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人须在事上磨练,熬得住方成大器

王阳明:人须在事上磨练,熬得住方成大器

人生有三大悲剧,少年得志,中年失业,临老入花丛。


古时,金溪有位村民叫做方仲永,方仲永天赋英才,五岁落笔成诗,旁人指题能作书,周围村民皆以为奇,常有人花重金来求一书。


仲永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便将仲永留在家中为人写书题字。


时隔数年后,后有人再问仲永,村人曰,“泯然众人也”。


王阳明:人须在事上磨练,熬得住方成大器

有人少年怀才,不得始终;亦有人,平寂半生,大器晚成。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年轻时是个手艺好的木匠,27岁时开始拜师学画,这一画就到了50多岁,在家乡还小有名气。


因为名气不大,收入微薄,只能勉强度日。


有幸遇到伯乐陈师曾,他们互相欣赏,共同去海外开画展并出售展品。得到外国人的赏识,从此名扬海外,那时齐白石已经60多岁了。


后齐老先生痛失友人,闭门谢客长达10年,在此期间,齐白石潜心研究,完全摒弃了原来的画风,摸索出更适合自己新画风,达到了一个“一花一叶扫凡胎,墨海灵光五色开”的自由境地。


50岁才露锋芒,60岁才觅知音,古稀之年才成大家。


王阳明:人须在事上磨练,熬得住方成大器

《周易》中有一句话:“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真正大智慧的人,不会到处显摆自己的才能,反而隐忍蛰伏,等待时机。


过于招摇、锋芒毕露的人,反而难以得到善终。


能成大家的人,从来不畏时间消磨。如古木沉香,琼浆玉露,日久越真。



南方的一种竹子,在前3年的生长期缓慢,只长33厘米,但到了第四年开始,就以每天30多厘米的节奏迅速生长,用了6周的时间长到了15米。

这俨然诠释了什么叫“大器晚成”。


饱经风霜,无声无息扎根三年,蛰伏地下,为得就是在第四年,破土而出,节节攀登。


王阳明:人须在事上磨练,熬得住方成大器

汉代陈琳《武军赋》中说,“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大器晚成不是让光阴蹉跎,时间消磨;而是在时间中锤炼、积淀。


欲成大事,不能急功近利,而需要厚积薄发,这就需要强大的耐性,尤其是身处逆境时,耐住等待,才能苦尽甘来。


正如王阳明先生说,“人须在事上磨练,熬得住方成大器。”


而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大事者,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取伟大的成功,无一没有经历一个坚持不懈与耐心等待的过程。


张孝祥说过: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韩非子·喻老》中记载:楚庄王少年即位,面临朝政混乱,为了稳住事态,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实则暗地里在等待时机。他为楚国发展,在位22年,兢兢业业,纳良才无数骁将无数,在楚庄王的领导下,国家日渐强盛,先后灭庸、伐宋、攻陈、围郑,陈兵于周郊,问鼎周王朝。


楚庄王在忍耐期间,曾遭人质疑。面对旁人非议,他说,“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王阳明:人须在事上磨练,熬得住方成大器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世上能成大势者,都要学会忍耐。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受胯下之辱,面对非议置喙声,不动声色,忍辱负重。


千锤百炼,受过白眼冷目,尝过辛酸艰苦,熬至出头之日,才能笑傲群雄,宠辱不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