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大老粗的开国上将王震

王震将军打仗作风强硬,为人性格火爆,当年在军队里有个外号叫王胡子。王胡子无论在中共元老中还是在上将圈子里,都不算太突出,但王胡子身上的故事不少,颇具争议的话题牵涉到的也多。

王震将军,1908年4月11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王震将军儿时即能识字断文,并非“大老粗”,可以说是粗通文墨的武人,或者说表面看起来王震是个老粗没什么文化。王震将军出身于工人,13岁时随二叔到长沙打工卖苦力,1923年,著名的京汉铁路大罢工爆发,16岁的王震受罢工领导人郭亮委派散发罢工传单,1924年后,任粤汉铁路工会长岳段分工会执行委员、工人纠察队队长。某日,纠察队护送一位长头发的“书生”到长沙给工人演讲,王震负责护送,由此而与之结识,一生追随始终。此人时称“毛润之”,即毛泽东也。1927年1月王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并非大老粗的开国上将王震

王震将军原来很长一段时间是政工干部,后来又转成军事干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王震参加了长沙工人暴动,并做党的地下交通和兵运工作。1929年,参与组织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区委和游击队,任特区区委书记,湘鄂赣边区赤卫军第六师政委。1930年后,参加了湘赣苏区的创建工作,先后任红军湘东独立一师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师党委书记,红八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代理军长,中共湘赣省委委员,省军区代理司令员。在湘赣苏区斗争中,王震英勇善战,曾获三等红星奖章。

王震也算是响当当的一方诸侯,1933年和肖克一起各出一个师组成了红六军团,算是359旅的原始股东,后来长期是这个小山头的代表人物。1934年7月起,王震先后任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委员、政治委员,在任弼时领导下,为执行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任务,与军团长肖克同志一起率部西征。同年10月与红二军团会师。此后,王震任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委员、中央军委分会委员、代理军区司令员。1935年11月,为摆脱国民党重兵“围剿”,红二、红六军团主动转移,继续长征,于1936年7月初在四川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其后,红二、红六军团与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毛泽东对王震最初的好感大约源于肖克、王震部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王震坚决拒绝张国焘拉拢有关。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震任八路军120师军政委员会委员、120师359旅副旅长,随120师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1937年10月起任三五九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八路军时期,王震、肖克曾联名上告师长贺龙,虽然此后中央肯定了两人的做法,但王震也因此和一些人结下了梁子无疑。1939年8月,王震奉命回师陕北,1941年初,他率部进驻南泥湾,1942年,王震率359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按官方说法王震率359旅在南泥弯开荒解决了当时延安缺粮的窘境,大受主席赞赏,不但一首《南泥弯》被传唱至今,毛主席还亲笔题词“有创造精神”。此后王震还担任了延安卫戍区的司令员,从此成了主席跟前的红人,并直接参与了延安保卫战中的一系列战斗。但是王震后来因为《南泥湾》而直接封杀了崔健,令很多人不喜。

1944年10月,根据党中央的部署,组成由359旅为主力,以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委的八路军南下支队,执行南下作战、开辟新根据地的战略,被誉为“第二次长征”。可惜王震时运不济,南下广东回中原没有站住脚,不然后来铁定是大将人选。1946年秋王震回陕北后,担任中共吕梁区委书记、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绥军区野战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但各种高层会议电报他都要参与,说明地位超然。王震在抗战八年开始是359旅政委,结束时还是政委,再加一个旅长,王震在七大当选候补中央委员后毛泽东曾笑着对他说:“在讨论你候补中央委员资格时会开的比七大还热闹。”

并非大老粗的开国上将王震

与许多军中元帅、将领相比,王震在延安待的时间要长得多,接受毛泽东耳提面命的机会也要多得多,并经历了延安整风的主要过程。身兼延安警备司令的王震并不总在南泥湾开荒,他可是经常在延安城里转来转去的。据说,王实味被“揪出来”批判与王震的穷追猛打颇有关系。王震当年还受毛泽东的委派,担任过延安文艺界整风运动的领导人。对于这段历史,陈云等人可是了如指掌。八十年代陈云推荐王震出任中央党校校长一职,支持王震在意识形态领域“插上一只脚”,对于一些老同志而言是“知人善任”,对于王震来说是“用人所长”。据说王震也是一个很卖力的中央党校校长。

1947年春,王震率部从晋绥回师陕北,任西北野战兵团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战斗,与兄弟部队一起,在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镇的战斗中,取得了陕北三战三捷,继而展开陇东三边战役和榆林、沙家店等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使西北战场的局面发生了根本转变。随后,率部参加和参与指挥西北战场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一系列重要战役战斗,取得重大胜利。在西北战场,恶仗打起来。彭德怀到了最前线的王震纵队指挥所,王震司令员暴跳如雷,一定要彭德怀退回去。彭德怀也大着嗓门喊到,就你王胡子能死吗?我彭德怀就不能够死吗?王震也吼到,你是不是不相信我的指挥啊?彭德怀只好说,我坐在这看我的,不说话,你指挥你的。彭德怀经常说:我和王震就是两头湖南犟骡子,到一起就掐架。但是我们套上车,劲儿还是一定会使往一处的......

并非大老粗的开国上将王震

1949年,他相继担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向毛泽东请缨,率部挺进新疆。1949年9月,他率部直逼新疆,促成新疆和平解放,王震入疆后,率部驰骋天山南北,以霹雳手段治疆,以发展生产抚民,基本稳定了复杂的新疆局势。新中国成立后,王震历任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等职务。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就是在他的积极建议下创建的。王震将军当年气吞万里如虎,仅用半年时间就解放大西北,然后屯垦戍边,以霹雳手段、威震南疆、婴儿止啼,保得西北边陲半个多世纪的平安。1950年8月,王震派遣部队完成了进军阿里地区的任务。

但王震的一些做法和当时西北局领导的和平思想不大一致,双方意见汇总到主席处结果有两种说法流传出来,一种是说主席肯定了王震的做法,主席为避免矛盾把王上调到了铁道部。一种是说当时主席很不满意王震的铁血手段,直斥其为老粗,为此把王震,邓立群统统调回。而本有资格做为红二方面军代表授大将军衔的王震以后失宠被授了上将军衔。(许光达上书辞大将时推荐的正是王震)。

1954年2月,王震转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时挂了副总参谋长的虚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枚八一勋章、一枚独立自由勋章、一枚解放勋章。

1956年在党的八大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956年以后,王震长期担任农垦部部长。1975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协助周恩来总理、李先念副总理抓经济工作,为稳定经济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非大老粗的开国上将王震

王震将军的命运转折实际起于文革,文革时期,王震只是个农垦部长,不是风头浪尖上的人物,加之主席说了一句:“你是打不倒的”,王震就此无事,没有被打倒,王震这人有两点好,一是别人倒霉时他绝不落井下石,二是对比他有本事的人特别尊重,早年王震就力捧过华罗庚,无论是在新疆,铁道部,还是农垦部,管他是污点的还是当过敌伪汉奸的,只要有能力统统都是唯才是举,这点倒和小平同志“黑猫白猫”论有点暗合,也无怪乎王震对小平同志衷心拥戴了。文革时落难的老干部海了去了,当时还算中流砥柱的王震就成了这些位落难子女的避难所。算起来从荣毅仁,徐海东,王恩茂,陈毅等子女都多少受过王震的不少好处。当然王震最推崇的还是小平同志,王震早年就是小平桥牌俱乐部的一员,小平同志的铁杆牌友。1975年小平同志被再次打倒后身为副总理的王震气的骂了脏字把自己的手杖都摔折了,小平同志落难后王震四处奔走,尤其是为1973年和1977年为小平同志的复出做了很多地下工作。粉碎四人帮前后,王震在几个老帅前后奔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粉碎四人帮后,王震,叶剑英等又是最早要求小平同志复出的。以后小平同志的女儿称王震为“胡子叔叔”在王震去世后还专门发文纪念,可见两家的交情是根深蒂固了。王震在文革中、后期积攒了不少人缘,受到所有元老的赏识,以至于他本人也变成了“元老”。

王震对改革开放的态度有点怪,一方面坚决支持小平提出的特区建设,一方面又和左派文胆,胡乔木,邓立群等惺惺相惜,政治上较为保守。不过王震的子女也是属于在改开后先富起来的一批。虽然王震的立场较左,但在领导人中口碑却并不差,“左的可爱”就是对他的普遍评价,本来小平同志是有心安排王震当政治局常委的,可党内以胡耀邦为首还是有不少反对意见,当年王震说过几句很有名的话,一个是:“谁敢反对邓小平?谁反对邓小平,我就要他的狗头”,有此态度,以后小平同志自然投桃报李。

1976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震先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1988年4月,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震是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央军委常委,还是第一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震将军于1993年3月12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王震遗愿把骨灰撒向他所战斗过的新疆各地。一些维族分裂分子听说王震死后分外高兴,放了不少鞭炮,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年胡耀邦所提倡的民族怀柔,取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举措并不算太高明,倒是王震的铁血手段更加见效。如今,新疆石河子还矗立着王震的雕像。

王震既是开国上将行政职务最高者,又是著名的中共“八老”之一,葬礼规格分外优荣,逝世后享受下半旗的哀荣,中共中央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讣告是这样写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王震在开国上将中,政治地位后来居上,绝对不是侥幸。一个吊诡的现象在于,一生戎马征战的诸多将军在其回忆录中极少提及王震,也鲜少关于王震的评价。倒是那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后人们或传记作者在追记其前辈事迹时大都不忘为王将军曾经的“通风报信”和“雪中送炭”写上几笔。尽管王震在八十年代以后声名显赫、地位抬高,但他从来也未真正进入党内决策的“核心圈子”。王震对此大概心知肚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