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猝死,你簽了合同你願意,你掙得太多你活該?


演員高以翔在節目錄制的過程中突發意外,不幸逝世,年僅35歲。這條新聞大前天橫空出世,用最慘烈的方式炸起了一片喧譁,各大公眾號輪番刷屏,從各種角度報道事件,全方位的詳訴了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在過去的將近三天時間裡,我看到了與之相關的各種文章,有勸導大家別拼命工作好好享受生活的;有認為藍臺存在安全隱憂必須負責到底給個說法的;也有介紹高以翔生平、感慨人間再無王瀝川的......

高以翔猝死,你簽了合同你願意,你掙得太多你活該?


高以翔猝死,你簽了合同你願意,你掙得太多你活該?


高以翔猝死,你簽了合同你願意,你掙得太多你活該?


高以翔猝死,你簽了合同你願意,你掙得太多你活該?

為了保護作者隱私,已將公眾號名稱打碼。


但這些都不是我想說的,事件已經發生了,追責自然會有律師跟進,在沒有最後的定論之前,我們無法得知全部的真相。而與其徒增感慨不如珍惜當下,愛他的粉絲們可以化作他生命的無數剪影,活成他的眼睛,替他繼續看盡世間美景。原本想著逝者已矣,最好的追思是默哀,至少能給他還活著的家人一分安靜。可是當我翻閱公眾號裡的一篇篇文章時,有些留言還是會瞬間刺痛內心,令我難掩書生意氣,以下這些話終究不吐不快。

我發現無論公眾號大小,無論作者們以什麼角度來描寫這件事情,在文章結尾的留言部分,總有那麼兩三個人說著和大眾截然相反的話。如果說只有某一篇文章收到了這樣的留言,我們尚且還能安慰自己,這樣的觀點只是個例,可是每篇文章都有這樣的反饋,這就說明,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已經成了一種無法忽略的社會現象。這些人對於生命的冷漠,讓我彷彿透過手機,看到了屏幕背後一張張或麻木不仁或激進憤怒的臉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生存的社會已經變得如此沒有溫度了呢?

高以翔猝死,你簽了合同你願意,你掙得太多你活該?


高以翔猝死,你簽了合同你願意,你掙得太多你活該?


高以翔猝死,你簽了合同你願意,你掙得太多你活該?


高以翔猝死,你簽了合同你願意,你掙得太多你活該?

曝光觀點就夠了,現已將個人信息打碼,修圖技術拙劣,別笑。


來,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些讓人接受無能的觀點。總結起來,基本上就是——藝人是自願籤的合同,且掙得又是高收入,所以沒什麼值得同情的。這話乍一看貌似還挺理智的,先是從法律層面上說你簽了合同你就有義務去做人家要求你做的事,再從投資回報率上說你獲得了高收入,就意味著你要承擔高付出和高風險,所以即便結果不好也沒啥好抱怨的。可仔細想想真的是這樣嗎?我試著把這話翻譯的更加直白一點,不就是沒人逼你非幹不可,你既然要幹那就沒有申辯的權利,誰讓你掙得那麼多,你死了你活該!

我不知道一個人是以怎樣的心態,在面對一條鮮活的生命戛然而止的時候,還能表現的如此無所謂。有人說,分析一個人的前提是你足夠了解這個人。於是我試著去理解他,嘗試著帶入他的視角去思考,能說出這些話的原因。但總是百思而不得解,直到我想起曾經聽家裡的老人們聊天時說過的一句俗話——十年苦媳婦,熬成惡婆婆。這話原本是用來形容舊社會的,是說善良美好的小姑娘嫁到大戶人家,在長年受到婆婆的責難和摧殘之後,有朝一日她也熬成了婆婆,她會不自覺的變成她曾經最討厭的那種惡毒的老人。按理說她也受過同樣的苦,因為懂得更加應該心懷慈悲才對,但這是理想化的結果。真實的人性是,那些經年累月在心底積壓的陰暗和怨恨,更需要找到宣洩口。所以一旦得勢,他們會迫切的用折磨別人來發洩自己曾經受過的委屈。

這聽起來和惡意評論好像沒有什麼關係,可你認真想一下,那些言語極端的人的心理,和熬成惡婆婆的小媳婦又有什麼不同呢?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每一個人最初都是心向陽光溫暖純良的。可是當你一步步成長,屢遇挫折際遇不順,無論做什麼事都處處碰壁,慢慢的,你就會覺得你受到了這個社會最不公平的對待,長此以往,心理難免失衡。可你在現實生活中根本無處反抗,誰讓你是小媳婦,你沒有話語權呢?於是這個時候,網絡就成了他們抒發心裡怨恨的唯一出口。

在積極的人眼裡,網絡是傳播愛的平臺,而在陰霾的人心裡,網絡就是滋生惡毒的溫床。因為在他們的思維中,在網上是言論自由,在網上無論我說什麼,別人都不能拿我怎麼樣。這像不像一朝得勢的惡婆婆?在現實生活中低眉順目、默不作聲的被“欺負”了那麼久,現在終於有一個地方不再剝奪他的話語權了,於是他出口的話就像惡婆婆一樣,尖酸刻薄、句句如刀。其實這樣的人想想也挺可憐的,這是要在生活中受了多久的委屈,才能生出這許多無處安放的戾氣啊。

我終於捋清了思路,試著理解了這部分人究竟是什麼心態,但抱歉,我依舊無法接受。我不想去感性的批判這種行為的是非善惡,既然你已經打著“規則應該被遵守”的幌子來跟我講偽道理了,那好,就讓我們來理智的好好講講道理。

首先,你說高收入就意味著高風險,意外怪不得任何人。錯,高收入和高風險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繫,因為高收入永遠是相對而言。比如在一家大酒店裡,廚師一般比服務員的薪水高,但遇到喝醉酒鬧事的人,他們最先發難的目標永遠是與之直接接觸的服務員;再比如在一個開盤出售的住宅小區裡,售樓經理的薪水一般都比保安高,但真正有可能面對罪犯保障小區居民安全的卻是保安;再再比如在一間幼兒園裡,幼師的收入一般比保育員高,但照顧小朋友們飲食起居、承擔著因小朋友頑皮摔傷碰傷而來自於家長的責難的卻一般都是保育員......

這些例子告訴我們,高收入人群不一定會在工作上承擔更高的風險,但一定的是,高收入人群都承擔著他們要為各自所在的領域,帶去更高經濟收益的責任。在經濟社會的大環境下,任何一個組織想要長久存活,盈利都必須是第一前提。那些組織所能獲得的利益有多少,分發到個體成員身上的收入也就有多高。並且能為組織創造更高利潤的成員,所獲得的收入也就會在同組織內相對更高。簡單來說,就是大酒店比小飯店掙得多,所以大酒店的廚師的收入會比小飯店的廚師的收入高。而大酒店依靠著廚師的廚藝存活,所以,在大酒店裡,廚師的收入也會相對於比其他工作人員的收入高。

讓我們來把這個基本的經濟運營規則帶入到演藝圈中,你會發現電視臺若想長久存活靠的是節目的收視率,因為節目的收視率越高,電視臺每年廣告招標所報出的廣告費就越高,能吸引來的廣告商也就越多,創造的利益自然也就越高。而節目的收視率靠的是百姓的關注度,百姓的關注度又與明星的知名度密不可分。越是大明星參加的節目,收視率就越高,明星之於電視臺,就像廚師之於大酒店一樣,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同一檔節目中,明星的收入自然要比燈光師、場記、道具師等其他員工的收入高出許多。

而明星之於整個社會大環境中,為什麼是高收入人群的原因,是在於演藝圈本身的高利潤。設想一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平時最常做的消遣項目都有什麼?看電影、唱歌、追劇、觀看綜藝節目,這其中處處都離不開明星效應。歌星撐起了音樂網站的點擊率和KTV歌曲的點唱率;影星撐起了票房以及音像製品的發行與出售;電視劇明星和綜藝明星則撐起了視頻網站的點擊率與電視的收視率。在市場經濟中,獲得更高關注比例的組織一定能夠獲取更高的經濟利潤。

比如幼兒園的主要受眾人群一般是3——6歲的小朋友,所以幼兒園能獲得的關注與收入基本上也都來自於家裡有3——6歲小朋友的家庭。而我剛剛所說的影視及音樂,幾乎囊括了全國各個年齡段所有人群的關注,於是演藝產業相對於幼兒園產業也就能獲得更高的總體利潤。而維持演藝產業正常運行的明星們,所分發到的個人收入也就更高。所以明星在社會體系內高收入的原因,與民生民情、百姓消遣,都是有著直接關聯的。

由此可見,明星高收入是市場經濟下的必然現象,而高收入與高風險卻沒有必然聯繫。所以那些在高以翔事件中說高收入必然伴隨著高風險,出了意外不值得同情的人,不過就是因為自己收入低心裡不平衡,說白了就是嫉妒和仇富。

再來,你說合同是自願籤的又沒人逼迫,語氣裡滿滿都是誰讓你簽了合同你願意啊?!那我倒要問問看,我們國家的合同法是為了保障簽署合同的甲乙雙方的合法權益,而人生安全不應該是合法權益的第一要素嗎?什麼時候變成了你簽了合同你就應該當牛做馬,死不足惜呢?!

按照這個觀點,我們會得出怎樣的結論呢?你跟大公司簽署了正規合同,你是大公司的合法員工,那我提倡你996怎麼了,網友們何至於掀起軒然大波呀? 說生活被工作填滿了,你說沒有時間去學習、娛樂、享受生活、回家探親,可我不是一週給了你一天休息時間嗎?我沒有趕盡殺絕呀!你說頻繁的生活太累了,身體根本承受不住,會早衰、亞健康、甚至猝死,可那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我們是大公司,你需要我們提供給你的工作崗位、福利待遇,你需要掙這份工資,你也需要有更多發展空間的平臺,你自願的,沒有人逼你,你簽了合同呀!

是不是特別傲慢,特別反人類?所以才會有無數網友拼命抵制,因為大家都知道,在這條規定的背後,就是企業決策者對個人勞動力的無情壓榨!可是就算是大型企業的決策者都不敢說的理直氣壯,他們只能用“提倡”而不是“要求”,他們只能幫你描繪美好藍圖、給你洗腦,告訴你你是公司的一部分,你會跟公司一起成長,你的未來無可限量。看看,連他們都必須經過美化之後,才敢把自己的無理要求呈現於眾人眼前,而你呢?你一個也在社會中掙扎求存,處處受制於人的普通人卻說得出,你簽了合同你活該這樣的話嗎?!

過去舊社會,農民和地主簽字畫押,一年四季面朝黃土背朝天,付出了多少辛勤和汗水,到了收成的時候,卻要把大部分都交給地主,自己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工人和工廠簽了合同,沒日沒夜的工作,透支了身體,榨乾了自己身上最後一絲力氣,卻連養活一家老小都成問題。這些也都是簽署了合同,當時我們做不了什麼,是因為明明知道不合理,可你勢單力薄,你想活下去,所以你只能忍著。你能說他們因為簽了合同,他們就活該如此嗎?

到了現在,我們的社會架構已經進步成了人人都敢、也都可以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合理權益了。而今天藝人因為簽了工作合同,在節目錄制的過程中過勞而死,你卻跟我說因為他簽了合同,他活該?!這多麼像企業決策者在壓迫個人價值時推卸責任的論調啊,但可怕的不是你被決策者成功洗腦的思維,而是你扭曲的心!

你生活的艱辛困苦,想的不是如何脫離困境,而是對別人的外表光鮮,心生嫉恨。在看到別人遭遇不測時,覺得理所當然,彷彿大仇得報一般。你明明也生活在社會底層,受著領導的各種打壓,可就因為看到別人貌似過得比你好,而站在本該承擔責任的決策者的角度為他的不幸極力撇清責任,完全沒有對生命本身該有的敬畏心。現在你還覺得你毫無溫度的評論真的對嗎?

當然,我們誰都叫不醒一個故意裝睡的人,如果你心裡明知對錯還要如此發洩,那誰也沒有辦法。但我想說的是,生活可以打磨掉我們原本的脾氣、性格、原則、驕傲,但請你一定記得時刻問自己一句,我最初內心的善良,它還在嗎?因為挫折不可怕,不公不可怕,逆境不可怕,只要我們守住本心的善良,一切都有好起來的那一天。而只有我們失掉心內良善的那一刻,才是我們向這個冰冷的世界最終屈服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