱。

03学会永不过时的理财观

美国心理学家米卡尔曾经做过一个“糖果实验”。

实验是把一群 4 岁的孩子留在房间里,然后给他们每人发一颗糖,告诉他们:我有事儿要出

去一会儿,你们可以立马吃了这颗糖,但是如果你们能坚持到我回来,我可以给你们两颗。

“看完《富爸爸穷爸爸》,我还是穷酸苦!”

有些孩子直接吃了糖,有些孩子犹豫了一会儿才吃,有些孩子一直转移注意力,就是不吃糖,过了 20 分钟,米卡尔回来,奖了没有吃的孩子一颗糖。

后来米卡尔对这些孩子,进行长达 14 年的实验追踪,发现那些坚持到最后吃糖,延迟满足感的孩子更有作为,更理性,更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遇到困难不退缩。

而迅速吃掉糖的孩子,反而有很多负面特征,遇到挫折容易惊慌失措,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欲望,容易冲动。

在这个故事里面,提到一个词“延迟满足感”。冲动式消费的人,刚好跟延迟满足感是两个相反的心理状态。

由这个故事,可以想到罗伯特在书中提到的:富人是先富起来再花钱享乐,而穷人则是富起来之前就开始花钱享乐。

富人不是不享乐,而是在最后享乐。而穷人则不相同,穷人在最开始的时候享乐,因此穷人

原始资本的积累速度大大降低了。因此穷人一定要延迟满足,不要看到什么东西都想买,要知道你买来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必须的。

这里记住一条准则:犹豫要不要买的东西,别买。学会控制消费欲望,节俭是永不过时的美德。

end

合上这本书,犹如过去保守的理财思维之墙正在慢慢的崩溃、坍塌,通往财务自由之路的大门已经打开。

我们重新审视金钱和工作的态度,疾步踏向门内。未来迎接我们的,定会是更好的日子。加油,祝你早日实现财务自由。

作者:弦思,一个北漂姑娘,用文字记录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