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陪伴,现在是一个热词。

陪伴本来是一个有温度的名词,但是我们听到、看到的,常常与凄凉、凄惨、可怜相联系。是年三十儿,老母亲给在村口,孤独的张望;是离别时孩子的乞求“妈妈,您不要走!”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拿国家工资家庭的孩子们,他们的成长有父母的陪同。注意,我说的是陪同,不是陪伴,因为我们大部分家长只是晚上陪孩子吃吃饭,看孩子做完作业没有,周末送她去培训,然后接回来。

陪伴是什么?是你蹲在地上和他一起数蚂蚁有几条腿;是你满面笑容地看着他,听他讲一些毫无逻辑的事情;是你和他一起比赛搭积木;是你与他共读一本书。

人说四十不惑,40岁那年,我开始反思对自己的育儿工作。

那一年,儿子小学五升六,并决定初中择校。我开始关注儿子做作业,我面做家务,时而有意无意瞄一瞄他。我发现,他有一半时间对着窗外发呆,玩笔、橡皮。原来,桌上时常出现的缺胳膊少腿的笔,就是这样来的。

我反省:小学五年级前,我很少关注他的作业和学习习惯!回想起,“妈妈,帮我检查作业”、“妈妈,帮我报听写”……稚嫩的语气里有多少期望和乞求啊。而我的回答是多么的冰冷——“妈妈只签字,不管检查”、“听写你自己抄一遍就是”。现在想来,儿子只是希望,爸爸妈妈看看他每天都学习了什么,或许只是想分享他一天的学习成果,见证他的每一点进步。

我有一个新同事小A,她孩子大概4岁。小A上班经常把孩子带到办公室。起先,孩子会自己玩玩具、听故事,可是大约半个小时后,就跑来找她,

——“妈妈,跟我讲故事”

——“妈妈很忙,你自己玩”

——“就讲一个故事我就自己玩”。

于是小A搁下手中的事情,给孩子讲了一个故事。过了一会儿,“妈妈,跟我读一个故事”,“妈妈我说个谜语你猜”,“妈妈我画了一幅画,你快来看”…… 小A都一边说妈妈很忙,一边都满足了孩子的所有需求。

看到这一幕幕,我惭愧,我后悔!当我为孩子语言贫乏,理解力差愁眉不展,不知所措时。我自责,7岁以前,我读了多少故事给他听?有听他讲了多少故事呢?

孩子面对“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这样作文题目无从下手。这,真不能怪孩子。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快点吃饭!”“快点去做作业!”“快点去练琴!”。我们有静静的陪伴他了吗?我们给他仔细观察我们的时间吗?

亡羊补牢。

儿子已经上初中,曾经的陪伴缺失造成的伤害,有的已经无法弥补,但是,我们还是能做一些事情的。比如,陪他读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就是帮他选书。我们帮他订了一些杂志,如意林、青年文摘等;并选择了一些适合中学生看的书。对于每本书,我也先看,删除一些糟粕文章,一些无内容、无中心,我会建议儿子不看。

第二,共同阅读、分享读书心得。我告诉他,你看,妈妈看,看了你跟妈妈讲一下故事内容和你的感想。我们相信,这能很好地锻炼他的概括、分析、表达能力。

第三,引导儿子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默默桃李恩》一书中,丰子恺写的李叔同大师,有这么一段:夏丏尊先生说“李先生虽然只教图画和音乐,但他懂的不仅是图画和音乐, 他的诗文比国文老师好,他的书法比习字老师要好,他的英文比英文老师更好”。我问儿子,这是什么意思。儿子说,这说的是李叔同不务正业。….. 这就需要作为家长的引导和纠正。

岁月很长,而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太短。

我们应珍惜能陪伴他的日子。

每周,我们目送他们跑进校园。如果他在进入校门那一刻,回头招招手,那是多么的满足。偶尔,他遇到小伙伴了,忘了回头招手,竟有一丝失落。他们正在长大,越来越不需要我们的陪伴。这时,你认同龙应台所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在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觉得,龙应台只说了一半。

万物轮回。二十年后,我们希望孩子回家与我们一起畅谈时事;三十年后,走不动了,我们渴望孩子们分享他们的精彩世界;四十年后,我们奢望孩子在床边读书读报给我们听;五十年后,也许孩子会在床边给我们唱摇篮曲……

万物轮回,你陪他长大,他陪你变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