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曾使用过的“天价”轮椅车,耗资1.2亿美金,可惜去向成谜

大家好,我是声声

提起霍金,相信不少人都会联想到“坚强意志”,这是一位值得人们去尊敬的科学家,也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全名是斯蒂芬·威廉·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拥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多部著作,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通过自己的能力,证明了广义相对论中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因为霍金在黑洞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人们尊称他为“世界上最接近黑洞的人”。

霍金曾使用过的“天价”轮椅车,耗资1.2亿美金,可惜去向成谜

2018年,霍金不幸逝世,全球各界都为之悼念,截至目前,他已经离开了我们2年多,在我们怀念他的时候,我们也在不断的探讨他曾留下的重要理论,当然,霍金可不仅仅留下这些,他还给我们留下了一张“天价般”的轮椅,这辆轮椅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伙伴,也是他和外界沟通的桥梁。

霍金曾使用过的“天价”轮椅车,耗资1.2亿美金,可惜去向成谜

“天价轮椅车”

大部分人谈论霍金,可能说的都是关于他在宇宙、黑洞等领域的贡献,但其实,他曾使用过的高科技轮椅车也应该获得关注,这应该算是世界上最贵的轮椅车,而且,也是最有研究价值和最有纪念价值的轮椅车。

霍金曾使用过的“天价”轮椅车,耗资1.2亿美金,可惜去向成谜

正如上文提到,这辆轮椅车是霍金在生活中的重要伙伴,不管是行动还是交流都得依赖它,可以这么说,论起霍金在科学界的种种成就,那么,一定和这辆轮椅车密不可分,如果没有这辆轮椅车,那么,霍金将失去和外界的交流能力,而我们也将失去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所以,这辆轮椅车的研究价值和纪念价值非常高。

霍金曾使用过的“天价”轮椅车,耗资1.2亿美金,可惜去向成谜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或许还不足以让这辆轮椅车被众人关注,说起这辆轮椅车的最大亮点,其实是它的造价资金近乎天价,有传闻说这辆轮椅车是经过多番研发,经过不断迭代而形成的,其原本价值100万美金,但后来,随着霍金的病情不断恶化,为了能够让霍金和外界正常交流,其加入了很多新的高科技,所以,最终也就让这个研发价格不断上涨,最终变成1.2亿美金,相当于人民币8亿元。(当然,这个数据还没有得到证实。)

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在纪念意义上,还是研究价值,或是研发资金数目上,这都是世界上最为昂贵的轮椅车,因此,称呼其为“天价”轮椅车似乎也不过分。

霍金曾使用过的“天价”轮椅车,耗资1.2亿美金,可惜去向成谜

霍金和这辆轮椅车的深厚友谊

霍金的一生都为病情所累,据资料显示,在霍金21岁的时候,他就被证实患上“卢伽雷氏症”,也叫“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导致全身瘫痪,且不能言语,当时,霍金的双手只剩3根手指可以活动,为了能够让他与外界正常交流,微软等高科技公司出资赞助帮其研发了一辆高科技轮椅车,坐在这辆轮椅车上面,霍金通过手指就能打字交流,通过文字转化技术,还能让霍金打出来的字变成语音,实现正常对话。

霍金曾使用过的“天价”轮椅车,耗资1.2亿美金,可惜去向成谜

但好景不长,霍金的病情继续恶化,这导致他最后的3根手指也都不能动了,因此,轮椅的设计师又将目光转移到面部肌肉识别来打字,但后来,这种面部肌肉的识别方法也开始失效,因此,最后又变成表情和眼神识别打字交流。了另外,为了让霍金能够更好的生活,设计师还将轮椅和霍金家中的所有设备实现了互联,以此确保霍金可以通过念头来开启,这种高科技对于常人来说,或许是梦寐以求的,但对于霍金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霍金曾使用过的“天价”轮椅车,耗资1.2亿美金,可惜去向成谜

霍金享年76岁,21岁就患病了,相当于是50多年的时间都是在轮椅上度日的,所以,这辆轮椅车在霍金的心中,或许不再是一辆简单的轮椅车,而是已经和自己形成的一个整体,要是常人患上“卢伽雷氏症”,面对终生只能坐在轮椅上的事实,或许内心早已崩溃,但是霍金却能够通过自己坚强的意志一直和病魔斗争,最终还活到76岁,哪怕他不是一位科学家,也照样值得人们敬佩。

霍金曾使用过的“天价”轮椅车,耗资1.2亿美金,可惜去向成谜

耗资1.2亿美金的轮椅车最终去了哪里?

自霍金走后,这辆高科技轮椅车便无人再能使用,原因是因为这辆轮椅车对于霍金而言,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拥有权,所以,当霍金离开之后,这辆轮椅车便不再归属于霍金一家所有,而是回归研发它的科技公司所有,但因为参与研发的科技公司有很多家,因此,导致各方都在争抢这辆轮椅车,最终的结果是英国博物馆出面将其收下,最终送到博物馆内进行收藏。

霍金曾使用过的“天价”轮椅车,耗资1.2亿美金,可惜去向成谜

相信这个结果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但笔者认为,这个结果不管是对各个参与研究的公司、还是对于已经离开的霍金、或是那辆轮椅车都有好处。这辆轮椅车不仅拥有很高的科研技术,也拥有很高的纪念价值,收藏在英国博物馆内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科学探索之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