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殺三士”告訴職場人:成功靠的不是能力強,而是會用潛規則

導語:“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代價最小效果最大的一場飯局,晏子用陰狠歹毒的陰謀讓三士成為死的毫無價值的笑柄。晏子的陰狠無情卻被正史描繪的睿智聰慧。齊景公一手提拔三士, 最後又一手葬了三士,透露出古代朝堂之上的生存鬥爭何其慘烈。

人生何嘗不是一場驚險的飯局,從繁華到寂然,從絢爛到湮沒,從風起雲湧到雲淡風輕,從粉墨登場到華麗謝幕。所謂飯局之妙,不在“飯”而盡在“局”。

飯局,在現實生活中不僅僅是影響著自己的面子和尊嚴,而是影響到一個人一生的成敗榮辱。所以一個人要想在人情社會立足,無論你在職場還是商場或是官場,如果不懂飯局潛規則,都有可能面臨出局的危險。

“二桃殺三士”告訴職場人:成功靠的不是能力強,而是會用潛規則

“二桃殺三士”晏子為何能成功?

關於“三士”的真正死因,在《晏子春秋》中只是記載了三士沒有對齊相晏嬰行禮,但是晏子卻將此三人對自己的無禮,強加給齊王,將他和三人的矛盾,轉移到三人和國君國家的身上,因此“二桃殺三士”的毒計得到了齊王的認可和默許。在職場中,我們也會遇到這種事情,我們和上司的矛盾,很可能被上司拉高到我們和公司的矛盾,這樣居高臨下的攻擊,我們必敗無疑。

《喻世明言》 記載:“三個不知文墨禮讓,在朝廷橫行,視君臣如同草木。景公見三人上殿,如芒刺在背。景公日:此三人如常帶劍上殿,視吾如小兒,久必篡位矣。素欲除之,恨力不及耳。”

從這段話看,三個武士無禮在先,被除在後。事實上是美化了齊王冤殺三人的詬病。這為齊王的殺心和晏子的殺計做好了正當的鋪設,因而三士雖有恩於齊景公但不得善終。自古以來,這種兔死狗烹的事情被無數次上演,為何沒人能吸取教訓,為何總是後人重蹈覆轍?

“二桃殺三士”告訴職場人:成功靠的不是能力強,而是會用潛規則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齊景公是被動參與晏子佈置的殺局,是迫不得已間接被晏子裹挾,從三士自刎之時齊王急忙阻止可以看出,齊王是無心殺人的,而是被晏子利用,原文記載:“景公急使人止之,已無及矣”

這個悲劇的真相,是晏子設局,將齊王和三個武士全部引入自己的殺局,讓他們相互攻伐,自己坐收漁人之利。

人在職場,有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錯誤被人利用,然後來用你的錯誤來懲罰你。如果在職場中,在飯局中,不能深諳潛規則,不能識破危險和陰謀,那麼必然會重蹈前人覆轍。

齊景公因晏子的慫恿而默認了二桃殺三士的陰謀,齊景公則是陷入了晏子的殺局,無力挽救三士的生命。然三士畢竟都曾立下大功,齊景公都以士之禮安葬了他們。

“二桃殺三士”告訴職場人:成功靠的不是能力強,而是會用潛規則

三個武士與晏子的衝突

《晏子春秋》中,晏子作為齊相,深諳權謀禮節。晏子的行為直接影響君主的行為,間接影響國家的行為。對於潛在的威脅自然是想方設法剷除。

齊景公認為三士勇猛過人,如果不能順利除掉反而會引火燒身,晏子則日:“此皆力攻就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從晏子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出,晏子對三人的認識是入木三分,比齊景公更會識人。

但是最後三士的自刎證明了他們三個並沒有對齊王和國家造成威脅,也沒有野心,這個殺局的本質就是晏子為報一己私仇,利用齊景公達到自己公報私仇的目的。

“二桃殺三士”告訴職場人:成功靠的不是能力強,而是會用潛規則

尤其是公孫接面臨晏子的陰謀時仰天大嘆日:“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

從公孫接自縊之前的遺言可以看出,他已經識破晏子的毒計,但是卻並沒有做出反擊的措施,而是束手就擒。這也間接的證明晏子的陰謀並沒有什麼高明,只是這三人對齊景公愚忠造成的悲劇。

三士死後,晏子為了推卸罪責,卻對齊景公說“此皆吾國一勇之夫,雖有微勞,何足掛齒。若血氣之勇,不過備寡君鞭策之用而已,其生死何足為齊輕重哉!"

晏子這三個人就是齊景公的打手,死就死了,沒什麼值得憐憫的,這種人死了對國家也沒有什麼影響。晏子說的話雖然尖酸刻薄卻也是事實,一個人在職場如果具備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你就是成功的,如果無足輕重,那麼結果和這三人一樣慘。

“二桃殺三士”告訴職場人:成功靠的不是能力強,而是會用潛規則

三個武士的性格衝突

在《晏子春秋》中公孫接、田開疆報功不讓,誓要得桃,且表明自己的功勞獨一無二,不願與人同享一桃。 而古冶子的抽劍怒喝使得二人感到羞愧,繼而反桃自刎,性格剛烈。古冶子至死認為自己功勞最大,獨食一桃最為合適, 但又對自己的過激言行使得二士自殺感到懊悔,認為自己不死就成了不仁不義,怯懦貪功之人,遂而自刎。

從三士之死我們可以看到其人性的弱點。

第一:爭強鬥狠,不會示弱,這是被人利用的最大缺點。

第二:孤高自傲,目中無人,妄自尊大樹敵太多,使其成了眾矢之的。

第三:過度虛榮,貪功爭寵,被人利用。

人在職場,要學會謙卑,示弱,低調。我們經常可以在飯局上看到類似於三士的影子,有的人在飯局中誇誇其談,自我標榜,拼酒斗酒,吹牛說大話,這些都是取禍之道。

“二桃殺三士”告訴職場人:成功靠的不是能力強,而是會用潛規則

結語

在中國人情社會,處處都是局,只有謹言慎行才能平安無事。三士自恃功績而無禮於人,最終無禮於丞相晏子,無視尊卑,無視禮數,最後為自己的悲劇埋下禍根。忠於上司是人在職場最大的信條,即使你能力出眾,但只要有一絲不忠的嫌疑, 都會立馬被除掉,廉頗、樂毅和韓信的黯然收場就是明證。

人生在世,要學會處世,處世之道並非一日可學,在中國飯局是最複雜的局,只有深諳飯局潛規則,才能認清人性,才能趨利避害。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