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根稻草也丟失,還有什麼能挽救一年虧50億的力帆?

原以為,疫情所帶來的車市影響,在一些銷量本身就不好的車企上會相對小一些,畢竟銷量基數有限下跌幅度也不會太大。但殊不知,如此再一折騰,其實就已經直接折斷了這些車企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而力帆汽車,就是處於這樣嚴峻處境的車企之一。

廣大消費者不妨試問自己一句,在自己有購車打算時候,又有多大幾率會想起力帆汽車呢?答案恐怕是非常低。而造成這樣的處境,原因之一那就是在產品推新層面,近年的力帆其實已經鮮有動作了。

最後一根稻草也丟失,還有什麼能挽救一年虧50億的力帆?

據瞭解,力帆汽車在售的僅有三款車型,分別為MPV軒朗、轎車力帆820EV以及SUV力帆X80,但事實上,除了軒朗以外,力帆820EV以及力帆X80都只是處於停產在售的狀態。而在推新上,情況更是嚴重,軒朗為2017年6月份發佈,力帆X80在2017年3月發佈,而“最新”的力帆820EV,在2018年10月份發佈之後也再無任何動作了。不過,“低調”的產品推新,卻並沒有為力帆汽車帶來一絲安寧。

最後一根稻草也丟失,還有什麼能挽救一年虧50億的力帆?

力帆的再一次受挫

2020年4月2日,重慶盼達汽車有限公司正式向力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索賠7.98億元。而原因就是兩者出現了買賣糾紛。

據這份仲裁申請顯示,2015年到2018年期間,重慶盼達汽車有限公司因為運行需要,向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購買了近萬輛車輛。但經過多批交付之後,重慶盼達汽車有限公司卻發現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交付的多款新能源汽車中卻出現了電池衰減嚴重、設計缺陷等等網約車最看重的各種質量問題,導致運營嚴重受阻、損失嚴重等問題。據悉,哪怕重慶盼達汽車已經多次催收,但重慶力帆乘用車卻依然沒有作出賠償。

最後一根稻草也丟失,還有什麼能挽救一年虧50億的力帆?

不過,這次仲裁除了高額賠償額以外,還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事實上,重慶力帆控股、力帆實業均是重慶盼達汽車的主要股東,如此一來仲裁此舉不免讓人質疑,力帆是否有轉移資金、棄帥保車之意。

當然了,力帆汽車所面臨的多事之秋,還遠不只是如此。在前不久,盼達用車軟件就被曝出押金遲遲得不到退還,而且其已經開始逐步退出多個城市。正如前文所言,重慶力帆控股、力帆實業均是重慶盼達汽車的主要股東,而緊密的利益聯繫其實早已經表明力帆受牽連的利益影響。而除了重慶盼達汽車所帶來的影響,力帆汽車自身所面臨的債務危機同樣嚴峻,3月20日鬧得沸沸揚揚的“16力帆02”債卷違約公告就是其中之一。

最後一根稻草也丟失,還有什麼能挽救一年虧50億的力帆?

事實上,不論是盼達汽車發出的高額賠償金額,力帆汽車“棄帥保車”的舉動質疑,還是力帆面臨的重重債務危機,又或是索賠引出的力帆新能源汽車品質問題,其實,都足以看出力帆汽車堪憂的市場前景。而新能源領域,又或者說盼達汽車所帶來的新能源機會,其實已經是力帆在乘用車市場的最後一個挽救核心,但可惜也在多事之秋中,逐步磨滅。

新能源成最後一根稻草

說新能源已經是力帆汽車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並非沒有原因。事實上,從踏足到新能源領域開始,力帆就是帶著不一般的心思。對此,我們不妨從時間軸上看起。

最後一根稻草也丟失,還有什麼能挽救一年虧50億的力帆?

不可否認,不論是哪個節點,力帆汽車都可謂是搶盡先機。力帆在2003年就正式踏足汽車製造行業,到2014年就開始著手研發新能源汽車。不過傳統燃油車領域的默默無聞,讓力帆不得不很快就依賴新能源風口。2014年這一個點,其實正值新能源大勢之初,順勢而為,力帆新能源本應是大有優勢的。畢竟一句話——“處於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但事實上,力帆在新能源領域不但沒有打出自己的優勢,甚至在市場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邊緣。2015年是力帆新能源最好的一年,全年銷量為14874輛。之後,則是呈直線下滑的走勢了。那麼為何說力帆對新能源領域是帶著不一般的心思呢,因為與其說力帆是依靠新能源,倒不如說是依賴新能源上可觀的補貼政策。

最後一根稻草也丟失,還有什麼能挽救一年虧50億的力帆?

傳統燃油車領域的失利讓力帆不得不急切找到盈利點,新能源補貼就是力帆的另一番私心。直到2016年9月份,財政部組織檢查組對力帆乘用車發出的《處理決定》公告,其實就正式落實力帆汽車的“騙補”行為。公告顯示,財政部檢查組對力帆乘用車2013年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管理使用開展了檢查,而到檢查日,已經有2395輛力帆新能源車不符合申報條件,涉及補助資金1.14億元。

諷刺的是,在這份處理決定之前,力帆還對網絡上的“騙補”質疑進行了澄清。這一份打臉,足以讓力帆的新能源業務跌到了谷底。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曾如是說,力帆現在拿新能源急救是沒希望。這一句話,其實就已經看到了力帆對新能源的依賴。

最後一根稻草也丟失,還有什麼能挽救一年虧50億的力帆?

不過始終,新能源是大趨勢,有了先機優勢,力帆在新能源領域自然也有其他方向可行。於是乎,在“騙補”危機之後,力帆在新能源領域上走向了兩個方向,一個就是盼達用車的新能源網約車業務,一個就是拿著造車資質與造車新勢力——車和家的合作。而力帆現時在售車型中最後進行推新的力帆820EV,其實也不過是為盼達用車的採購而生罷了。

最後一根稻草也丟失,還有什麼能挽救一年虧50億的力帆?

顯而易見,這是一個與大部分自主品牌截然不同的新能源道路,這點,依然不難看出力帆對新能源的依賴,同時,也看到了力帆的無奈和無力。暫且不說車和家的情況,但盼達汽車在近期的多番舉動,都足以看到力帆在新能源其實也在面臨著不斷的危機。當新能源市場補貼的持續滑坡,當整個汽車市場的大浪淘沙,處於這兩個方向上力帆,新能源還能“續命”多久呢?

“談錢色變”的現狀

可能會有讀者表示,車和家近期不論是交車數還是曝光率都非常可觀,那麼是否有為力帆帶來一絲生機?

最後一根稻草也丟失,還有什麼能挽救一年虧50億的力帆?

實際上,車和家與力帆的合作本身就帶有目的。在2018年年底,力帆汽車正式宣佈股東變為了重慶新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命名也變更為了理想智造,而理想智造的東家正正就是車和家。換言之,彼時,車和家變成了力帆汽車的東家,而車和家也因此獲得了造車資質。往往地,雙方合作都是有目的的,車和家為拿造車資質,力帆則是尋求在電動化、智能化上的突破。

不過,這場合作時間沒有太長,一年之後理想智造的股東再次變動,變回了力帆控股。無疑,在有造車資質之後,車和家把力帆歸還給了力帆控股。而到2020年3月18日,力帆控股也退出了股東行列,理想智造再次易主,股東成了重慶滿旺機械配件銷售有限公司。

最後一根稻草也丟失,還有什麼能挽救一年虧50億的力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重慶滿旺機械配件銷售有限公司在成為了力帆股東之後,也踏進了汽車製造領域。如此一來,重慶滿旺機械配件銷售有限公司的用意也十分明顯,而力帆汽車卻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個工具,一個幫助其他企業踏足汽車領域的工具。多番易主,其實也看出了力帆汽車的無奈,看出了力帆汽車嚴峻的市場處境。

陷於加價風波的雷克薩斯,我們會說其對錢敏感,而陷於虧損之中的力帆,其實何嘗又不是“談錢色變”呢?

最後一根稻草也丟失,還有什麼能挽救一年虧50億的力帆?

據銷量數據顯示,2019年力帆汽車銷量同比大跌75.52%,新能源汽車同比跌幅也達到了69.49%。而伴隨著銷量的大幅度下跌,力帆的盈利也沒有傳來任何好消息。據瞭解,力帆股份2019年的預計淨利潤為-49.81億元,同比下降2068.77%。如此跌幅,早已無關不振大市的影響,而且甚至已經也讓力帆面臨著淘汰的處境。

事實上從2016年以來,力帆股份就沒再發行任何新債,一直都主要依靠銀行借貸。據資料顯示,到2019年6月,力帆控股未使用授權額度僅剩下0.26億,彼時,力帆其實已經難以逃躲避多筆債務逾期。所以之後在2020年3月20日的“16力帆02”債劵違約公告,不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這一事的發生,再次讓公司信用等級進一步下調。

一個車企的盈利與研發、製造都有著緊密的聯繫,而力帆這幾番風波,無疑就是讓自身這個惡性循環繼續加劇。這樣的處境、這一股壓力,恐怕力帆已經難以承受。

最後一根稻草也丟失,還有什麼能挽救一年虧50億的力帆?

多個賺錢途徑

事實上,力帆為扭轉逆境不是沒有用過其他辦法,甚至可以說,力帆為了扭轉逆境已經是用盡了渾身解數。在傳統的產品推送沒有太大效果之後,力帆利用了新能源補貼的機會,佈局了盼達用車,與造車新勢力合作,而據力帆最新的銷量數據顯示,除了新能源領域以外,摩托車領域同樣是力帆的利潤核心。

相比起傳統車企,力帆這些辦法無疑都是“不尋常”的,但能夠扭轉狀況,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只是在種種方法都用盡之後,卻始終難救力帆的虧損,那就意味著,力帆的問題早已無關疫情影響,無關車市寒冬,更多是出在了力帆自身。

最後一根稻草也丟失,還有什麼能挽救一年虧50億的力帆?

實際上關於新能源上的失利,創始人尹明善曾如此說過:“這是起大早趕晚集”。但力帆本身就沒有做好品牌、質量、品控,造成這樣的結果又能怨誰呢?在汽車市場快速洗牌的當下,力帆接下來又能如何走,又會否有其他方法出來?或許,就只有時間能夠解答了。


在此特殊時期,汽車網評順應大勢,號召大家遠程辦公,並啟動汽車資訊兼職、報料人招募計劃。

如果你對汽車車型有獨特瞭解,或是新穎觀點,或是對汽車行業有獨到見解,可直接聯繫我們,成為我們的兼職編輯。我們將提供專門的獨立發佈平臺。

如果你有汽車的行業內幕、企業內幕、車型內幕、經銷商內幕也可向我們報料。

不管是兼職編輯或是報料人,一經採用,均可獲得豐厚報酬。

有意向者請直接通過私信或是總編信箱發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