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有序推進穩外資政策“落地”

11月18日,在商務部舉行的利用外資專題新聞發佈會上,外資司司長宗長青表示,雖然當前全球貿易投資低迷,但近年來我國出臺的一系列舉措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吸引外資的優勢,今年外資工作呈現出“穩”“多”“優”三個特點,預計全年“穩外資”目標能夠實現。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目前,商務部正以外商投資法出臺為契機,加快完善外商投資促進、保護和管理等制度體系,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同時,按照國務院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要求,商務部正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做好貫徹落實工作。

規模平穩 大項目多 結構優化

三大特點彰顯引資優勢

“‘穩’就是吸引外資規模保持了平穩。1-10月,我國吸引外資同比增長6.6%,說明外國投資者對華投資保持了較好的信心和預期。”宗長青介紹說,“多”是外資大項目比較多。今年以來,5千萬美元以上大項目有1300多個,同比增長5.4%。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特斯拉等百億以上級別的大項目加速落地。“優”則是外商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今年前10個月,服務業、高技術產業均是較快增長,而且增長幅度明顯。高技術產業引資規模已佔整個引資規模近三成。高技術產業中,高技術服務業成為亮點,增長幅度達70%。

配套措施 完善法規 培訓解讀

三項工作回應外商關切

“預計全年吸收外資規模將保持穩定。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這樣的成績是來之不易的。”外資司副司長葉威在會上直言,當前,我國利用外資還面臨不少挑戰,包括全球經濟發展前景不樂觀、世界投資格局深刻調整、國內營商環境還需要進一步優化等。目前,商務部正以外商投資法出臺為契機,加快完善外商投資促進、保護和管理等制度體系,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葉威表示,在外商投資法實施的問題方面,商務部正在按照中央部署,開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制定配套條例。司法部會同商務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已就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上網公開徵求意見。同時,外商投資法司法解釋也在抓緊制定,以確保外商投資法實施後能妥善解決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的關注。

二是清理相關規定。國發23號文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抓緊清理相關法律規定,修改或者廢止與外商投資法規定不相符的內容,確保涉及外商投資法的法律法規規定不發生衝突。目前,清理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以商務部為例,目前,已經對商務部制定或者牽頭制定的相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梳理,初步考慮將廢止或者修訂幾十個法律文件,相關程序也已啟動。

三是開展培訓解讀。自今年下半年開始,商務部已為全國商務部門開展了相關培訓,指導各地準確理解和把握外商投資法重大意義,為貫徹落實提供了良好基礎。國發23號文進一步要求有關部門要做好法律法規的解釋和培訓工作,從而指導各級政府部門能夠準確理解和執行法律規定,幫助各級政府在未來的執行中,能夠依法行政,幫助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全面瞭解和遵守外商投資法及其法規的相關規定。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穩外資的工作部署,商務部在開展廣泛深入的調研後發現,外資企業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市場準入、公平待遇、政策執行、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制定、政府採購等方面。為了回應和解決外資企業提出的合理訴求,商務部堅持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列出一批新政策、新舉措,並以此為主要內容報請國務院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

市場準入 改革創新 提升質量 加大力度 保護權益

五大舉措確保政策“落地”

“按照國發23號文分工要求,商務部首先要發揮牽頭部門作用,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做好貫徹落實工作。”葉威介紹說。

一是擴大外資市場準入。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繼續壓減全國和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尤其進一步加大自貿試驗區開放壓力測試力度,並會同有關部門清理負面清單以外對外資的限制。

二是推進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聚焦市場主體期盼,提出支持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擴大開放和創新發展的具體措施,推進相關深層次改革先行先試。推動向自貿試驗區下放更多省級經濟管理審批權限,激發市場活力。

三是提升國家級經開區等開放平臺引資質量。國發23號文圍繞提升開放平臺引資質量提出了4項明確要求,商務部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四是加大對外資的招商引資力度。一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國家外商投資服務體系;另一方面要抓好外資領域相關政策宣傳解讀,瞭解政策實施難點、堵點,協助企業用好用足各項政策。同時,也鼓勵地方政府制定完善考核激勵政策。

五是加大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完善外商投資企業投訴機制,推動各地區建立健全受理機構,完善處理規則,規範處理程序,提高處理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