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自尊人格的11種表現,父母要小心孩子的友善病!必看

低自尊人格的11種表現,父母要小心孩子的友善病!必看

低自尊人格的11種表現,父母要小心孩子的友善病!必看


“友善病”

如有一個懂事、聽話、少操心的孩子,是大多數父母的願望。

朋友家有一個乖巧的孩子,今年10歲。班主任孩子的評價很高——“一個非常友善的孩子”。

在小學這3年,從未與同學產生過矛盾,哪怕是一次爭吵都沒有。這一點,讓身為父母十分欣慰。

朋友對於孩子從小的教育就是,要“聽話、友善、多為他人著想、做一個好孩子”,孩子在班級裡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1、 同桌喜歡她的橡皮,她就忍痛割愛,把橡皮送給了同桌,僅僅怕失去一個朋友;

2、 下課了,她作業還沒寫完,耐不住別人的央求,陪同學一起做遊戲;

3、 與同學聊天時,別人聲音大一點,她就不再敢提反對意見;

4、 無論自己手頭有沒有事,對別人的請求都一律說“好”。

其實,孩子在班級裡,每天過得“擔驚受怕”:

她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會失去一個朋友;她怕自己的拒絕,招來別人的“討厭”;她怕任何一個來自同學、老師、父母的“不”的聲音……

低自尊人格的11種表現,父母要小心孩子的友善病!必看

孩子的“過度友善”,其實是一種“友善病”,是“低自尊”人格的表現之一。

“低自尊”人格的表現

所謂低自尊,也叫“自我價值感低”。

低自尊的人,習慣放低自己的感受,容易附和別人,底線低,通常認為自己“不配”獲得更好的,甚至不配擁有現在的美好事物,相反,次好的、有瑕疵的東西讓們感到安全,能夠安心佔有。他們患得患失,多疑,常常處於深深的自我否定中。

下面是“低自尊”人格最常出現的11種表現:

低自尊人格的11種表現,父母要小心孩子的友善病!必看

低自尊人格的11種表現,父母要小心孩子的友善病!必看

“低自尊”人格形成的原因

1、 從小被教育“聽話、懂事、不給別人添麻煩”

2、 父母較為強勢,控制慾強

3、 父母本身為“低自尊”人格,孩子更易自我價值感低

4、 從小被父母忽視,嚴重缺愛

低自尊人格的11種表現,父母要小心孩子的友善病!必看

如果是低自尊的成年人,一定很能理解這種人格的痛苦之處。這種人格的人,一生都活在別人的意見裡,只有獨處的時候,他們才有可能做回自己。自卑、壓抑、緊張的情緒時刻困擾著他們,這是一種非常痛苦的心路歷程。

當孩子出現低自尊表現時,或者父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上述問題時,都請父母提高警惕,做出行動,把孩子從“低自尊”人格中解救出來,給他們一個陽光、自信、自己做主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