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瞭解我的小夥伴或許很早就知道,我一直都是mifo耳機的忠實用戶。從幾年前開始我陸續寫過他們家的mifo I2,mifo I6,體驗的感受也都甚為滿意,在一段時間內I2給我的感覺甚至比一些真無線耳機都要好用,除了兼具了一定裝飾性,也給自己提升了逼格。因此結緣至此,我覺得我個人對mifo這個品牌,以及歷屆的產品認知上也算全面,所以對於mifo O5我自然也更加理性,要求上也更多。而在今日這個節點,大家的首發激情早已褪去,藍牙5.0也逐漸普及,浮華褪去,mifo是否還依然是一款值得我去論述的一款耳機呢,看完這篇文章或許大家就可以瞭解。。。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穿越至去年我自己恐怕是第一批用O5的小夥,或許也還是當時健身房裡那個最亮的仔,而那時市面上的藍牙耳機還多以4.2的技術與假~無線耳機為主。但是截至今日我手裡前前後後用過三款O5,包裝猶在,耳機被順走了不知多少回了。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開箱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OK,最近的一次O5的開箱自然是要的。需要說明的是mifo O5實際上分為兩個版本,分為專業版(動鐵)與普通版(動圈),但二者在外觀與包裝上面幾乎沒有差別,只有從背面看起,才能看得出這兩者的不同。。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包裝部分倒是讓我想起了當年mifo I2時期的樣子,摒棄了mifo慣用的亮綠配色,也算是中規中矩。而每次當我拆開它的包裝之時,總讓我有一種買了一塊鵝卵石的錯覺。這大概是因為mifo O5的整機配色近似於一個鵝卵石的模樣,讓我不得不這麼聯想。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耳機的本體是單獨放置,在觸點部分有一層包裝對其進行保護,在使用時需要撕開使用,但是耳機初次開機其實是有電的狀態。首次開機需要將兩個耳機放入充電倉內充電自動重啟後雙耳才會自動連接使用。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而比較個性的地方在於mifo將O5的一些基礎的操作,都打印在了外殼的包裝上,避免了一部分“懶癌”用戶的無腦使用。說明書部分倒是也進行了說明,另外多增加了一本產品參數簡介手冊。。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除此之外,下層的也備了一個microUSB的充電線,線材採用的是白綠相間的扁平化的硬塑材質,考慮到沒有數據傳輸的必要所以這一點我也沒有過分在意,當然mifo的包裝內也放了幾套不同規格的硅膠耳套以便不同用戶進行選擇。整體的包裝很是規整。但是區別於以為mifo的I系列。


硬件&外觀功能:硬核設計,悶騷配色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對於mifo O5的外觀來說我只能說非常的硬核,除了上文中提及的“鵝卵石”說,還有一點是因為O5的整機重量足有116g,在同等規格中O5的充電倉最為稱手。但是因此換來了2600毫安的充電倉電量,不過這點重量加持並沒有到影響到mifo O5的實際佩戴體驗,反而質感更強。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在外觀的點綴上mifo採用了灰色字樣的設計同樣也是迎合了O5這種金屬色的搭配,僅在正面增加了LOGO,背面則是標註了一些O5充電倉的規格。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在充電倉部分O5基本貫徹了這樣的圓潤設計,實際上這也是在重量之下做出的一個明智的選擇,如若四邊稜角分明,必然會使得握持感減分不少。同時O5整體的外觀使用的也是陽極氧化的工藝。沒錯,就是我們在手機上經常摸到的不鏽鋼中框的手感。鋁製的殼體通過這樣的陽極氧化工藝加持,使得O5在保持細膩手感的同時也有了更強的一體性。當然有一點我必須要提及的是,金屬殼體雖然在硬度與強度上不必擔心,但是長時間使用依然會被許多堅硬的物體劃傷,這一點有些讓人惋惜,容易破壞O5充電倉外觀的一體性。。。。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在細節設計上耳機的盒蓋處並非是上下對稱的設計,外形上雖然依然延續了耳機倉整體圓潤的一體性,不過只是在倉蓋的邊角處使用了CNC切削的方式,以此來減少金屬的割手感,也區分了倉體與倉蓋兩個部分,同時透出了一些金屬的光澤。充電倉的電池都被放置在了耳機倉的下端,因此倉體會更重,很容易放置。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在耳機倉蓋的部分,O5並沒有採用圓潤的倒角,我想這也是在保證其觸感的一體性,當然也確實有一定的割手感,不過在長時間的使用種邊角並沒有因磨損而掉漆的跡象,這足以看出O5在倉體部分的堅固性上值得稱讚。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值得一說的是充電倉蓋與倉體之間的連接,二者並非直接通過合頁方式開合,而是採用了一段懸浮結構,使得倉蓋在打開時可以整體被提起,此處應該是為了保證二者在開合時手感的一致性,兩側磁體在吸附時的最佳吸附角度須與倉蓋磁體平行,所以在關閉時你會發現倉蓋合頁一端會被輕輕抬起直至與下方磁體平行,得到一個清脆的盒蓋聲音。乾淨利落,也很讓人放心,這便是mifo在使用體驗的細節上所下的功夫。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耳機在單機設計上頗有新意,這種金屬與紅藍的對沖使得mifo O5兼具了日常刷街的悶騷感與運動時的活力風格,耳機的中間為mifo的LOGO,上方是一個紅藍的LED指示燈,兩側則是兩個較小的按鍵。當然在最下端你也能看到話筒的開口,耳機內測則是有一定類膚質感的灰色圖層,此處為塑料材料。但從美感上我覺得O5算是一款顏值頗高的產品,少有類似的耳機將單機的一體性做的這麼出色,並且設計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在內部的設計上。mifo O5的充電倉與耳機之間為三觸點式的連接,二者之間也依然有一定磁性,起到了固定耳機的作用。但是由於O5的雙耳耳機較小,實際使用中偶爾會發生耳機卡位不準的情況,導致充不上電影響二次使用。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這種事情出現一次便會使人提心吊膽,我經常不自主的需要打開耳機倉看一下耳機是否有未充電的問題。是的O5的外部並不能看到兩側耳機的狀態,這一點我認為是有所欠缺的。當然你也可以打開耳機倉看一下單機的指示燈狀態。。。略顯繁瑣罷了。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需要注意的是mifo O5的充電倉期間經歷過更新,剛好兩個我都有,新版的倉體在耳機之間增加了一個明顯的指示燈,耳機在充電狀態時,指示燈會亮起給與提示,這個版本解決了充電狀態不夠明顯的問題,不再只是耳機的單一顯示。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但是你依然需要打開充電倉才能看到耳機的狀態。而使用時間一長你就會發現O5的充電倉已經讓你開始有了把玩的興趣,不折不扣的解壓利器,算是我使用下來的意外之喜。。。

佩戴&功能實現:小巧穩定,硬核防水,長續航

當然一款好的耳機絕不僅僅只是好看呢麼簡單,實際上mifo O5在佩戴時也絕對硬核。O5的單機重量僅為5g,因此即使在運動狀態下它的佩戴體驗也絕對稱得上穩固。在如今各家真無線耳機林立的現在它的續航也是名列前茅。下面我重點論述一下其種幾個方面的特點。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佩戴:動靜相宜,這個成語表述O5這款耳機的佩戴感受其實非常合適,生活中我嘗試在各個環境下體驗這款耳機,那熟悉我的小夥伴或許會了解我不是很喜歡鯊魚鰭牛角塞這一類的耳機,而O5在保持入耳式耳塞的同時,其穩定性保持的也不錯。除了重量小巧之外,我覺得它的重心以及入耳的耳道輪廓設計也是它能夠長期保持穩定的另一大原因。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操控性:操作全面,但是不易上手。我個人覺得此處算是O5唯一的一個硬傷點。單從按鍵來看mifo O5的按鍵略小,不過似乎是在為 IPX7的防水等級做妥協。並且其按鍵的可按壓力度較大,所以你需要死扣一下耳機才能使用按鍵。在此種情況下我的通俗操作時將耳機摘下來,按下耳機上的按鍵然後再帶回去。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這樣做耳機的佩戴體驗會大大降低,再加上mifo的雙側按鍵的控制命令較多,耳機的左右兩側不是很容易記住,需要一定時間的記憶。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而其實現如今的真無線耳機由於其體積小巧的限制,因此其按鍵操作大多采用了更加簡的方式。例如我之前測試的JEET air就在耳機上無法調節音量。相應的換來了更簡便的雙擊更改曲目而不必像mifo O5那樣長按才能切換曲目。不過有人會覺得音量,曲目,語音助手非得湊齊不可,在體驗上我知道二者利弊皆有,用戶也多分為兩派,但是我個人覺得過度繁雜的操作往往會為產品的實際體驗減分。不同的意見望暫時保留。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音質:其實mifo O5的兩個版本二者的區別就在於發聲單元的不同,499¥專業版使用的是6mm微型全頻動鐵單元,399¥的普通版使用的則是6mm的動圈單元。如果將二者放在一起,同時播放一段音樂,他們二者也的確有一定的區別,在專業版上動圈的解析度高,層次感清晰,聲音細膩,高頻部分的毛刺感減少了很多,總體相較於普通版的音質多了一些高級感。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但是普通的動圈版我認為更加偏暖,聲音密實低頻會略多一些,而於此同時如果你仔細聽的話,你會發現動圈版本的最大音量會高於動圈版。兩款耳機單拎出來的話,其實犯不著對比,普通人(例如模特小姐姐)絲毫聽不出二者的區別,不過與同類產品對比499的專業版也確實會帶給你更有性價比的音質體驗。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連接:值得誇讚的是mifo O5是我近段時間以來少見的可以穿牆的真無線耳機,我想這一點不僅僅是藍牙5.0那麼的簡單。在空曠地帶,mifo O5即使在十米之外也能夠擁有清晰順暢的音樂體驗,5米之外穿牆使用亦可。所以一般我在家使用的話,同房間,臨近房間也同樣可以。這與我體驗的某一款耳機相比有著明顯的提升,只是在初次連接上較為複雜罷了。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續航:幾乎讓及忘記它是一款需要充電的耳機。單機標配60毫安電池,官方測試7小時的續航能力,而我實際在煲機過程中,有堅持過7.5小時的記錄,考慮到耳機音量的設置,日常至少6小時的續航能力毫無問題。這幾乎是我一整天的佩戴時間,即使再重度的耳機用戶也足以餵飽你的耳朵了。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初次之外在充電速度方面,O5的充電倉實測充滿需要四小時,因為有幾周我確實忘記充電了,週一衝了一上午剛好四小時充滿。單機的充電適度也非常快,如果你像我一樣,基本3小時,充電20分鐘左右即可滿電。搭配充電倉又能征戰數週。


總結

優點

1、像鵝卵石一般硬核的外觀,紅藍搭配,金屬質感,便於收納。

2、入耳式機身佩戴舒適,單機身5g重量,動靜相宜,是一款全天候耳機。。

3、IPX7級別的防水性能無懼運動與陰雨天氣。。

4、不談續航,啥時候想起來充會就好。

5、專業版的音質依然屬於同價位的第一梯隊。

6、機身小巧,連接穩定,可穿牆的真無線耳機。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缺點

1、外部沒有明顯的電量顯示,只能依靠順手充電。沒有安全感。

2、單機身充電觸點有些不穩定,雖然僅僅出現過兩次,但依然缺少安全感。

3、操作略顯繁瑣,單側按鍵較多,按鍵的按壓力度較大,使用體驗不友好。

mifo O5六個月體驗報告

以上是我在半年的使用(其實不僅僅6個月)中針對mifo O5這款耳機所得到實際使用體驗,讓我驚喜的是即使在2019年的現在,我依然會推薦同學或者朋友去購買mifo O5。隨著我自己使用數碼產品愈來愈多,我發現其實幾乎沒有一款產品是毫無缺點的,因為任何的抉擇都是一種取捨,或許有了更輕便的充電倉便沒有了100小時的續航能力,有了手感更好的操控,便要在功能上做出妥協。而mifo O5的優點是我所看重的,其缺點又似乎讓我能夠接受,我相信這一點我能夠代表大多數用戶的心聲。當然在未來mifo的耳機依然有其進步的空間,例如,無線充電的加持可以使其擺脫大電池的累贅,更加優秀的芯片組也可以帶來更加細膩的音質體驗。而好消息是這兩點似乎也是mifo下一款耳機所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