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個月的寶寶,怎麼判斷媽媽和孩子關係穩定?專家:分離焦慮

文|橘媽育兒

寶寶突然變得異常粘人,就算是媽媽去另一個房間拿一片尿不溼,他都能哭的震天響。

8—12個月的寶寶,怎麼判斷媽媽和孩子關係穩定?專家:分離焦慮

不光是粘人,還特別害怕生人,不熟悉的人靠近或者逗他的時候,都會趕緊把頭埋進媽媽的懷裡或頸窩裡。如果對方非要抱,那麼他會先哼哼唧唧,如果媽媽沒有把他抱回來,就演變成嚎啕大哭。

孩子明明之前沒有這麼“不可愛”,現在突然變得這麼敏感、怕生、怕父母離開時,很有可能孩子進入了第一個分離焦慮期。

第一個分離焦慮期通常發生在寶寶8——12個月的時候,不過有的寶寶在6個月就會出現,也有的寶寶要在12—18個月的時候出現。



每次在孩子一種能力成長的開始,孩子總會表現出“倒退的行為”,孩子粘人讓人愁,可是這也是他的成長的一種標誌。

寶寶從懂事不粘人到十分依賴父母,從不怕陌生人到害怕陌生人,這是因為孩子開始能夠區分熟悉和不熟悉之間的不同,也開始組建的意識到自己和別人是不同的個體。

這段時間,孩子越依賴媽媽,越是粘著媽媽,那就恭喜這位媽媽了:你和孩子的關係相當的穩定。

有的媽媽會擔心,擔心孩子這種情況,孩子走向獨立會比較難。但事實恰恰相反,孩子越粘著媽媽,說明孩子從媽媽身上得到了足夠的安全感,那麼他“焦慮分離”的情況,就更容易度過。

8—12個月的寶寶,怎麼判斷媽媽和孩子關係穩定?專家:分離焦慮

馬伊琍在養育大女兒愛馬的時候,在1歲進行“哭聲免疫法”,兩天就能夠獨立睡覺,可是在一歲半的時候卻出現了半夜睡醒、哭著求抱抱的情況。父母沒有給夠孩子安全感,孩子看似獨立,但是在成長過程中卻會出現反彈情況。

在孩子進入到“焦慮分離期”的時候,父母給孩子的安全感非常的重要,這不僅能讓孩子在現階段感受到快樂,在孩子成長過程,乃至長大成人之後依舊能感受到這份安全感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不過,當孩子處於焦慮分離期,父母又該如何做,才能在不破壞孩子安全感的時候,讓孩子接受“媽媽只是離開一會兒,馬上就回來”呢?這不光是讓孩子別這麼粘人,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認識並懂得“事物永久存在”這一事實。

當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們不知道客觀事物永久存在,他的認知範圍只限於眼前:眼前媽媽存在,媽媽就是存在的;媽媽消失於眼前,媽媽就消失了。

這是孩子感到惶恐、不安,產生分離焦慮的主要原因。


那麼,在孩子分離焦慮期,父母該怎樣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知道“媽媽不會消失”呢?

首先,在孩子生病、斷奶或者困、餓的時候不要離開孩子。

8—12個月的寶寶,怎麼判斷媽媽和孩子關係穩定?專家:分離焦慮

很多媽媽在給孩子斷奶的時候,會離開孩子,認為孩子聞不到媽媽的味道、看不到媽媽的時候,就更容易斷奶了。

從理論上來看,這是對的,但是從孩子感受上來講,這卻是非常殘忍的。

孩子處於焦慮、脆弱當中,他十分依賴的媽媽又不能陪伴在身邊,這會給孩子強烈的不安。

所以,在孩子處於不那麼舒服的階段,媽媽不要離開孩子。

第二,媽媽要離開的時候,要弱化離開的感受

媽媽要去做其他事情的時候,讓爸爸或者奶奶陪著寶寶,媽媽自然而然的笑著跟孩子說再見,然後爸爸或奶奶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孩子會更容易接受媽媽的離開。

如果媽媽走之前,跟寶寶說:“媽媽就離開一會兒”、“寶寶不要哭,媽媽馬上回來”……媽媽的情緒傳染給寶寶,寶寶很容易立馬就哭。

不過呢,弱化離開,不是說讓媽媽偷偷離開。媽媽偷偷離開,一旦寶寶發現媽媽不見,那麼會讓寶寶感到深深的不安和害怕。

第三,嘗試著給寶寶做“分離訓練”

8—12個月的寶寶,怎麼判斷媽媽和孩子關係穩定?專家:分離焦慮

媽媽離開寶寶,寶寶會感到不安,甚至嚎啕大哭。但是寶寶離開媽媽,卻並沒有這麼強烈的感受。

寶寶出生就在不斷探索,當他會爬、會走的時候,他會有十分強烈的探索精神,這驅使他離開媽媽,到其他房間或其他地方去探索。

當孩子消失在眼前,而媽媽又能確定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媽媽可以稍微等一兩分鐘再去找寶寶。

這樣可以讓寶寶接受媽媽消失又出現這個過程。

8—12個月的寶寶,怎麼判斷媽媽和孩子關係穩定?專家:分離焦慮

寶寶的分離焦慮會出現在8—12個月,會持續到18個月,不過每個家庭的親子關係和寶寶性格都不一樣,分離焦慮出現和消失並不是固定在這幾個月。

媽媽可以時刻關注寶寶的情況,及時給寶寶安全感,讓寶寶更順利的度過分離焦慮,這對孩子將來面對分離焦慮時有很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