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心之“明”方能究万物

每篇文章展示出来的都是《传习录》的译文和原文,《传习录》是最接近王阳明主张的形式,内容虽看似枯燥,用心学起来,收获却是最多的。

圣人之位不可及,于是陆澄产生了‘圣人是怎样炼成的’疑惑,先生以明镜做比喻,告诉他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贤,皆是在“明”上下足了功夫。

王阳明心学:心之“明”方能究万物

传习录十九 做足“明”的功夫,方能穷究事物的变化

陆澄问:“圣人能应变无穷,莫非事先研究谋划过?”

  • 先生说:“圣人哪有精力顾及许多?圣人的心犹如明镜,由于这个明,使它感而必应,无物不照。过去所造物影已不复存在,未照的不可能预先具备。若如后人所说的那样,圣人对什么都事先研究过了,这与圣人的学说大相背离了。周公旦制礼作乐惠及天下,是圣人所能做到的,为什么尧舜不全部做了,而非要等到周公呢?孔子修订六经教育万世,也是圣人所能做到的,为什么周公不先做了而非要等到孔子呢?可见所谓圣人的光辉事业,乃是碰到特定的历史条件才有的。只怕镜子不明亮,不怕有物不能照。学者研究时事变化,与镜子照物的道理是相同的,但学者须有一个‘明’的功夫。对于学者来说,不怕不能穷究事物的变化,只怕己心不能明。”

陆澄说:“既然如此,程颐先生说的‘在宇宙还是一片混沌之时,万事万物的理已经在冥冥之中存在了’,这句话对吗?”

王阳明心学:心之“明”方能究万物

  • 先生说:“这句话本来说的很好,只是颇让人费解,于是便有了问题。”

“义理是无穷无尽,非一成不变。我与你交流,不要因为稍有收获就以为如此而已。即使再与你谈十年、二十年,以致五十年,也永无止境。”

有一天,先生又说:“即使圣如尧舜,然而在尧舜之上,善也无穷尽;即使恶如桀纣,然而在桀纣之下,恶也无穷尽。倘若桀纣不死,他们作的恶只有那些吗?倘若善能穷尽,周文王为什么还要‘望道而未之见’呢?”

王阳明心学:心之“明”方能究万物

摘自《传习录》 王阳明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