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費10年不漲

2005年西安肉夾饃1.5元一個,2015年5元一個,10年翻了3倍多。

2005年天津的煎餅果子2元一個,2015年6元一個,10年翻了3倍。

2005年理髮20元,2015年100多元,10年翻了5倍多。

2005年深圳商品房均價6000多元每平米,2015年均價接近3萬元每平米,10年翻了4倍。

建築設計費10年不漲

2005年國內建築公司設計費是多少錢,2015年還是多少錢,經過了10年年,3650天,87600小時都不漲。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過去10年國外建築設計公司在國內的設計費穩步增長。

建築設計費10年不漲

10年不漲的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

1.行業不夠細分不夠專業

首先我們來拿肉夾饃舉例。肉夾饃是餐飲行業中一個非常細分的專業產品類型,有著精準的細分市場。除去社會發展的外因,肉夾饃價格可以10年翻3倍的內因在於它好吃,一般人做不出來(或者做出來的綜合成本較高),從而在市場上形成了強用戶需求,用戶會因為強需求而認同產品價格的上漲。如果一個肉夾饃不好吃,它不漲價你也不會買。如果你還會買它,唯一的原因就是它的價格賊便宜,觸動了你的價格下限敏感區。

國外建築設計行業按照建築物的使用功能細分成各種專業公司,而國內設計公司超高層、住宅、辦公、醫院、商業、學校樣樣都做,樣樣都不專業。因為專業,國外的設計費高於國內而且不斷上漲,整個行業形成了良性壟斷,大家都有穩定的細分市場,形成良好的協作關係。因為不專業,國內的設計費10年不漲,整個行業形成了惡性競爭,大家都去搶單,形成了惡性的搶奪關係。大家在你爭我奪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讓國外公司搶佔了整個行業的高端市場。道理很簡單一分價錢一分貨,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究其原因,國內建築設計公司追求短期利益的佔大多數,很遺憾追求企業長期發展和打造品牌的佔極少數。當老闆們都賺到錢回過頭來做品牌的時候,發現公司品牌已經被市場定位了,那設計費也只能被市場定位了。

回到肉夾饃的例子,國外的建築設計公司大多數扮演者好吃的肉夾饃角色,而國內的建築設計公司大多數扮演者不好吃的肉夾饃角色。想象一下某一條街上有好多肉夾饃店鋪為了搶生意而打價格戰,關鍵還都不怎麼好吃,是不是很可怕啊?

建築設計費10年不漲

建築設計費10年不漲

2.房地產下游行業的共性:市場份額特大,行業整體混亂。

不可否認房地產行業為國內建築設計公司提供主要的業務來源。國內房地產是資源導向型行業,這導致房地產下游行業公司很難因為技術優勢或者設計優勢而佔領市場,下游行業整體混亂,缺乏行業標準。建築設計行業裡的很多公司最後都從創意設計產業淪為了為房地產公司代工的低附加值的加工製造業。看看房地產其他下游行業吧,家裝、施工、建材行業幾乎都是混亂至極。國內房地產行業排名第一的公司佔市場份額1%都不到。這在其他以設計和技術導向型行業是不可想象的,2014年排名第一的大眾集團佔國內汽車市場份額18.7%。

建築設計費10年不漲

建築設計費10年不漲

3.行業組織管理發展的錯誤

許多設計公司之所以能夠從一開始在市場上殺出一條血路,搶佔一席之地,靠的必定是設計和創意能力。

國內建築設計公司規模大小遠超國際標準,創意型公司並不是規模越大公司越強,攤大餅是不可行的。可惜大多數行業老闆都在比誰的公司大誰的公司人多,這幾乎把整個行業悲催地推入了組織管理的誤區,也讓中小型設計公司的發展陷入艱難。老闆們為啥不比比誰的設計費收的高呢?歸根結底還是行業高管價值觀存在問題,導致公司的總收益、人員總數以及收費單價三者的增長關係曲線成畸形發展。

建築設計費10年不漲

4.國內設計系統老蘇聯標準的弊端

行業內Autocad的圖層管理竟然不統一,說明繪圖方法不統一,說明行業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千萬別跟我提那啥標準圖集啊。我們設計系統的老蘇聯標準和西方英制標準還是存在差距。很多采用西方英制繪圖標準國家的建築設計圖紙質量都要好於我們,甚至是菲律賓、馬來西亞這樣的小國家。一個連技術標準都沒有的行業如何提供行業收費標準?

還是拿肉夾饃舉例吧,你見過長得不一樣的肉夾饃嗎?所以肉夾饃的價格有行業標準。你見過長得一樣的兩個公司的Autocad圖層表嗎?所以國內建築設計行業收費沒有標準。

5.整個行業缺乏產品思維

對於國內建築師來說,多數情況下甲方讓改啥就改啥,已經成為多數設計公司員工的行為準則。國內設計公司員工經常抱怨甲方隨意改他們的設計。但是站在甲方的角度來看,國內設計公司員工大多數都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連工地都沒有下過的建築師只能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和甲方進行低效交流。國內設計公司無法把建築作為產品,用產品思維和房地產商進行專業的溝通和交流,而為了完成合同,最後只能轉換為服務思維,痛苦地淪為乙方。自然也失去了設計費收費的主動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