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棣活捉了建文帝,会杀了他吗?

导读:活捉?朱棣不敢,因为燕王朱棣打的旗号是清君侧。起兵的目的是清朝侄子朱允炆身旁的奸佞-黄子澄之流。所以明面上杀朱允炆肯定不敢,但是他也不敢放朱允炆。因为只要朱允炆在皇帝位置上,随时都可以惩罚朱棣这个叛逆。所以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让朱允炆留下“禅位”诏书,然后仿照夺门之变的方式圈禁或者仿照宋太宗赵光义那样先加封高官然后几年后弄个突然暴毙。也许建文帝死于大火之中或者远遁海外都是不错的结局,至少让这叔侄两个都留下了退身步。但是这样一来就给朱棣留下了篡位的隐忧,所以徐辉祖、方孝孺等人一直指责朱棣得位不正。

如果朱棣活捉了建文帝,会杀了他吗?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之役”爆发背景:

大明王朝皇帝执掌朝政,作为亲人的藩王替皇帝分镇藩篱的格局是明太祖朱元璋老人家留下的规矩。在这位洪武万岁看来什么心腹大臣都不如自己家人靠谱,所以才逆潮流而动分封藩王分镇天下。在太子朱标去世后,为了力保根据祖训选择的皇孙朱允炆登基明太祖掀起三大案。在无数功臣宿将纷纷被杀的情况下,朱元璋一厢情愿的把辅佐建文帝的重任放到了藩王身上。也许他没少脑补藩王和建文帝之间臣贤主明的画面吧,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无论建文帝还是藩王都没有按照朱元璋设定的剧本演下去。

如果朱棣活捉了建文帝,会杀了他吗?


在黄子澄这样既是儒学大师也是情商棒槌的建议下,建文帝朱允炆上台后没有二话轰轰烈烈的开始了简单粗暴的强力撤藩。周、齐、湘、代、岷等王先后被废为庶人,朱允炆亲手打破了祖训。代王被软禁,湘王举家自焚。削藩的惨像让各藩王蠢蠢欲动,要知道此时的明朝藩王可是有兵有将有军队的。

尤其是诸位诸位藩王之首的燕王朱棣更是首当其冲,成为建文帝首要打击的对象。PS:老大太子朱标去世,老二老三都去世的早。所以作为老四的燕王朱棣就成了诸藩王之首。建文帝如此简单粗暴的实现削藩也纯属脑残行为,有湘王的例子诸位藩王难免兔死狐悲。所以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注意这个口号几乎是所有藩王发动内战的口号,从七国之乱开始就在用。更关键的是完全符合明皇祖训中对藩王责任的规定:协助帝王清除奸佞。所以说朱棣起兵也算师出有名,不能视为叛乱。

如果朱棣活捉了建文帝,会杀了他吗?


朱棣起兵后着叔侄俩彼此的态度

燕王朱棣的才能有目共睹,即便是朱元璋也坚持认为:“异日安国家者必燕王也”。当然朱元璋的没有预料到最终的结局,但是对于燕王能力的认可还是没有问题的。加上建文帝的逼迫,有能力又有魄力的燕王就起兵了。

过程我们不在赘述也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们来看看彼此双方的态度。朱棣打的旗号是清君侧,意思是并不针对朱允炆;而建文帝给前沿部队下达的命令是不得伤害皇叔。看起来人家一家人都没有问题,但是这仗是怎么打起来的呢?也就是说叔侄俩内心里无论怎么痛恨对方,口头上不能表达这就是皇权。

如果朱棣活捉了建文帝,会杀了他吗?

但是我们来推测一下,假如朱棣战败的结局。如果朱棣战败被俘,那么燕王肯定会被削藩。接着肯定会满门会以谋逆的罪名诛杀,否则其他藩王也不会平静接受削藩的结果纷纷起兵(反正也不会有事)。


燕王朱棣靖难成功后如果真的抓住建文帝所持的几种态度分析

众位朝臣对老皇帝皇明祖训的对照发现,原来燕王朱棣还符合祖训的情节。这就是说这是人家的家务事,不是国战。再加上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两个彼此的态度,都让大臣们很纠结。靖难的结果我们很清楚了,建文帝自焚。那么我们来推测一下假若建文帝被活捉的结局:

第一种、如果打算谋杀的话绝对不会活捉,而是趁乱让建文帝死于乱军之中然后在推出替罪羊来顶罪。第二种、强迫朱允炆禅位使朱棣登基合理合法,这种情况相对最合理。第三种、让建文帝以傀儡的形式存在,找机会下手。第四种、就是历史上出现的这种情况,建文帝“自焚”其实下落不明。所以即便朱棣没有弑君,但是篡位登基依然受到方孝孺、徐辉祖等人的抵制。这也就是朱棣即使称帝多年也要完成迁都的原因之一。


小结:

综上所述,如果朱棣真的活捉建文帝明面上直接杀是不敢的。根据小编的推测大致有以上三种情况,但是无论哪种情况都不会完全让天下人信服。所以朱棣即便是在南京执政多年也不放心,最终还是迁都北京。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