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裁军”到裁军看世界和平

福煦元帅曾经这样评价一战,一战不是停战,而是20年的休战。


不出所料,德国闪击波兰宣告了休战的结束。可是对于这20年休战的维护,帝国主义也是步履维艰的。

一战之后裁军协议

一战后裁军的重头戏落到德国身上,协约国规定德国的陆军人数不能超过10万,空军和海军应当废除。1922年,在9国华盛顿会议期间,美、英、法、意、日五国签订了《五国海军公约》,限制了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的主力舰吨位数。1923年召开洛迦诺会议,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又让法国裁军,使得法德在军备上“平等”。英国人决定德国法国之间应当保证相对的和平,一旦双方发生战争,英国会无偿的援助被侵略的一方。1932年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又在美国召开世界裁军大会,从名义上主要帝国主义国家裁军。

从“裁军”到裁军看世界和平

欧洲对德国裁军的执行

可是欧洲的裁军大多数是靠着无数的会议,机构,条约来维持的。可是裁军的动作和效果呢?就拿德国这个重头戏来说吧,监管德国的机构从协约国委员会到国际联盟,赛克特还是私密地建立了德国空军,这是瞒着协约国和德国政府的。1924年德国的民用飞机制造业初具规模,民间男女飞行员的训练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对于赛克特训练民间飞行员的事情,国际联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德国政府名义里不管,暗地里支持。到了1932年,德国干脆不参加裁军会议,明目张胆的扩充三军。国际联盟还是不闻不问的态度。不仅如此,1934年5月29日至6月11日,裁军大会举行一次短期会议,在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的情况下宣告结束.丘吉尔说,这次裁军会议是一出“假充正经而又旷日持久的闹剧”。

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裁军更为可笑,英国的联合政府认为世界和平态势一片向好,于是英国也开始大规模的裁军了。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批判当时的政府毫无远见卓识,愚蠢至极。英国也在陷入对未来和平的幻想之中

,此时,德国的纳粹党逐渐壮大起来......

从“裁军”到裁军看世界和平

对一战后德国裁军本质的思考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相对于英国,美国来说,保留德国并且一定程度上让德国强大符合他们的国家利益。首先说英国,英国可以通过德国来遏制法国的势力,因为一战后西欧德国百废待兴,无法与强大的英国抗衡,此时英国在欧洲最大的对手是法国。而英国通过扶植战败德国,遏制法国,从而一定程度上保障英国在西欧的“均衡”。

而美国也希望通过扶植德国,大力发行债券,使整个国家获益。而且自德国1871年建国以来,从俾斯麦的“铁腕政策”开始,德国就一直致力于战争。美国一战时期也一定程度上靠着向世界各国兜售武器发财。扶植德国有利于开拓商路。况且美国在二战初期,珍珠港事件之前也向纳粹德国出售大量的武器装备。

从“裁军”到裁军看世界和平

比起传统大国,美国更乐于通过经济手段称霸全球,不仅仅是军事手段。

而法国则希望让德国彻底灰飞烟灭。因为德国的存在俨然威胁到法国的安危。况且德法自从普法战争以来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法国的民族意识强烈,消灭德国,也可以为法国受德国屈辱的历史报仇。这就不难理解法国为什么在1924年强行占领德国的鲁尔区,逼德国赔款的原因了。法国是列强中最仇恨德国的国家。

大多数列强不希望德国消失。因为此时此刻西方列强的主要矛盾是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保留德国就多了一份遏制苏联的力量,最大程度上避免苏联对西方产生威胁。

从“裁军”到裁军看世界和平

我国给力的做法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从建国到现在我国共经历十次裁军。“每次裁军,都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历史原因,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富国强兵梦的追求”——《刊授党校》2018年,我国裁军30万的任务基本完成。相比于一战后的欧美裁军,我国的裁军总能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领导下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我国裁军是在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基础上,秉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特别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我国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绝不会强迫他国裁军,绝不会监视他国的军队。

但是我国依旧是居安思危的,裁军也不代表着中国军队战斗力的减弱。从最近频繁的阅兵中,特别是2019年所展示的东风41,火箭军,后勤文职人员,向西方展示了中国军魂,中国气度,中国力量。我国的军备武器不断完善,军事技巧不断成熟,军队品种不断优良。现在,我国正向着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世界一流军队前进。

从“裁军”到裁军看世界和平

对裁军背后所折射出的世界和平问题的看

如今俄罗斯正在受到美国和欧盟的打压,这和俄罗斯的战斗民族历史息息相关。沙俄就被当时称为“欧洲宪兵”,侵略成性。沙皇喜欢武装干涉他国内政,比较典型的是沙皇通过武装血洗匈牙利和摩尔瓦多,镇压革命。苏联在二战后为了与美国抗衡,对社会主义阵营严加管控,196年苏联因为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改革,背叛斯大林模式,出兵捷克,绑架国内多名领导人。对外更是扩充势力范围,比较典型的就是苏联1979年入侵阿富汗。

这些历史旧账的积累,俄罗斯这个苏联最大继承者也就声名狼藉了。(当然,还有俄罗斯受到打压还有其他原因,由于论证的需要,本篇着重论述军事原因)。

俄罗斯的处境也表明如今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反对战争。如今世界的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传统大国更不敢发动战争来解决问题,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因为无论战胜还是战败,经济倒退,民众反对,国际舆论的谴责终究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从“裁军”到裁军看世界和平

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依旧任重道远,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还在路上。在中国真正十次裁军和时刻准备着等等努力之下,世界和平将会取得更高层次的进展。我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够真正的实现,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将变成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和平发展也能够取代极端战争。毕竟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