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禮包”賦權,浙江油氣、航運等行業有望迎來新藍海!


“政策禮包”賦權,浙江油氣、航運等行業有望迎來新藍海!

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

“不產一滴油”的浙江,聚集了超過6000家油氣企業,成為國際油氣產業的“後起之秀”。

最近,國務院同意批覆《關於支持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 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多項賦權內容為浙江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強大動力。浙江油氣、航運等行業有望迎來新藍海。

拋出“橄欖枝”,打造海上開放門戶

自掛牌以來,浙江自貿區以先行先試的改革創新優勢,依託舟山群島全球首屈一指的深水岸線資源優勢,建成中國最大的商用石油儲運中轉基地、中國重要的化工品中轉儲備基地。

此次國務院作出支持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的政策,為浙江帶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措施》明確,支持浙江自貿試驗區適度開展成品油出口業務,允許浙江自貿試驗區內現有符合條件的煉化一體化企業開展副產的成品油非國營貿易出口先行先試,酌情按年度安排出口數量。

這些開放舉措,無疑讓浙江經濟的發展再一次上緊了發條,鉚足了後勁。

近幾年,得益於油氣產業的發展良機,浙江自貿區以“推進以油氣全產業鏈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為重點,致力於建設中國的海上開放門戶示範區,打造國際化油氣全產業鏈的投資合作平臺,提升以油氣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

2017年開始,浙江自貿區成為國際油氣產業版圖裡的後起之秀,每年一度的“世界油商大會”成為浙江與世界交流合作的平臺,浙江自貿區油氣全產業鏈發展的重大機遇得以充分展示,相關國際國內合作成果豐碩。

前兩屆大會,累計簽約項目45個,涵蓋油氣儲運、貿易、交易、煉化、金融等油氣全產業鏈各領域,涉及總金額2230億元。

在去年“第三屆世界油商大會”期間,浙江又進一步完成現場簽約油氣貿易及相關產業合作項目21個,共涉及金額超過567億元。

越開放,越發展。開放之路,浙江一直在向前探索,不斷拋出“橄欖枝”。圍繞油氣全產業鏈建設,目前,浙江自貿區正積極推進國際油品交易中心、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國際石化基地、國際油品儲運基地和大宗商品跨境貿易人民幣國際化示範區,即“一中心三基地一示範區”建設,並向“1億噸油品儲運能力、1億噸煉油能力、1億噸交易能力”的目標不斷邁進。

據瞭解,目前浙江自貿區累計集聚各類油氣企業超過6000家,是掛牌前的9倍。2019年油品貿易額超過3200億元,成為全國油氣企業集聚度最高的地區,並在相關領域形成了27項改革試點經驗,已向全國複製推廣。

迎來“政策禮包”,“世界一流強港”指日可待

密佈的集裝箱貨櫃整齊地堆放在指定區域,多艘遠洋貨輪在碼頭岸線一字排開,幾十臺吊橋有條不紊地裝卸進出口貨物……這是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的日常景象。

《措施》明確提出,支持航運業務創新發展。創新國際船舶供應與保稅貨物管理業務模式,推行通關便利化改革,提升國際海事服務競爭力。制定浙江自貿區國際航行船舶物料供應管理辦法。探索對保稅倉庫內專用於供應國際船舶的保稅貨物試行“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的出庫分送集報模式。允許經主管部門認定的外供企業在相關錨地開展國際船舶供應業務,對其在保稅倉庫內的食品、船用備件、物料等外供產品,允許在規定時間內集中申報、統一核銷。

這意味著浙江航運業務發展迎來“政策大禮包”,為寧波舟山港建設世界一流強港注入新動能。無論是“支持航運業務創新發展”,還是“實施有利於油氣全產業鏈發展的財稅政策”,其落腳點都在於實現最優的制度供給,創造最佳的營商環境,為浙江海洋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優條件,充分展現其海上開放門戶的集聚效應。

此外,《措施》還特別提到了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明確指出,支持以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為載體,充分發揮海、陸、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組合效應,創新多式聯運模式。

作為國家賦予浙江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自設立以來,取得了不少成績。特別是在綜合樞紐港建設、物流體系優化、現代航運服務能力提升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早在2018年,江海聯運量就已經達到2.11億噸,佔長江干線江海聯運總量的14.3%,有效發揮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支撐作用。

探索綠色發展模式,保護海洋生態

《措施》特別提到,要在推動LNG(液化天然氣)綠色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健全低硫燃料油供應等方面制定多項舉措,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佈局之中,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汙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並舉,積極探索自貿試驗區海洋綠色發展新模式,建立健全油氣產業環境治理體系,提升溢油環境風險防範和應急處置等環境治理能力。

同時,為確保舟山漁場的生態環境安全和海洋漁業資源安全,《措施》提出,要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配套措施,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近年來,浙江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上不斷探索實踐。在海洋環境管控和生態修復方面,浙江邁出了“全國率先”的關鍵步伐:率先開展入海汙染物總量控制和海洋生態紅線制度試點;率先組建省海岸線管理辦公室,加強對岸線資源的統籌管控;率先實施全域海洋生態建設示範區創建;率先實施全省沿海灘塗“灘長制”管理;溫州海域綜合管理率先被列為國家試點。

此外,浙江啟動藍色海灣整治,通過整治修復工作開展,構建水淨岸潔、生態和諧、文景共榮的“黃金美麗海岸線”,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真正實現“還海於民”。

記者:郭媛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