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无效的努力,去做有效的计划


停止无效的努力,去做有效的计划

作者 |以慈向善,【媛创写作变现营】第一期学员,90年后女会计,专注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领域。


我的朋友小王是个很励志的人,经常能看到他在朋友圈里制定各种计划和目标,但他立的这些flag常常完不成。


今年年初,就看到他又在朋友圈里立flag,说他要减肥20斤,每天坚持在朋友圈打卡健身,配图是他自己刚办的健身卡。


刚开始的前两周,还能看到他在朋友圈里发自己的健身图片,到第三周还能断断续续看到几张照片,可是后来就没看到了。


我以为他已经完成目标了,可在一次朋友聚会的时候看到他,他不但没有瘦下来,反而比之前更胖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这样,突然打鸡血似的给自己确定好目标和计划,结果当激情退去后,没坚持多久就放弃了。


大多数人不会做计划


你是否曾做出这样的计划:

从今天开始,我要在1个月内减掉10斤;

我要每天读书2个小时;

我要一年读60本书;

我要每天背100个单词;

我要每天写作1500字;

我要半年内学习摄影和Photoshop……


这些事难么?这件事情说难也并不难,说容易也并不容易。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们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要花的时间,很难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完成要执行的事情。


人们在估计未来任务的完成时间时, 倾向于过度乐观,低估任务完成时间的现象,叫做规划谬误。


规划谬误这一概念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心理学家Kahneman和Tversky(1979)首次提出的。基于他们的研究和举证,众多科学家和作家在基于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的前提下,仍然总是倾向于低估一项任务所必需的完成时间。


基于此,我给你的建议是:


第一,你需要对自己要执行的事情要很清楚。


第二,你需要对自己要执行的事情所用花的时间要有一个概念。


第三,你需要对对自己的执行能力要更了解。


停止无效的努力,去做有效的计划


计划意味着舍弃


为什么做计划的同时,你还需要舍弃呢?


因为你需要思考当下是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要事第一的原则。如果你不懂得舍弃,注定你将一事无成。


如果你是一个考研党,你又要考研,又要减肥,又要弹吉他,又要画画。你什么都想做,却往往什么都做不成。因为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进行几件事情,你必须要取舍,把和考研无关的事情统统都排在后面,等考研结束之后再做。


我知道的青年作家李尚龙,他既是英语名师又是作家又是编剧,他为什么能做这么多事情呢?他说他是先把本职工作做出成就了,利于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的。


在李尚龙写的一篇文章里,当谈到跨界时,他是这么说的:

“……但请记住,这一条,一定是在本职工作做好的前提下,而不是本职工作做成个半吊子,又急忙进入另一个新领域。第二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专利,但凡人有了一技之长,配合互联网,总能变成另一个领域。”


所以,请记住计划必须要有舍弃,必须先专注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先做出一些成绩了,再去主动学习,用现有的技能去尝试发展另一个领域。


停止无效的努力,去做有效的计划

计划是通往成功的途径


我们列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不能做完不成的计划


我们需要根据执行事情的情况来分配时间,这样就不会因为完不成而牺牲下一个代办事项的时间。而平时过程中,我们需要刻意地去记录自己执行事情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等记录几次之后,就能较为客观地预估自己下次需要完成该项任务所花费的时间。


第二,设置计划时保留弹性


有了弹性时间,一来可以缓冲我们的疲劳,让我们以饱满的姿态迎接下一个挑战。二来可以用来应对变量。大家有没有发现计划有时候真的只是计划,因为这是自己在理想状态下所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制定计划的时候,常常忽略了我们身处在一个群体中,变量随时会发生。


第三,不断地优化执行事情的流程


我们需要不断优化自己要执行事情的处理流程,这样就可以缩短我们所要花费的时间。


第四,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当我自己的工作计划没完成时,我这么告诉我自己:“没完成计划也没有关系,我可以去分析其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因为我做的计划是让自己完成的,不是让自己放弃的。暂时完不成不代表我之后完不成。”


列计划有以下三个好处:


第一,你会变得更理性,你知道自己当下需要怎么取舍,不会徘徊不定。


第二,你对未来更有会方向感,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当下处在哪个位置。


第三,你知道自己进行到哪一步,更容易坚持下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重要的事情之前,我们需要列好计划,因为计划是通往成功的途径。


曾在网络上面看到这样一句话:“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希望你也是个做事情有计划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