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旺:黃岡出土南宋武將馬震、李椿墓誌

感謝覃旺同學賜稿!

引用時請註明出處

覃旺,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中國史碩士

2018年夏,筆者同友人赴黃岡旅遊,得見南宋武將馬震、李椿墓誌,現將據原石錄文的兩方墓誌整理分享。

通過墓誌,可以發現馬震、李椿生活的時代大致相同,有著相似的經歷。如皆在宋金邊事興起的背景下以普通平民從軍;都曾參與平定南宋重大的軍事叛亂——李全之亂;都在宋蒙戰爭初期因戰事來到黃州,後駐防於此,以此為家,均屬軍事移民;作為士兵,經歷了由抗金到抗蒙的轉變。他們的這些經歷,可能也是南宋後期許多從事邊防事業的武將們共同擁有的。兩人也僅僅是宋代眾多默默無聞的中下級武將的縮影而已,若非兩方墓誌保留下來,他們早已被歷史遺忘。而兩位志主雖於傳世文獻中無一字記載,但墓誌所載相關人物、事件大多可考,能夠為宋蒙戰史、宋代軍隊的建置和發展、宋代武將群體、黃岡地方史等研究問題提供重要的史料。

《馬震墓誌》,出土於黃岡市黃州區三臺河,時間不詳,現藏於黃岡市古石藝術館,2014年11月15日《鄂東晚報》刊登黃岡師範學院教師梁敢雄《新發現的南宋御前都統制墓誌絕非偽造》有簡略介紹。碑高207釐米、寬107釐米。碑額篆書“宋故武功大夫都統制議馬公之銘”十四個大字。正文計30行,滿行40字。

覃旺:黄冈出土南宋武将马震、李椿墓志 | 202004-15(总第1266期)

馬震墓誌原石照片

宋故武功大夫、淮西馬步軍副總管黃州駐紮仍釐務、御前武定左軍正額統制、兼夔路策應大使帳前都統制、六郡鎮撫使司計議官馬公墓誌。/

昔先賢之立斯世也,其生既盡忠於國,其死必紀不朽之名。墓誌之作,蓋將植徽猷而紀芳,烈正以示永/永耳!豈徒記歲月哉?是用摭公平生功業以述於是。公諱震,世居光州定城第六都平僚鄉楊簇村。父諱/瑀,生公於乙丑歲二月初二日巳時。公少負壯志,性樸而勇,每曰:“大丈夫生天地間,要必建大旗鼓,立大/勳名,有益於人之國,則此生可無愧矣”。嘉定十五年,邊事正殷,公以土豪奮身充光州義武軍。紹定四年,/江淮大制司行下差總管華贇往淮東剿叛,公實輔之,繼而克復淮安,由是奏功升進勇副尉。丁酉歲,韃/賊大舉入寇,光遂失守。公於當年四月,賈眾至黃州,蒙知郡呂察使撥隸武定後軍,補光州舊額,復保申/朝廷札差本軍正將。嘉熙二年九月,隨呂察使部兵援淮獲捷,授下班袛應。四年七月,援蜀奏功,特授/進義校尉。淳祐三年五月,復因援蜀,授進武校尉。四年五月,隨呂宣使解圍壽城,授保義郎。十年八月,以壽/州龍岡獺河獲捷,授忠翊郎,繼準省札升武定後軍正額統領。十一年冬月,賊犯黃州管下黃陂木蘭,/公親部將士與賊鏖戰,生擒回回頭目,奪到韃馬及軍器無數。未久,陽羅一戰,尤勝前捷,提刑、知郡向寶章/保奏,朝廷奉旨特轉兩官,升充統制。十二年三月,轉秉義郎,省札升武定左軍正額統制。寶祐二/年十二月,省札差淮西兵馬副都監。五年四月,省札差黃州兵馬鈐轄。五月,授淮西馬步軍副總管。六年,/轉從義郎。七月,授京西六郡鎮撫使司計議官。開慶元年正月,轉修武郎。二月,授夔路策應大使司帳前/都統制。景定二年三月,以總統諸項軍馬解圍房州,授武德郎。五月,授武略大夫。九月,因斷賊橋,授武功/大夫。此公生平歷任勳績之序也。若夫未授者,解圍重慶,則有三官;蒲圻劫寨,則有兩官;隨侍賈相白鹿/磯,攻斷賊橋,則有七官;剿退叛賊劉整,克復瀘州,則有四官;復長寧軍寓治凌霄山,則有三官,幾此十九/官,皆公之未授者也。嗟呼!奮自土豪,素稱膽勇,究心戎務,盡瘁邊陲,援蜀備淮,多所底績。前知黃州、武功/大夫王公雄嘗以是而舉之,堪充將帥之選,勇不辭難,才堪馭眾,屢當勍敵,多立戰功。淮西提舉、黃州節/制李公節又嘗以是舉之,以充升陟任使,沉鷙有守,恬靜無華,陽羅之師,以少克眾。黃州通判、奉議陳公/仲微又嘗以是舉之,充親民任使。蓋以公之一心,無非忠赤,所以今之將相帥守,莫不皆推尚之。況夫公之平/生待人接物,治家訓子藹然春風和氣,謂宜克永天年以綿其福。熟謂壬戌之冬十月十四日援蜀回司,/未及兩月,至十二月初五日,以金瘡遽發。親戚環視,公倏然命諸子,囑以家事,教以疇昔孝悌之語,眾皆/愕然。至初六日午時,歸世籲故,可謂知命矣,如哀痛何。公娶黃氏,男四人,長秉義郎、武定左軍額管統領/德成,次承信郎德彰、德昭,及乳名廬兒又其次也。姐馬氏三娘。進勇副尉馬興,則又公之姪也。公以景定四年癸/亥春正月十有六日,安葬於黃州黃岡縣管下三臺河之南上城子村梅婆觜,公所置地內用。勒諸翠䂥,/以紀其實,銘之曰:/

公生浮光,義概獨雄。忠貫白日,氣舒長虹。萬人無敵,一劍橫空。職升戎統,官至武功。/待人接物,和氣春風。時將大用,未究勳庸。年五十八,遽疾而終。堅珉載刻,永永無窮。/

峕景定癸亥正月有六日,姪進勇副尉馬興,姐馬氏,男承信郎德彰、德昭,廬兒上待母黃氏,長男秉義郎、武定左軍額管統領德成等立石。/

《李椿墓誌》,1958年出土於黃岡市郊,現藏於黃岡市博物館,《文物》1987年第3期《宋武略大夫李椿墓碑》有拓本圖版。碑殘高112釐米、寬90釐米。碑額原篆書“宋故武略大夫總管制議之銘”十四個大字。正文計32行,滿行35字。

覃旺:黄冈出土南宋武将马震、李椿墓志 | 202004-15(总第1266期)

《文物》載李椿墓誌拓片

宋故武略大夫、淮西總管黃州駐紮仍釐務、沿江制司計議、前總轄飛虎諸軍人馬李公墓誌。/

公諱椿,祖本居於穎昌府,繼遷於隨。父名德,歲在戊申二月二十有二日丑時,生公於隨/州陰山縣[1]第一都大洪河。公兒時已有豪氣,父每奇之曰:“兒骨有武相,後日興吾宗者,必□/也。”年未弱冠,勇智不群,每習弧矢,慷慨自若,每嘗謂:“大丈夫生天地間,不身致功名,是與□/木俱腐。”甲子年,邊事孔棘,而公家門役正殷,公毅然以土豪奮身充隨州保捷,未幾,此軍易/名忠義。嘉定年,虜賊犯邊,本州調兵解圍襄陽。是公從忠義統制劉世興前往本州城北勵/山棗林一帶(理)[埋]伏,斫到番軍萬戶首級並軍馬、器械等,虜賊大敗,遂以捷聞。嘉定十一年□/月,升進勇副尉。端平元年四月,克復淮安城壁,方始告轉忠翊郎,自訓練以至將領,□□/多以勇敢立奇功,於是忠毅之知歷聞於上。三年,隨州移治,公將帶甲兵,又自招募壯□,共伍千餘人自隨援黃。是歲五月到齊安,因補黃陂縣克敵軍名額。至嘉熙元年,蒙孟馬帥/申奏改立為飛虎軍額,皆公最新創立,分為前、左、右三軍,共/伍千餘人。丁酉歲,韃賊大勢併/兵攻黃,鏖戰五十餘夜,公所部之眾立功獨多。繼差黃州兵馬鈐轄,總轄飛虎諸軍人馬。公/到黃之初,僅存孤壘,若不容以一朝居。公到之後,備禦無不合宜,修浚學田、城池,□築羊馬/牆壁,不數年間,百廢具興,軍氣益振。於是民心甫安,行旅願出於塗,商賈願□於市,士大夫/之有官守者皆願仕於彼。使千里金湯,為國西門戶,皆公力也。後因修浚畢工,告轉武義/大夫。淳祐十二年六月十三日,特授淮西馬步軍副總管,自是公益究心於備禦之事,至□/軍民之心相孚如一。寶祐二年九月,授沿江制議。十月,總管任滿。三年正月二日,拜授武/略大夫。從始至終,其功莫不以忠直聞方,且與將士同甘苦,有功不敢□,諸軍感公□□/者,洋然萬口一辭,時人見公皆稱之曰:“此吾李佛也”。公亦自謂:“某平生□□樸實,斷無□□,/若夫恤貧賑乏,訪病施藥之事,與夫寺觀之裝,嚴僧道之技,度經文之□,施市井之修浚,□/易可以盡述。”又自創一觀於高寒亭下,遇時焚拜,乞州備申,今目之為通真觀,蓋其忠直好/善出於天性,非矯揉而然也。公父德,追封武義郎,母崔氏追封安人。□在壬子年始築居於/黃州清淮門內,落成之後,惟優遊其間,殆無意於榮進。寶祐三年乙卯正月十四日午,公於/前後張燈,頤然自樂,與家人曰:“臺府有賞燈之命,意不欲行,然屢辭不允,只得赴之,晚刻回/家,當團樂一杯。”言未既,乃命整容者為之梳剃,且對鏡熟視其□摩娑鬢領。少頃,命浴,復更/新衣,且周遊於門處親鄰,倘徉自樂曰:“將晡赴州宴。”未入席□,且與眾官敘揖欵曲笑語,忽/然曰“:某心意不甚佳,欲告歸。”乃攝衣登轎,仍命諸子、婿至前,隨從而歸。至堂中,骨肉環視,□/見神色頤然,竟無一語可發,惟斂身正坐,就轎而去,誠異人也。若內若外哀慟者,連月何可/勝言,以寶祐三年正月十四日夜戍時歸世。公娶周氏、江氏,贈安人誥。男二人,長名齡,次名/榮,俱為生前致仕。孟淵、董三俊婿也,甥婿李邦達。今卜寶祐三年三月十九日,安葬於黃州城/外東堡寨順南金雞門之西自己地內,亦公平日自目之地也。今悽然諸孤重念無以昭示/幽潛,是用刻諸堅珉,以著傳芳不朽之意。

旹歲次寶祐三年乙卯三月庚辰朔十九[2]日丙辰銘。/

[1] 按,宋代隨州無陰山縣,此當有訛誤。

[2] “十九”二字有明顯劃痕。

宋史研究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