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如何深挖環保上萬億商機 這份“禮包”請收好

疫情之後,“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已成為2020年主基調。

這其中,作為撬動經濟槓桿的PPP模式不容忽視。在專項債大規模發行後,PPP已不再以投融資為核心,而以推動基建市場化改革為重。

疫情後如何深挖環保上萬億商機 這份“禮包”請收好

成也PPP,敗也PPP?

2013年是我國“生態文明”戰略實施的第一年,同時也是PPP模式高速發展的開端之年,註定了二者之間的緊密聯繫。在此之後的近4年裡,PPP讓環保迎來爆發式增長。

從國家入庫項目情況來看,環保類項目數量和投資額逐年遞增。尤其是水務和園林領域PPP項目集中,大量投資額動輒十幾億元、多則上百億元的PPP項目出現。在市場開發較早、現金流回報比較穩定的垃圾處理和汙水處理領域,民營資本的參與率更是高達82%。

正是因為PPP的大力推廣,才使得很多企業收穫了大量新業務,實現了規模增長,汙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保行業也因此獲得高速發展。其中78%的企業擁有大規模黑臭水體治理、河道治理等非經營性環境項目。

四年後,環保PPP從炙手可熱迅速冷卻,也令環保遭遇泡沫刺破後前所未有的動盪。

2017年,國家開始針對實操中存在的各種泛化、異化現象進行嚴格管控,促使PPP模式迴歸理性。一批單項汙泥、汙水垃圾處理環保項目被清理或暫停。不僅如此,接下來的一年裡環保行業PPP市場規模縮小、增速下滑,部分環保企業危機浮現。先河環保總裁陳榮強曾對總結環保股“爆雷”指出,企業擴張沒有錯,但在形勢大好的時候沒有感覺到危機。

更大的問題是來自資本金的要求。加之金融降槓桿穩槓桿,導致許多環保PPP中標“大戶”陷入財務困境。環保企業往往採取短債長投、融新債償舊債的辦法來溢價收購和競標投資,靠PPP項目滾動融資來維持運營資金流動。由於涉及的大型骨幹企業、上市公司多,且多處於行業上游,其不良後果開始通過產業鏈蔓延。環保PPP模式的根本問題就是政府沒有新的收費渠道,而僅僅是用財政收入來支付環境治理項目。

漸入2020年,“第一縷光”乍現

經過歷時近兩年的清理整頓,環保PPP項目也進入新一輪上升空間。在國家汙染防治攻堅戰日益加碼的形勢下,環保項目大多比較急迫,因此在清庫大限過後,環保類PPP項目最先恢復推進。同時,PPP規範化管理水平、後續支付能力、企業專業化水平等也對項目是一個考驗。

亦如此前環保專家曾預測,“PPP肯定還要繼續往前推進,只是必須規範操作,而不能像過去那樣亂做。”如今風暴過後,重啟後的PPP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規範化,成為很多環保上市企業的訴求。

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環保類PPP正在迴歸“專業化治理”。2月底,財政部發布的《關於印發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領域PPP項目合同示範文本的通知》(財辦金【2020】10號)明確,將運營服務協議作為汙水處理文本的組成部分進行單獨簽署,而在垃圾處理文本中則將運營服務條款合併於PPP項目合同中予以體現。

除了促使項目加快落地速度外,《示範文本》還強調了實行“汙水處理廠網一體化”,即在新增投資的同時強調盤活存量資產,強調發揮有效投資。業界普遍認為,隨著示範文本被越來越多參考,汙水和垃圾項目的文件就可以逐步實現標準化,從而提高PPP項目的運作和管理效率。

“堅決實現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階段性目標!”大考近在咫尺,目標的出爐和治汙力度再次升級,意味著更多環境治理需求的產生。這對PPP模式而言,則意味著融合空間。這其中,大氣汙染、汙水與黑臭水體、危廢處置、農村環境將是2020年環保與PPP的重要標的。而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環保+PPP蛋糕會越做越大,這將為環保企業發展創造更多商機和更廣闊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