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複習:第三輪複習的原則

在地理高考第三輪複習中,要特別注意留時間給學生自行查漏補缺,補上自身“短板”。同時,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應試技巧,關注學生的心理活動,適時進行心理疏導,強化心理素質,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應試心態。 儘管本論文對如何進行地理高考三輪複習進行了探討,但仍有一些問題未能完全涉及,例如第一輪複習中其他複習方法應如何有效地實施;第二輪複習中應採取什麼策略劃分專題來適合不同的學生;第三輪複習中應如何選題才能體現學科內的綜合性等,這些問題有待於以後進一步深入研究。

高考地理複習:第三輪複習的原則

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是指教師在複習的最後一個階段,從學生實際出發,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針對不同學生在最後複習階段中實際存在的問題,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提高。

(1)針對學優生

學優生通常是指在學業成績上比較優秀的學生,此類學生自我期待值較高,家長和教師給他們的思想壓力也較大。所以學優生在臨考前,大都會出現一些“考試高原反應”。“考試高原反應”是指部分學生感到越接近考試壓力越大,甚至有的學生合上書本,頭腦發空一片茫然,似乎所學的知識都消失不見了,考試中出現很多低級錯誤,考試成績不理想的一種心理焦慮現象。針對學優生出現的“考試高原反應”教師首先應加強對他們的心理疏導,告訴他們這是正常現象,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只要放寬心態以平常心看待高考,成績就會跌底反彈。因為知識不是真的不見了,只要心態平和,“消失的知識”自然又回來了。光靠言語上的輔導是不夠的,要想學生建立起自信還需從做題中找到信心。教師應讓學生停止大量所謂信息卷的練習,選取往年的高考真題中難度較小的題目進行適當訓練,學生在有針對性的適當訓練中就會逐漸找回自信,“考試高原反應”自然而然地煙消雲散了。

(2)針對高等生

中等生,是指在班級中學業成績處於中等水平,品行和其他方面表現平常的學生。一般在一個班級中,中等生的數量是最大的,這類學生在考試中發揮得好可以成為學優生,如果疏於管理他們也可能成為學困生。對於中等生而言,考試前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好像還有很多知識沒有掌握或掌握得不夠牢固,越看書越做題越心慌。針對中等生出現時間不夠的情況,應先進行心理安撫,告訴他們高考是選拔性考試,不可能考滿分,也不可能人人考高分,只需把自己該得的分抓住就可以了。除了心理輔導也要讓他們要做題中找到自信,在給他們選擇題目時,應選擇他們平時擅長的題目,學生在練習中發現自己有很多題是會做的,是可以得分的,心情就平靜了。

(3)針對學困生

學困生是指學業成績暫時落後自律能力有限的學生,此類學生智力水平正常,但學習習慣較差,自信心缺失。高考複習的最後一個階段由於他們基礎較差,自律能力有限,覺得時間也不多了,與其辛苦地花時間複習,還不如好好休息,可能會出現“複習無用論”。針對學困生出現的“複習無用論”現象不能簡單粗暴地批評,這樣會讓他們感到厭倦。應先找一些通過識記就能做出答案的歷年高考真題和一些從考題材料中就能找出答案的歷年高考真題,告訴他們,高考中也有很簡單的題目,只要努力後期複習也是可以抓分的。然後對他們進行吃苦教育和理想教育,讓他們明白高考就好似一場戰爭,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成功,要努力才會有收穫。從做題中找到信心,在心理輔導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學困生在後期的複習中也會有較大的進步。

高考地理複習:第三輪複習的原則

自主性原則

自主性是指學生能夠認知自己的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的缺陷,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努力程度,自主地進行復習活動。第三輪複習階段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要求,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階段教師不應過多幹涉學生的自主複習,學生也不能過分依賴教師,學生應自主安排好自己的複習進度和需再次複習的題目。在此期間,學生至少要做好迴歸教材、強化主幹知識和查漏補缺這三件事。

①自主迴歸教材

教材,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主要來源,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課程理論,遵循地理學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編制的,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是通過眾多的課程理論專家徵求一線教師的意見而編訂的。教材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任何教輔資料都不能替代的。在第三輪複習階段,學生應利用教材將所有知識點全面拉網式地回顧一遍。通過第一輪和第二輪複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後期再把教材複習一遍可再次建立地理學科知識體系,樹立學生自信心。

②自主強化主幹

在短短的時間內要想把所有知識點全部細緻地複習並掌握,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不太可能的事,學生應著重把握主幹知識。主幹知識是高考的主要內容,第三輪複習階段學生應把主幹知識再次重點複習一遍,理清它們的層次和體系。學生還可把自己的薄弱知識點問題化,做成複習卡片,目標性更強,效果更好。

③自主查漏補缺

每個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短板”都不一樣,在第三輪複習階段學生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查漏補缺。查漏補缺時要特別注重曾經做錯過各個專題的典型題,重在理清這些題的解題方法和思路,很多類似題目的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多看多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高考地理複習:第三輪複習的原則

綜合性

綜合性是指將不同部分、不同事物的屬性合併成為一個整體來對待。在高考中,文科綜合是作為一個整體在進行考試,後期一定要讓學生熟悉和習慣這種考試方式。第三輪複習的綜合性要注意學科內綜合和學科間綜合。

①學科內綜合

地理所研究的對象或現象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構成地理環境的綜合性。學習地理時,先分解它的各個組成部分,研究各個要素本身,然後再用綜合的聯繫的觀點去研究分析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在進行第一、二輪複習時對知識都有所分解有側重點,練習題也以某方面的知識為主,在第三輪複習時教師選取的練習題應符合高考要求具有綜合性,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選擇的練習題最好是近年來的高考真題,既可以探索解題方法和規律,還能使學生消除對高考試題的神秘感和恐懼感。

高考地理複習:第三輪複習的原則

②學科間綜合

高考是進行文科綜合考試,學生要在短短的的150分鐘之內完成政治、歷史、地理三科300分的考試,這是相當有難度的。有很多學生由於答題時間安排不合理或答題順序安排不合理,某一學科答題時間過短本應得分的題都未完成,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所以在第三輪複習中的考前模擬訓練時應和政治、歷史學科協商,模擬高考進行文科綜合考試,讓學生熟悉考試程序,合理安排做題時間和順序適應這種考試方式。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筆者希望通過對地理高考三輪複習的研究,為高中地理教師的口常教學提供一定參考,也為有效進行高考複習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更為挖掘學生的巨大潛力發揮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