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幅十大傳世之畫放大之後,你會發現,牛的眼睛都比你好看

古畫,這兩個字一出來,彷彿就帶著一股筆墨書香氣,幽眇又綿長地飄在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專家們研究古畫,從中總結、探索畫家的筆法和精神,同時又深入地尋覓畫中所反映出來的人文、社會、文化。而作為普通人,我們雖然不能如此專業地研究,但多看多體會,閒暇之餘仔細地看,也總能瞧出些讓人感到有趣的東西來。

你見過哪些有趣的古畫,或者自己放大看過古畫嗎?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五牛圖》,是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是唐代韓滉的作品,也是目前為止最早出現的畫在紙上的中國繪畫。

將這幅十大傳世之畫放大之後,你會發現,牛的眼睛都比你好看

韓滉是唐玄宗時期的官員,縱觀他的為官生涯,總體來說還是很穩的。這幅《五牛圖》據說是他在出遊時看到田間耕牛景象時創作的,畫中有五頭牛在一條線上一字排開,外貌、形態各異,每頭牛單拎出來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幅畫。

牛的動作和眼神都很有趣,放大看,你會看到一雙漂亮的卡姿蘭大眼睛,睫毛長又捲翹,甚至還有眼線,不同的眼睛形狀的刻畫,表現出不同的神態。像這一隻在最右邊的牛,其體態豐厚,眼睛凝神堅毅,看起來是隻個性很強的牛。

將這幅十大傳世之畫放大之後,你會發現,牛的眼睛都比你好看

從左到右的第二隻黃色的牛,則十分俏皮,吐露著舌頭,歪著頭,看是在說“你看我幹嘛呀”,有點人的神態。這些牛被刻畫得十分生動,這和作者對牛眼的處理有關,牛的眼睛被適當放大,睫毛、絨毛以及眼睛周圍的皺紋等,筆觸都很細膩,也因此,使得這些牛看上去就像是擁有了人類的神情一樣,流露出不一樣的情感,生動傳神。

將這幅十大傳世之畫放大之後,你會發現,牛的眼睛都比你好看

將這幅十大傳世之畫放大之後,你會發現,牛的眼睛都比你好看

故宮中還有一幅清代畫家華巖的老虎畫,被取名為《峰虎》。華巖是來自福建的民間畫家,為了磨鍊精進畫技一生都潛心研究,經常在杭州和揚州之間往返,結識了許多名人大師,自己也成為揚州畫派的代表性畫家。

這幅老虎畫不是他最有名的畫,但畫得卻很有意思,其中的峰與蜂諧音,指的就是野蜂。畫面一入眼,就可以看到一隻瘦骨嶙嶙的老虎,正在蜷縮著身體舉起爪子撓頭,它耷拉著眼皮,那雙眼睛露出大大的委屈和可憐,和我們印象中的百獸之王簡直天壤之別。

將這幅十大傳世之畫放大之後,你會發現,牛的眼睛都比你好看

這隻老虎怎麼這麼可憐弱小又無助呢?稍微放大畫面後,就能看到畫中右上角的荊棘上方,停留著一隻野蜂,正張開翅膀、囂張地立在最高點。

老虎是勇猛強大的動物,居然也會被一隻小小的蜂搞得如此狼狽,這種大小差異所體現出來的心境,大概和華巖的人生經歷有關,他曾經也當過官,但目睹官場的種種不平後,最終放棄仕宦,以賣畫為生,一生貧苦。這隻老虎或許是他對自己坎坷經歷的一種暗喻吧。

將這幅十大傳世之畫放大之後,你會發現,牛的眼睛都比你好看

說到故宮裡的畫,又怎能不提到乾隆帝呢?《乾隆帝歲朝行樂圖》便是由丁觀鵬和郎世寧等人共同繪製而成的,畫面由近及遠,山石、樹木、屋頂、遠山等呈現出了冬天的美麗雪景,而畫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乾隆和他的兒子們,這是一幅展現皇家歲朝喜慶祥和的畫。

畫中乾隆帝坐在火盆邊取暖,諸位皇子或放鞭炮,或堆雪人,呈現出一副其樂融融的親情場景。

將這幅十大傳世之畫放大之後,你會發現,牛的眼睛都比你好看

近處的乾隆在父慈子孝,稍遠點的那邊,幾位皇子則堆起了雪人,堆雪人還要別人拿著簸箕盛雪,仔細一看,皇子堆的可不就是一隻巨大的白狗嗎?爪子、耳朵和神態倒是挺像的,這皇子看來沒少幹堆雪人這種事,手法很是嫻熟。不過看著皇子們那敞亮的腦瓜子,真想問一句:頭上有沒有感到一絲絲涼意?

將這幅十大傳世之畫放大之後,你會發現,牛的眼睛都比你好看

總的來說,這是一幅描繪乾隆和皇子們慶賀歲朝的熱鬧畫面,拋去帝王的身份,從普通的家長身份來展現其慈祥的一面,畫面也是蠻溫馨的。

好的畫家往往能把妙筆生花這個詞發揮到極致,放大古畫,尋覓其中生動又細緻的趣味,在享受時光的同時陶冶情操,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