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務工就業持續增添奔康動力

“以前想找個門路,沒有技術、也沒有介紹,所以找不到合心意的工作。”壤塘縣吾依鄉卡龍村村民班瑪談起以前掙錢養家餬口的日子滿是感慨。除了夏季挖點藥材,平時只能“閒”在家,不僅僅是班瑪,卡龍村大多數村民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作為卡龍村的對口幫扶單位,阿壩州人民醫院接收卡龍村有務工意願的9名勞動者到醫院從事保潔、保安等工作。班瑪和女婿託嘎被聘為保安,每人每月都有3500元的工資,加上免費的住房和雜費補助,每月能存下可觀的收入寄回家裡,收入穩定下來了。

近年來,壤塘縣以就業促脫貧,以遠近結合、長短結合、工學結合等方式促進群眾就業。通過縣內、縣外雙向拓寬就業渠道,縣內以“生態+扶貧”的方式設立2150名公益性崗位,從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促進了生態保護的同時,為群眾提供大批崗位;縣外向溫州、綿陽等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對口援建地輸出務工人員,為群眾拓寬了增收渠道。

光是增加就業渠道不夠,打鐵還需自身硬。壤塘縣按照缺什麼培訓什麼、需要什麼培訓什麼的原則,通過技能培訓,轉變群眾思想觀念、提高群眾綜合素質、強化扶貧對象“造血”功能,激發群眾自主創業、自主創新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的。

“通過縣上舉辦的技能培訓,我掌握了新的技術,掙的更多了。”石裡鄉二戈武村的村民尼麥開心地告訴記者。尼麥以前是名木工,每個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自2018年參加了縣裡開展的電工技能培訓後,掌握了基礎的電工技能,現在不僅做木工還同時兼職電工,每月收入增加了近千餘元。不僅僅是尼麥,村民們通過實用技術的培訓,能自己解決一些生活上簡單的問題,節約了開支,還有的村民利用培訓學到的技術找到了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