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禮包”接連落地 企業發展勁頭十足

去年以來,從“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減稅紅利,到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措施等,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接連落地,催生髮展新動能。在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減稅降費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大家拿起紙筆算實賬、言真意切談政策利好、滿懷期待提建議,期待減稅降費助力廣東經濟跑出“加速度”。

算實賬▶▷稅負成本低了 創新投入多了

加大減稅降費力度,讓市場主體通過儘可能地減輕稅費負擔來降低成本,真正把錢花到“刀刃上”。

省人大代表、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楚源說,過去一年,我們深深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特別是“實體經濟十條”等政策,讓企業真正減負。受政策紅利影響,2018年廣藥集團增值稅收留超過3.5億元,全集團實現銷售收入超千億元;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超過20%。全集團31家企業全部盈利,並且連續七年蟬聯中國製藥工業百強榜第一位。

省人大代表、廣東鼎湖山泉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木生表示,“減稅降費”政策對民營企業以及中小微企業的幫助很大。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去年鼎湖山泉獲得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有245萬元;去年5月1日出臺的降低增值稅的政策,讓公司在短短几個月就減少了增值稅137萬元;個稅改革使得公司員工每個月都可以共少繳個稅約5萬元;去年12月份調整了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標準,當年度退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2.41萬元。此外,預計2019年減稅降費實施後,還可享受到的減免稅費額達520萬元左右。

“這些政策不僅僅惠及我們民營企業,在中小微企業更能體現國家減稅優惠。我們感受到國家對我們的支持和幫助,增加了我們辦好企業發展企業的信心,鼓勵我們為社會多做貢獻。”吳木生說。

省人大代表、廣東海興控股集團董事長宋旭彬說,近兩年來,省市各級政府部門推出了多項減負措施,讓民營企業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優惠。“特別是‘民營經濟十條’這項政策出臺後,我們企業在工業用電費用、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方面獲益不少,一年下來大約可降低近70萬元的費用支出。節省下來的資金,我們可以拿去開展技術研發、提高生產效率,為企業長遠發展積蓄能量。”

“2018年深圳減免各項稅收2411.4億元,增長12.3%;落實新出臺增值稅、個稅等減稅降負政策累計減負近200億元,工薪階層稅負下降了四成。”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大鵬新區稅務局局長、黨委書記葉麗燕表示,2019年2月1日前,深圳市稅務局將把小微企業的所得稅減免落到工作實處,讓大家享受到中央給到的紅利。

葉麗燕表示,2019年1月17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佈了關於實施小微企業稅收減免的通知,在減稅降費上加力提效。她建議,廣東省相關部門也要儘快結合廣東省各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措施,確保不折不扣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特別是國家新出臺的普惠性稅收優惠政策,助力小微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省人大代表、廣東富大陶瓷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主任黃志超結合企業實際說,去年以來,中央、省、市、縣陸續出臺了“實體經濟十條”“民營經濟十條”等一系列幫扶政策,公司作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企業所得稅減按15%徵收。與此同時,企業年度土地使用稅下降了50%,這樣一來大大降低了企業土地的使用成本。“可以說,這些政策的出臺,讓我們企業可以更大力度專注於研發創新,提質增效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

“減稅降費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切實幫助,讓我們企業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溫暖!”省人大代表、廣東信達繭絲綢股份有限公司(翁源信達)制絲部經理胡少芳說,她去年和清遠市陽山縣興達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鏡新代表在省兩會上提議“在繅絲加工行業試行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辦法”的相關建議,省裡收到建議後高度重視並積極推動。

去年10月31日,根據上級有關規定,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廣東省財政廳決定在廣東省範圍內對棉紡紗、繅絲加工行業試行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辦法。胡少芳說:“我大致測算過,自去年11月1日正式實施上述辦法以來,我們制一噸生絲需繳納稅費比此前少了大概8000塊!”

談建議▶▷進一步降低社保費率讓企業更有獲得感

減稅降費,特別是企業充滿期待,只有堅持“實打實、硬碰硬”,才能提高企業減稅獲得感。

“非公經濟是東莞的頂樑柱,中小企業眾多、實體經濟發達已經成為東莞的城市特質。”省人大代表、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分析道,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要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

“接下來,東莞將全面落實減稅降費等惠企政策,實質性降低企業在稅費、社保、運營、用地用房、行政辦事等各方面成本負擔,以後每年都要為企業減負,到2020年力爭為全市非公企業減負400億元。”肖亞非表示,除了要大力減負,針對企業反映集中的如“二手房東”、社保等成本問題,將研究提供“莞版”解決方案。

廣東省人大代表、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侯雪梅向記者表示,“民營經濟十條”出臺後,一系列減稅降費舉措都直面民營企業發展遇到的瓶頸和困難,對企業的幫助很大,也讓企業實實在在受惠。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提高,更是鼓勵像麗珠醫藥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生產效能,對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很有助益。

“好的政策要落到實處。”侯雪梅建議,建立相應的落地跟蹤機制,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以確保減稅降費的舉措真正落地有聲,惠及企業發展。此外,侯雪梅提到,減稅降費的系列政策應當保持延續性,不能只是短期的、臨時的政策,持續的政策才能長期性惠及企業,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吳木生也表示,目前,廣東企業職工繳納社保大都按照全省四類平均工資下限作為基礎來計算社保繳納基數,沒有全部實現按實際收入來繳納,導致“低基數、高費率”,影響了社保收支平衡。他建議,廣東可以作為試點,逐步降低企業社保名義費率,把費率降低到合理區間,逐步實現按實際工資收入繳納社保費用,推動社保達到收支平衡。

廣東省人大代表、湛江市飲食服務業商會常務副會長梁思橋建議,希望下一步能保持政策穩定性、延續性,尤其是可進一步研究中小微企業的社保、醫保等政策,降低人力成本,將更有利於企業發展。

“作為一名基層稅務工作者,我真切地感受到,各級稅務機關對減稅降費政策的重視和讓政策落地實施的決心。”省人大代表、國家稅務總局汕頭市稅務局個人所得稅科副主任科員鄭冬燕表示,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出臺以來,各級稅務機關都將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來推進落實,積極採取措施全力以赴推動減稅降費政策落實落地。

鄭冬燕說,政策放寬了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微企業標準,加大了所得稅的優惠力度,大幅度地提高了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免稅銷售額,還按50%的幅度減徵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六稅兩費”,減稅降費力度很大。為保證符合條件的納稅人應享盡享、用足用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紅利,稅務部門還將對納稅人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輔導,持續優化徵管服務。

話期待▶▷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對優化營商環境更熱切

減稅降費歸根到底是為了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對正在鉚足了勁發展的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代表來說,除了希望減稅降費政策要一如既往地落實外,他們還期待著更多營商環境政策支持。

省人大代表、景旺電子科技(龍川)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紹柏說,目前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很大,作為企業人,不單單是要求減稅降費,要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自覺把企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尤其對於欠發達地區而言,吸引企業來發展,減稅降費不是唯一的方式,要改善招商的目標,從吸引大型企業轉移到吸引中小企業上來。

“隨著珠三角經濟發展加快,一些中小企業在珠三角地區發展面臨著新的問題,比如當地房租較高,廠裡職工租不起房,最終企業會面臨招工難的困境,這是很嚴峻的問題,而稅費只是制約因素之一。”劉紹柏說,對於欠發達地區來說,這是一個好的契機,欠發達地區生活成本較低,如果能把這些中小微企業吸引進來,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用工成本,也解決了欠發達地區的就業問題,可以實現共贏。

黃志超說,作為一家地處梅州的民營企業,良好的交通條件對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為此他呼籲政府繼續堅持並加大對粵北生態發展區內民營企業的重視和政策扶持力度,尤其是區域內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政策傾斜,“例如加快龍梅高鐵、大豐華高速大埔到豐順路段、漳州到梅州高鐵等建設進度,從根本上改變梅州營商交通條件差的問題”。

省人大代表、清遠市英德市新力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潘開廣表示,廣東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讓民營企業真真切切得到了實惠。在“營改增”後,部分企業的營業稅減了近15%,社保等相關費用降低。再加上一些行政審批項目流程減短、權限下放,一些繁瑣的辦證流程取消,這一系列“組合拳”給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切實“減負降壓”。此外,去年底,廣東還推出了“普惠金融”,對於廣大中小企業有很大的幫助。

潘開廣表示,近些年廣東在減稅降費方面不斷推出新的利好政策,但梳理原有的不合理政策並進行調整也很有必要。例如,目前文化娛樂行業用水仍然屬於“特殊用水”,自來水水價最高達20元每噸,而普通商業用水每噸才3塊多。他建議,好政策不僅要“新推出”也要“舊梳理”。

南方日報記者 陳思勤 李秀婷

陳曉 陳琬瑩 曹嬡嬡 汪棹桴

尚黎陽 黃穎川 董有逸 陳芳庭

祁雷 梁涵 見習記者 何雪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