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礼包”接连落地 企业发展劲头十足

去年以来,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减税红利,到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措施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接连落地,催生发展新动能。在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减税降费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大家拿起纸笔算实账、言真意切谈政策利好、满怀期待提建议,期待减税降费助力广东经济跑出“加速度”。

算实账▶▷税负成本低了 创新投入多了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让市场主体通过尽可能地减轻税费负担来降低成本,真正把钱花到“刀刃上”。

省人大代表、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楚源说,过去一年,我们深深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特别是“实体经济十条”等政策,让企业真正减负。受政策红利影响,2018年广药集团增值税收留超过3.5亿元,全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超千亿元;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20%。全集团31家企业全部盈利,并且连续七年蝉联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第一位。

省人大代表、广东鼎湖山泉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木生表示,“减税降费”政策对民营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的帮助很大。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去年鼎湖山泉获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有245万元;去年5月1日出台的降低增值税的政策,让公司在短短几个月就减少了增值税137万元;个税改革使得公司员工每个月都可以共少缴个税约5万元;去年12月份调整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当年度退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41万元。此外,预计2019年减税降费实施后,还可享受到的减免税费额达520万元左右。

“这些政策不仅仅惠及我们民营企业,在中小微企业更能体现国家减税优惠。我们感受到国家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增加了我们办好企业发展企业的信心,鼓励我们为社会多做贡献。”吴木生说。

省人大代表、广东海兴控股集团董事长宋旭彬说,近两年来,省市各级政府部门推出了多项减负措施,让民营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特别是‘民营经济十条’这项政策出台后,我们企业在工业用电费用、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方面获益不少,一年下来大约可降低近70万元的费用支出。节省下来的资金,我们可以拿去开展技术研发、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长远发展积蓄能量。”

“2018年深圳减免各项税收2411.4亿元,增长12.3%;落实新出台增值税、个税等减税降负政策累计减负近200亿元,工薪阶层税负下降了四成。”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大鹏新区税务局局长、党委书记叶丽燕表示,2019年2月1日前,深圳市税务局将把小微企业的所得税减免落到工作实处,让大家享受到中央给到的红利。

叶丽燕表示,2019年1月1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小微企业税收减免的通知,在减税降费上加力提效。她建议,广东省相关部门也要尽快结合广东省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国家新出台的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省人大代表、广东富大陶瓷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黄志超结合企业实际说,去年以来,中央、省、市、县陆续出台了“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等一系列帮扶政策,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与此同时,企业年度土地使用税下降了50%,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企业土地的使用成本。“可以说,这些政策的出台,让我们企业可以更大力度专注于研发创新,提质增效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减税降费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切实帮助,让我们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省人大代表、广东信达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翁源信达)制丝部经理胡少芳说,她去年和清远市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镜新代表在省两会上提议“在缫丝加工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的相关建议,省里收到建议后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

去年10月31日,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广东省财政厅决定在广东省范围内对棉纺纱、缫丝加工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胡少芳说:“我大致测算过,自去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上述办法以来,我们制一吨生丝需缴纳税费比此前少了大概8000块!”

谈建议▶▷进一步降低社保费率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减税降费,特别是企业充满期待,只有坚持“实打实、硬碰硬”,才能提高企业减税获得感。

“非公经济是东莞的顶梁柱,中小企业众多、实体经济发达已经成为东莞的城市特质。”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分析道,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要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接下来,东莞将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实质性降低企业在税费、社保、运营、用地用房、行政办事等各方面成本负担,以后每年都要为企业减负,到2020年力争为全市非公企业减负400亿元。”肖亚非表示,除了要大力减负,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如“二手房东”、社保等成本问题,将研究提供“莞版”解决方案。

广东省人大代表、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侯雪梅向记者表示,“民营经济十条”出台后,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都直面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和困难,对企业的帮助很大,也让企业实实在在受惠。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提高,更是鼓励像丽珠医药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效能,对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很有助益。

“好的政策要落到实处。”侯雪梅建议,建立相应的落地跟踪机制,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以确保减税降费的举措真正落地有声,惠及企业发展。此外,侯雪梅提到,减税降费的系列政策应当保持延续性,不能只是短期的、临时的政策,持续的政策才能长期性惠及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吴木生也表示,目前,广东企业职工缴纳社保大都按照全省四类平均工资下限作为基础来计算社保缴纳基数,没有全部实现按实际收入来缴纳,导致“低基数、高费率”,影响了社保收支平衡。他建议,广东可以作为试点,逐步降低企业社保名义费率,把费率降低到合理区间,逐步实现按实际工资收入缴纳社保费用,推动社保达到收支平衡。

广东省人大代表、湛江市饮食服务业商会常务副会长梁思桥建议,希望下一步能保持政策稳定性、延续性,尤其是可进一步研究中小微企业的社保、医保等政策,降低人力成本,将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税务工作者,我真切地感受到,各级税务机关对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视和让政策落地实施的决心。”省人大代表、国家税务总局汕头市税务局个人所得税科副主任科员郑冬燕表示,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出台以来,各级税务机关都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推进落实,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以赴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地。

郑冬燕说,政策放宽了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微企业标准,加大了所得税的优惠力度,大幅度地提高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免税销售额,还按50%的幅度减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六税两费”,减税降费力度很大。为保证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应享尽享、用足用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税务部门还将对纳税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辅导,持续优化征管服务。

话期待▶▷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优化营商环境更热切

减税降费归根到底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正在铆足了劲发展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代表来说,除了希望减税降费政策要一如既往地落实外,他们还期待着更多营商环境政策支持。

省人大代表、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绍柏说,目前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作为企业人,不单单是要求减税降费,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自觉把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尤其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吸引企业来发展,减税降费不是唯一的方式,要改善招商的目标,从吸引大型企业转移到吸引中小企业上来。

“随着珠三角经济发展加快,一些中小企业在珠三角地区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比如当地房租较高,厂里职工租不起房,最终企业会面临招工难的困境,这是很严峻的问题,而税费只是制约因素之一。”刘绍柏说,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契机,欠发达地区生活成本较低,如果能把这些中小微企业吸引进来,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也解决了欠发达地区的就业问题,可以实现共赢。

黄志超说,作为一家地处梅州的民营企业,良好的交通条件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他呼吁政府继续坚持并加大对粤北生态发展区内民营企业的重视和政策扶持力度,尤其是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例如加快龙梅高铁、大丰华高速大埔到丰顺路段、漳州到梅州高铁等建设进度,从根本上改变梅州营商交通条件差的问题”。

省人大代表、清远市英德市新力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开广表示,广东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让民营企业真真切切得到了实惠。在“营改增”后,部分企业的营业税减了近15%,社保等相关费用降低。再加上一些行政审批项目流程减短、权限下放,一些繁琐的办证流程取消,这一系列“组合拳”给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切实“减负降压”。此外,去年底,广东还推出了“普惠金融”,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帮助。

潘开广表示,近些年广东在减税降费方面不断推出新的利好政策,但梳理原有的不合理政策并进行调整也很有必要。例如,目前文化娱乐行业用水仍然属于“特殊用水”,自来水水价最高达20元每吨,而普通商业用水每吨才3块多。他建议,好政策不仅要“新推出”也要“旧梳理”。

南方日报记者 陈思勤 李秀婷

陈晓 陈琬莹 曹嫒嫒 汪棹桴

尚黎阳 黄颖川 董有逸 陈芳庭

祁雷 梁涵 见习记者 何雪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