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獸”原是讚語且褒義,後來為何就變成貶義詞呢

“衣冠禽獸”一詞最早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繡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有所不同。所以,當時的“衣冠禽獸”有令人美慕的味道,一般用作讚語。

如今,衣冠禽獸,比喻品德敗壞的人嗎,謂這種人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禽獸。出自明代陳汝元《金蓮記·構釁》:“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常用來指道德敗壞的人,說他們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同禽獸。

一、“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

“衣冠禽獸”原是讚語且褒義,後來為何就變成貶義詞呢

在古代,其實“衣冠禽獸”這個詞語也是有特指人群的,古代能穿“禽獸”制服的只有當官的。因此只有當官的被稱之為“衣冠禽獸”,那個時候的衣冠禽獸可是一個褒義詞。

當時的明朝,官服上所繡的飛禽走獸,就等同於今天的軍銜,從官服上所描繪的飛禽走獸,可以看出文武百官的等級,不僅如此,當時朝廷還規定,文官繡的是飛禽,而武官繡的則是走獸。

“衣冠禽獸”原是讚語且褒義,後來為何就變成貶義詞呢

其等級森嚴,不得逾越。具體的規定是: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雲雁,五品繡白鷳,六品繡鷺鴛,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鸝,九品繡鵪鶉。

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 

“衣冠禽獸”原是讚語且褒義,後來為何就變成貶義詞呢

除了根據品級授予的禽獸以外,明代皇帝還為檢查風紀的官員額外設計了獬豸(xiè zhì)的圖樣。這是一種有一根尖角,能明辨善惡,專門攻擊壞人的神獸。今天中國的人民法院和檢察院門口,還很常見這種神獸的雕像。

總之,“衣冠禽獸”這個詞語的詞義變化很大,最初是用來形容官服上繡繪有飛禽走獸的明代官員,它原本是一個光宗耀祖的褒義詞,但是後來這一詞發生變化。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令人憎惡的貶義詞呢?

二、冠禽獸”何時變成貶義詞呢

“衣冠禽獸”原是讚語且褒義,後來為何就變成貶義詞呢

既然,能被成為衣冠禽獸的可都不是什麼一般人,老百姓都十分的羨慕,那麼問題來了,人們把文武官員稱之為“衣冠禽獸”。但是後來為何這個詞語就變成貶義詞了呢?衣冠禽獸是什麼時候淪為了風度翩翩的“畜生”了呢?

這是因為到了明朝的後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官員貪汙的現象太嚴重了,很多文官武將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導致老百姓砸鍋賣鐵,傾家蕩產,老百姓視其為匪盜瘟神。

“衣冠禽獸”原是讚語且褒義,後來為何就變成貶義詞呢

於是,“衣冠禽獸”一語開始有了貶義,老百姓對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文武官員稱其為“衣冠禽獸”。清代以後,該詞被用做貶義,指外表衣帽整齊,行為卻如禽獸的人。

後來,官員們也不再穿所謂的“禽獸”服了,但是依然有很多腐敗的官員又禽獸的行為,所以衣冠禽獸就被賦予了更多的意思,衣冠禽獸就從一個讚揚的褒義詞變成了一個代稱,專門指那些剝削老百姓的貪官汙吏。

“衣冠禽獸”原是讚語且褒義,後來為何就變成貶義詞呢

衣冠禽獸這個詞語徹底的變成褒義是在明朝末期的語言發酵,清朝的小說家李汝珍在他的作品《鏡花緣》中說到,如果不孝,就算做了官員,那也還是衣冠禽獸。這句話在一段時間內,廣為流傳。

這就等同於現如今的網絡流行語,用的人一多,也就會有了新的意思。現在有人罵另外一個人是“衣冠禽獸”,那足以說明被罵的那個人壞到了極點。各位看官,您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贊、評論、收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