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南禅与北禅,所流传的意义和带来的影响

“禅““禅那

”的简称。“禅那”是梵语的音译,原是思维修养、静虑定心的意思,本是印度佛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宗派,产生了一整套理论和修行方法,成为佛教中国化的最典型产物。关于禅宗的来源,像许多宗教及其宗派的产生一样,也有很神奇的传说。在禅宗内部,一直把它的产生追寻到佛祖释迦牟尼。据说,释迦牟尼涅檠之前,在灵山说法,他手拿一朵花,对着大家一言不发,弄得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以。这时,只有大弟子迦叶点头微笑。释迦牟尼知道迦叶已经会意,也微微一笑。“”就在这一笑之间产生了。这就是禅宗的“拈花微笑“故事,迦叶也就成为印度禅的初祖。

禅宗的南禅与北禅,所流传的意义和带来的影响

迦叶尊者铜像

据说,释迦牟尼在传法给迦叶时曾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槳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与摩诃迦叶。”意思是:我有清净法眼.清净妙心,能够洞见实相即无相的真理,其微妙难以言说,我就不形诸文字,而以心传心,在教外别传一宗,嘱咐给大迦叶。这就确定了禅宗的基本精神或宗旨,即: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所谓“教外别传”,是指在佛祖所说的经典外,另有不依靠文字、语言,而直悟本心的法门。所以禅宗又称为“佛心宗”。它的出发点实际上是认为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是靠不住的,不能真正表达本意的。这很可能是受到庄子“得鱼望筌,得意忘言”的启示。

禅宗的南禅与北禅,所流传的意义和带来的影响

迦叶剧照

按照禅宗的说法,从迦叶起,印度禅传了27 代,到菩提达摩为二十八祖。达摩后来到了中国,创立中国禅宗,于是他又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关于印度禅的28代法统的说法,在印度的佛教文献中一直找不到任何记载,所以学者认为是后人的假托.连“拈花微笑”等故事,也是杜撰的。但是,“拈花微笑”故事确实是一个很美丽的传说,也把禅宗“以心传心”的“禅悟”很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所以我们还是介绍了。禅宗的真正创立,应该从菩提达摩说起。达摩(? - 535)是南天竺婆罗门人,原名菩提多罗,为南天竺香玉王的第三子。他跟从传说为印度禅二十七祖的般若多罗学法,得到般若多罗的赏识,就给他改名达摩。达摩的意译是道法,意思是他已经通达了佛法。

禅宗的南禅与北禅,所流传的意义和带来的影响

达摩祖师剧照

达摩到了江北,进入北魏的领地。他所到之处,就以禅法教人。后来,他游嵩山少林寺,就在那儿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为壁观婆罗门,由此产生了达摩“面壁十年”的传说。当时有位叫神光的博学僧人,慕达摩之名,向他求法。据说,在神光向达摩求法时,达摩对他说:求法的,人不以身为身,不以命为命。于是神光就在雪地里站了几宵,并自断手臂呈献达摩,以表达他的精诚。达摩为他的精诚所感动,遂传法于他,并替他改名为慧可(487 - 593),以后又将禅宗要义传给慧可。这就是“立雪”、“断臂”的传说。

禅宗的南禅与北禅,所流传的意义和带来的影响

达摩剧照

这个故事显得有些残忍,但慧可求法的虔敬态度还是很感人的。少林寺中的初祖庵,二祖庵,相传就是达摩和慧可坐禅之处。随着禅宗的发展,达摩的事迹越来越神异,并成为中国画家经常表现的绘画题材。中国通俗小说还把达摩说成是少林武功的创始者,于是,达摩不仅是禅宗大师,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武功大师。慧可“立雪”的故事在宋代也为理学家所吸收,成为儒家尊师重道的故事:相传理学家杨时、游酢拜见程颐,适值程颐暝目而坐,于是他俩就侍立在门外,等到程颐醒来发现他们时,雪已积到一尺多深。这个故事叫作“程门立雪“,我们看了这个故事,就很容易与慧可“立雪”的故事联系起来。自从禅学由达摩传给慧可以后,禅宗便成为代代相传的佛教宗派,而且以衣钵作为信物,以表明得自真传。

禅宗的南禅与北禅,所流传的意义和带来的影响

程颐画像

慧可后来传法给僧璨(?一606) ,僧璨人皖山(今安徽省天柱山)设道场(今为三祖寺),为禅宗三祖。僧璨弟子道信(580一651) 往破额山(后名双峰山,又称西山,在今湖北省黄梅县)传道,为禅宗四祖。道信弟子弘忍(601 - 674)又往冯茂山(又称东山,也在黄梅县)传法,为禅宗五祖。这时,禅宗已经兴盛,道信在唐武德年间初到黄梅双峰山时,会众就多达500人。弘忍移居东山20多年后,徒众多到700余人。弘忍年事渐高,准备传法给弟子,他门下的首席弟子神秀,本可继承衣钵,但弘忍还是要求弟子们各作一偈,表达自己对禅的见解,以此选拔传人。神秀先做一偈:“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他将通过勤苦修行,抵制尘世的各种影响,保持自身佛性的清净。

禅宗的南禅与北禅,所流传的意义和带来的影响

唐三藏剧照

弘忍见后,对众人说:神秀的偈虽然没有达到“究竟”的境地(即没有穷尽佛理),但如能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并劝大众诵读。这时,在碓房春米的僧人慧能听僧人说了神秀的偈,他也认为还没有达到“究竞”的境地,也做一首。 因为他不识字,就请人代写在墙上。他的偈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把佛性、人心都看成“”,比神秀的偈要彻底得多。以后北禅逐渐衰落,南禅逐渐兴盛,成为禅宗主流,流传很广。我们现在说的禅宗,指的就是南禅。慧能说法的记录,经过整理,成为《坛经》。对三大部经典都能精通的僧人,便称为“三藏”僧人,这就是玄奘又称“三藏“的缘故。其中的“”,是指释迦牟尼说法的记录,其他佛教学者对佛理的阐释只能叫“

”。唯一例外的,就是《坛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