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富爸爸窮爸爸》,我還是窮酸苦!”

最近在家抽時間看了本入門級的理財書《富爸爸窮爸爸》,覺得這本書很好,能夠幫助自己提高財商,積累財富。我從書中總結了3點,這3點能教你提高財商,早日實現財務自由。

“看完《富爸爸窮爸爸》,我還是窮酸苦!”

01人窮窮觀念,人富錢生錢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一直在提一個詞財商。

看過這本書後,我對“窮”與“富”有了更深的理解,它們並非單指金錢上的貧窮和富有,而是指一種對待金錢的思維。思維不同,行動和思考不同,導致結果就大相徑庭,這一點從書中對於窮爸爸和富爸爸日常生活的描寫中更能找出端倪。

主要體現在下面的5小點。

①對待金錢的態度

李楊導演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影片《盲井》,王寶強的第一部影片,故事講得很簡單,兩個在煤礦工作的男人,靠在礦底下殺人騙取賠償金的故事,影片讓人不寒而慄,有人說貪婪是萬惡之源,但現實生活中,窮人就不貪婪嘛?《盲井》的故事,還有大家熟悉的《我不是藥神》

的故事,以及今年韓國在戛納拿下金棕櫚的熱門電影《寄生蟲》的故事,都指向一個問題——貪婪這種事情,是不分窮富的,但貧窮真的會讓一個人變得扭曲。

“看完《富爸爸窮爸爸》,我還是窮酸苦!”

在書中窮爸爸對於錢, 總是說:“貪婪是萬惡之源,人就應該懂得節制,不要渾身都是銅臭味道”。

而富爸爸總是 說:“貧窮才是萬惡之源,貧窮會放大人向惡的一面,會把人們向善的一面磨滅掉,與此相反,有錢才會幫助到更多的人,才會消滅掉世界更多的惡。”

在飯桌上,窮爸爸不準談錢,安安靜靜吃飯,而富爸爸只要在飯桌上,就談談生意,從頭到尾巴說個沒完。窮爸爸偶爾談到錢,也都是用非常小心謹慎的態度去說,花一筆錢都會前思想後想很長時間,就像割自己的一塊肉一樣疼,生怕花出去的錢就再也回不來了。

這讓我想起一個段子:說北方人坐在一起就喝酒,吹牛,所以越來越窮;南方人坐在一起就喝茶,聊生意談人生,所以越來越富有。這雖然是個段子,但是從這個段子裡至少能確定一件事情,你說什麼做什麼,就意味著你會大概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②在消費時的態度

如果遇到一個特別貴的東西時,他的窮爸爸總是會習慣性地說:”這個我可付不起,就不再去想這個問題了。”就和我們很多人看到北上廣深的房子一樣,習慣性地會想,這個我可一輩子都買不起,還是把錢留下來去幹別的事情。

他的富爸爸則會堅決禁止他說這樣的話,也不准他這麼想問題,他總是會讓羅伯特和他的好朋友邁克去想:如果我要買這個東西,我要怎麼去賺錢才能買得起。

“看完《富爸爸窮爸爸》,我還是窮酸苦!”

這兩位父親一個習慣性地說陳述句,一句買不起就跳過所有的思考和因為買不起帶來的挫敗情緒,另一個習慣性的用疑問句,總是在去找解決問題方法,不準自己逃避問題。

這兩種思考方式帶來的長期影響是,窮爸爸總是不動腦子,財商越來越低,手裡的錢越來越少。而富爸爸總是動腦試圖解決問題,財商越來越高,就像一個總是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另一個一有機會就出去鍛鍊一樣,這兩個人的體質肯定不一樣。

③對待稅收

窮爸爸總是說:“政府太黑心,我們三分之一的工資都被拿去交稅了。”富爸爸總是說:“政府就是應該收稅呀,不收稅怎麼營造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稅收本來就是獎勵勤快人,懲罰懶人的工具。”

有的人抱怨稅收,但這件事似乎應該放開眼界去看,你生活在北上廣深,繳納著高額的稅,

也享受著世界上最便利的公共交通,享受著博物館、頂級的電影院、世界各地的美食、最優秀的同事帶給你的人生經驗……

付出的多,得到的也就越多,有得必有舍,有舍必有得。

西方世界有這樣的價值觀,人生唯有死亡和稅收無法避免。

說這話的人,一定是擁有富爸爸的思維。

④對待學習

在教育問題上,窮爸爸總是勸羅伯特:“你要好好學習,以後就能找一份好工作,就能養活

自己了。”和我們大多數家長從小說的話差不多,要好好學習,不好好學習以後找不到工作。富爸爸卻總是說:“你要好好學習,這樣以後你就能開自己的公司,創造很多就業機會給別人。你看見好的企業還能收購他們,給更多的人工作機會。”

兩位爸爸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完全不一樣,一個驅動學習的力量是恐懼,不好好學習就會怎樣怎樣,另一個是愛,你好好學就會幫到更多的人。

⑤對待破產

兩位爸爸都經歷過破產,親生父親遇到破產的情況會悲觀地說:“你看,我永遠也不會成為富人了。”結果最後他在破產的漩渦裡掙扎了好多年。企業家爸爸則會說:“破產嘛,就是暫時的,我雖然銀行裡沒錢,但是我有腦子啊,我有豐富的理財知識,我依然是個富人。”所以他一直按照富人的行為方式做事,最後用了幾個月就重整旗鼓。富爸爸的思路跟電影《1942》如出一轍:逃難的東家跟長工說,我們找到落腳的地兒,不出十年,我還是財主,我知道賺錢的法兒。

“看完《富爸爸窮爸爸》,我還是窮酸苦!”

窮爸爸之所以窮,重點不在於他掙了多少錢,而在於他的想法和行為。一遇到錢的問題就逃避,不關心,最後當然就得不到錢。他用行動應了那句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而富爸爸對財富關注,關心,想要,更有目標,有行動。

上面這 5小點,每一點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因為他們實用,接地氣,能讓你轉變對金錢的態度,對金錢有準確的認識,能早點實現想要的目標。

02 3個方面喚醒財商

不管你接受怎樣的金錢觀教育,有怎樣的金錢觀,但都有一點是不容忽視的——培養財商。培養自己的財商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財商不像智商那樣可以測量,也不像情商那樣被人普遍看中,但是財商就是一個人想要擺脫困境最重要的能力。

羅伯特在書中說過:懂得財商的重要性,這就是你最大的資產,不知道這一點將成為你面臨的最大風險。越早建立這種理財的意識,就越早實現財務自由,掌控自己的生活。

那到底怎麼提高財商呢? 羅伯特的富爸爸給他說了些啥?總結起來就是三條。

第一條:富人是不為錢工作。

窮人的生活模式:起床,上班,付賬,再起床,上班,付賬。他們對沒錢感到恐懼,又有慾望去擁有那些更好、更漂亮的東西,然後去工作,希望錢能消除恐懼,滿足慾望。而實際上生活中充斥著恐懼和貪婪。給他們更多的錢,他們就會以更高的開支重複這種循環。

“看完《富爸爸窮爸爸》,我還是窮酸苦!”

而富人不會為了一點點小錢就出賣自己的時間和勞動力,那都是窮人乾的事情,富人都是把精力關注在自己的事業上,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哪怕是工作,那也只是暫時的,也可以說是為了自己的成長和快樂工作,而不會為了眼前的生存問題著急把自己的時間廉價賣出去。

有人一定會反駁,你說的輕巧,窮人多辛苦啊,每天為了奔波就已經難上加難了。

“看完《富爸爸窮爸爸》,我還是窮酸苦!”

正因為只是應對生活就很困難,所以才更要具備一定的財商,為什麼很多地方一夜拆遷。曾經的窮人變成百萬千萬富翁,可是兩三年過去,窮人還是窮人,富人還是富人。並不是強調窮人應該絕對如何如何,富人應該如何讓如何,而是,當窮人有這樣的條件,機會或者運氣的時候,面對這樣的機會、條件、運氣,正確的金錢觀至關重要。

如果你生活在貧困線上,那請好好生活,但我想稍微有一些頭腦,有一些條件的人,都應該提早準備,準備給自己的人生,塑造一個良好的金錢觀。

第二條:掌握必要的財務知識。

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在生活中掙了多少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留下了多少錢。如果想要富有,就要學習財務知識包括文字和數字兩方面的理解,獲得更多的選擇機會。下面這 4 個專業知識是你需要掌握的。

①會計

會計即財務知識或者閱讀理解數字的能力。它是你進行商業投資的至關重要的技能。世界上有 70%的上市公司的總裁都是財務的背景。

②投資

投資即以錢生錢的科學。簡單的比如我們存餘額寶,在餘額寶裡買基金,買黃金,買定期。

有些會選擇一些大平臺的 P2P,還有的會去買股票、炒房;還有的花十萬元讀在職研究生,畢業後跳槽升值,工資翻番……無論是哪種投資,投資都應該發生,而不是隻會把錢存在銀行拿利息。投資除了應得收益,還教會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虧損和風險;

“看完《富爸爸窮爸爸》,我還是窮酸苦!”

③瞭解市場

瞭解市場是供給與需求的科學,亞歷山大瞭解市場所需要的東西,比爾蓋茨也是如此。用 2 萬美元買了一套價值 7.5 萬美元的房子,以 6 萬美元的價格賣出,也就是抓住了市場創造對的機會,在市場上,總是有買方,就有賣方。

④法律

要熟悉有關會計、公司方面的法律以及各州和國家的法律。我們必須按規則來進行遊戲。

這 4 個專業知識不要求你全部掌握,但是多少都要懂得一點,這能避免陷入財務陷阱。就像

有的人在政府規定外的地方擺攤被抓才知道做小生意也需要在規定的地方進行經營、要有健康證。

第三條:跳出窮人的“老鼠賽跑”陷阱

富爸爸曾經給羅伯特講過關於“老鼠賽跑的陷阱”,關於老鼠賽跑陷阱是這樣的。

有一對快樂的主婦,在 35 歲後陷入了“老鼠賽跑”的陷阱,他們不僅為公司老闆工作,還要辛苦地工作,通過繳稅為政府工作,通過償還住房貸款和信用卡貸款為銀行工作。

他們勸告他們的孩子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然後找個安穩的工作或職業,而對於錢,除了從那些利用他們的天真而獲利的人那兒學到點東西之外,他們什麼都沒學到,他們終生辛苦地工作,他們的下一代又將重複相同的過程,這就叫“老鼠賽跑”。

老鼠在轉輪上跑步,卻不知道它跑得越快,輪子轉的就越快,最終老鼠精疲力竭只好停下 。

那要怎麼擺脫這種老鼠賽跑的陷阱呢?

“看完《富爸爸窮爸爸》,我還是窮酸苦!”

首先就要學會直面自己的恐懼和慾望,做到心理不害怕,而且不為小錢所動心。

大多數人出去找一份工作的動力都是因為恐懼,害怕付不起賬單,害怕被解僱,害怕沒有足夠的錢,害怕重新開始,大多數人都是錢的奴隸。為了消滅這種恐懼感,他們通常就會很廉價地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實際上很多人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他們所幹的活。為了尋求保障,他們會學習某種專業,或者做生意,拼命為錢工作,大多數人成為錢的奴隸,然後把怒氣發洩在他們的老闆身上。

在與金錢的這場較量中,你應該學會理性思考,不要讓感情代替了你的思考。不管什麼時候,你要清楚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從目前的工作能不能學到自己需要的技能。讓學習、成長成為工作的主要動力,時刻為自己的成長奔跑,不要像那隻困在籠子裡的老鼠一樣奔跑。

“看完《富爸爸窮爸爸》,我還是窮酸苦!”

第二件是學會區分資產和負債的區別,並且不斷地買入資產。

關於資產與負債,很多人可能覺得這個問題特別簡單,但其實大多數人都分不清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

比如你有一輛車,你可能覺得這就是你的資產,但其實不是,車是明顯的負債,你養護它需要花費源源不斷的費用。那到底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呢?富爸爸曾經教給羅伯特的一個特別簡單方法區分資產與負債。資產是能把錢放進我口袋裡的東西,不管我工作與否,負債是把錢從我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區分負債和資產的區別,剋制自己的消費衝動,先把自己的資產堆積到能自己生出錢來,這樣才能逃離老鼠賽跑的陷阱。

03學會永不過時的理財觀

美國心理學家米卡爾曾經做過一個“糖果實驗”。

實驗是把一群 4 歲的孩子留在房間裡,然後給他們每人發一顆糖,告訴他們:我有事兒要出

去一會兒,你們可以立馬吃了這顆糖,但是如果你們能堅持到我回來,我可以給你們兩顆。

“看完《富爸爸窮爸爸》,我還是窮酸苦!”

有些孩子直接吃了糖,有些孩子猶豫了一會兒才吃,有些孩子一直轉移注意力,就是不吃糖,過了 20 分鐘,米卡爾回來,獎了沒有吃的孩子一顆糖。

後來米卡爾對這些孩子,進行長達 14 年的實驗追蹤,發現那些堅持到最後吃糖,延遲滿足感的孩子更有作為,更理性,更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遇到困難不退縮。

而迅速吃掉糖的孩子,反而有很多負面特徵,遇到挫折容易驚慌失措,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慾望,容易衝動。

在這個故事裡面,提到一個詞“延遲滿足感”。衝動式消費的人,剛好跟延遲滿足感是兩個相反的心理狀態。

由這個故事,可以想到羅伯特在書中提到的:富人是先富起來再花錢享樂,而窮人則是富起來之前就開始花錢享樂。

富人不是不享樂,而是在最後享樂。而窮人則不相同,窮人在最開始的時候享樂,因此窮人

原始資本的積累速度大大降低了。因此窮人一定要延遲滿足,不要看到什麼東西都想買,要知道你買來的很多東西都不是必須的。

這裡記住一條準則:猶豫要不要買的東西,別買。學會控制消費慾望,節儉是永不過時的美德。

end

合上這本書,猶如過去保守的理財思維之牆正在慢慢的崩潰、坍塌,通往財務自由之路的大門已經打開。

我們重新審視金錢和工作的態度,疾步踏向門內。未來迎接我們的,定會是更好的日子。加油,祝你早日實現財務自由。

作者:弦思,一個北漂姑娘,用文字記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