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方舱医院“清流哥”说起

1

最近,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照片。

从武汉方舱医院“清流哥”说起

照片中的地址是武汉方舱医院。病床上躺着的都是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病人,有的人在玩手机,有的人在聊天。其中,有一个小伙子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阅读,书名叫做《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从武汉方舱医院“清流哥”说起

身处这样的环境,仍然可以心无旁骛的阅读,堪称新冠肺炎病患中的一股“清流”,网友亲切的称这位小伙子为“清流哥”。

根据媒体报道,“清流哥”姓付,今年39岁,老家在孝感市汉川,后随父母在武汉生活。他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目前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冻电镜。

当知道自己由于在方舱医院看书而走红后,他说:“希望大家将更多的焦点放在医护人员身上,他们每天忙进忙出十几个小时,我很心疼。我相信,只要配合治疗,一定会好起来。”

2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充满焦虑。一个人的焦虑其实是对于未知的恐惧。

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买得起房买得起车,不知道老板想让我们把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才会涨薪,不知道客户到底什么时候才会答应签合同,不知道孩子未来会不会出人头地,不知道父母是否可以一直身体安康。

当我们身处黑暗,很难轻松地踏出每一步。很多的未知在等着我们去面对,不能再坦然的过好每一天。于是我们只剩下焦虑。

其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其规律的。比如太阳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而我们之所以未知,是因为我们不会独立思考,我们只会人云亦云。

3

有人这样评价“清流哥”:“他看的不只是一本书,他看到的是另一种生活状态,另一种心情,另一个世界。我们大多数人,现在都被手机绑架了,是常态,是工作需要,是打发时间,是无奈。能静下心来读书学习,也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越来越多的速食文化让我们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面对书本就犯困,刷小视频来精神,“欢迎来到王者荣耀”成为我们精神的兴奋剂。阅读离我们越来越远,甚至我们已经想不起上一次完整的读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

于是,2003年,我们排队抢板蓝根,2020年,我们排队抢双黄连。

于是,我们相信益生菌、松茸蘑菇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我们相信“今天是唯一一天可以把扫把立起来的日子”。

犹太人有句俗语: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在他们看来,读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诗歌、文学、艺术如同水和粮食一样重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的人均阅读量仅为7.99本。犹太民族的人口只占世界的0.2%,但却获得了近30%的诺贝尔奖。

我们总是用浮躁代替了思考,用焦虑代替了行动。

4

亦舒说:“人生所有烦恼会不多不少永远追随,但学识涵养可以使一个人更加理智冷静地分析处理这些难题。”

“清流哥”的意外走红,让这些天来笼罩在我们心头的焦虑、不安、恐惧得到了片刻的安宁、淡定和从容,他让我们兵荒马乱的内心骤然安静下来。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因为阅读让他知道,冬去春来日,春暖花开时。

疫情总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病毒再凶,打不垮读书人。

疫情再难,打不垮武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