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歎的5個江西民間藝術,不信你看到後不會震驚

民間藝術是指由那些沒有受過正規藝術訓練,但掌握了既定傳統風格和技藝的普通老百姓所製作的藝術、手工藝和裝飾性裝飾物。雖然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但是這些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寶貴的財富。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下面給大家介紹比較熟知的5大民間藝術。

1、弋陽腔

令人惊叹的5个江西民间艺术,不信你看到后不会震惊

弋陽腔是我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南宋中期,興起於浙江的南戲經信江傳入江西,在弋陽地區結合當地方言和民間音樂,於元末明初孕育出一種新的地方聲腔弋陽腔,與崑山腔、餘姚腔、海鹽腔並列為當時的四大聲腔。弋陽腔以弋陽為中心,主要在江西省內的貴溪、萬年、樂平、鄱陽、浮樑、上饒等一些地區傳承延續,明代前中期曾流佈及於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湖南、湖北、雲南、貴州及北京等地。

2、永新盾牌舞

令人惊叹的5个江西民间艺术,不信你看到后不会震惊

盾牌舞是流傳在江西永新地區的一種民間舞蹈。它集武術、雜技、舞蹈與音樂為一體,動作粗獷、雄健、彪悍,隊形變化多樣,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磅礴的戰鬥氣勢。

據永新縣誌記載“在明朝以前,盾牌是境內流行的一種武術器械,供習武防身所用”。也有人認為盾牌舞起源於清代,當時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一部分流落到此地的太平軍將士為了防身自衛,經潛心操練而成。後來,當地一些尚武群眾將它加以提煉完善,逐漸演化成一種既具觀賞價值又能健身娛樂的民間舞蹈。

3、贛南採茶戲

令人惊叹的5个江西民间艺术,不信你看到后不会震惊

贛南採茶戲發源於江西安遠縣九龍山一帶,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是以九龍茶燈為基礎,吸收贛南其民間藝術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於贛南、粵北和閩西,一度也傳播到廣西桂南一帶。

贛南採茶戲俗稱“燈子戲”、“茶藍戲”,是江西採茶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被田漢譽為“中國戲曲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它由民間歌舞發展而來,內容貼近生活,語言詼諧幽默。表演時,演員在伴奏音樂中靈巧地運用獨特的矮子步、扇子花、單長水袖及模仿動物形象的一些表演動作,載歌載舞,顯示出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客家特色。

4、南豐跳儺

令人惊叹的5个江西民间艺术,不信你看到后不会震惊

儺舞是“跳儺”的主要表現形式,原為祭神驅疫的儀式舞蹈,後發展為娛神娛人的儺舞。南豐儺舞流傳於江西省南豐縣180個村莊,傳播面廣,是民眾喜愛的民間舞形式。南豐儺舞歷史悠久,幾經演變,清初傅太輝《金砂宋氏儺神辨記》載:“漢代吳芮將軍……祖周公之制,傳儺以靖妖氛。”可見漢時南豐一帶已有跳儺。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到明清時期,南豐跳儺吸收了戲曲、木偶、燈綵、武術等多種表演技藝,變得更加世俗化、娛樂化。新中國成立後,傳統的跳儺在民間依舊傳承,延續著其草根文化的命脈。

5、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令人惊叹的5个江西民间艺术,不信你看到后不会震惊

景德鎮手工制瓷是一種民間手工技藝,主要分佈在景德鎮市城鄉各地。

景德鎮地處江西省東北部的昌江河畔,境內山丘起伏,松樹、杉樹茂盛,瓷石、高嶺土、耐火泥豐富,為景德鎮制瓷業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和原料。以昌江為主流,水系縱橫交錯,開闢了一條水上的瓷器之路。

景德鎮自五代開始制瓷,及至宋代,逐漸成為全國最大的產瓷區之一,窯業規模宏大,呈現出“村村窯火、戶戶陶埏”的景象,到元代設官窯機構——浮樑磁局,明、清兩代珠山設御廠,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

江西的朋友,這些民間藝術你都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