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以後中原王朝少有滅國開疆,還兩度被周邊民族入主中原?

為什麼唐以後中原王朝少有滅國開疆,還兩度被周邊民族入主中原?

中華民族的歷史,有過燦爛輝煌,也有過屈辱磨難。在古代封建王朝中,有王朝代無法繞過:一個是漢朝、一個是唐朝。漢朝的“漢”字成為我們民族和文字的名,決不是偶然的,而是用血與火的戰績打出來的名聲;唐朝同樣,中國人一提起唐朝,心中總會不由主的泛起陣陣自豪,“唐朝”這兩個字,是華人心中的一塊榮耀之石,也成了海外華人聚居區地名的由來“唐人街”。

漢朝和唐朝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開放包容,兼收並儲的經濟大國、文化大國,現是軍事強國,一度開創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全盛局面。

但是自從唐朝分崩析之後,中原大地再沒出現過一個能夠吊打周邊來犯之敵的強大政權,在應對周邊遊牧民族的挑釁時總是顯得被軟無力。

兩宋時期割地求和、繳納鉅額歲幣成為家常便飯。明朝雖然硬氣,但自始至終都是邊患不斷。並且宋和明,最終都是難逃被周邊民族完全征服、統一的命運,產生了後來的元朝和清朝。

可以說中國的古代史,唐朝卻實是一個分水嶺。

唐朝以前,雖然也有過外族入侵的歷史,但就算是最慘烈的五胡亂華時候,西晉王朝衣冠南渡,至少還是能守住東晉的半壁江山好多年——中原王朝的勢力沒有被完全消滅過。並且,只要中原生新統一之後,往往都能在一段時間的休養之後對周邊形成碾壓性的優質,把膽敢來挑釁的外族打到遠遁歐洲,如漢朝的匈奴,唐朝的突厥。

唐以後,中原政權即便是在大一統的情況下,也再難取得比肩漢唐的戰績,對於西域更是再無染指的機會,常常是一度被壓著打。

為什麼唐以後中原王朝少有滅國開疆,還兩度被周邊民族入主中原?

有人也許會說,明朝是李自成滅的,要不是李自成的農民軍不滅了明朝,清軍就不可能入得了山海關,所以不能說明朝不經打。話是這樣說,但有一個事實必須承認,有明一代,始終都在把來自北方、東北的危協看作重中之重,把最精銳的軍隊都放在北方,至於李自成,甚至常常都騰不出手去收拾。李自成,是明朝把精力用在對我,而放任其做大的。事實上,消滅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把明朝有殘餘勢力趕盡殺絕的,正是女真人的滿清。

唐朝以後,面對周邊遊牧民族的叫板,中原政權的戰鬥力卻顯得越來越不夠用了呢?中農耕文明落後了、退化了,越來越不能打了嗎?

不能這樣說,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點可以肯定:不是因為中原人不能打了,而是由於中原的先進文明在隨著歷史的洪流不斷向周邊撒播文明的種子,使冷兵器時代形響戰爭和優勢因素髮生了微妙的變化。

為什麼唐以後中原王朝少有滅國開疆,還兩度被周邊民族入主中原?

這個變化指的是什麼變化?怎麼發生的呢?我們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一、唐朝的大一統和開放包容給於周邊民族良好的發展機緣。

唐朝地域遼闊,並且李唐王室,自己帶有鮮卑血統,本身就是民族融合的產物,因此唐朝對於治下的各民族,採取了開放包容的態度,給於了充分的發展機會,廣大的遊牧民族地區併入唐朝之後,有充分的機會參與到唐朝的軍事、政治、文化事務中,湧現出一批批優秀的人才,特別是軍事人才。原本處於相對野蠻落後的遊牧部落充分利用國家大一統的機會吸收漢文化精華,吸收先進的軍事戰術理念,並用這些先進技術和軍隊管理模式來武裝本民族的騎兵,唐朝分裂以後,這些騎兵得以揚長避短,逐步追趕、抵消了中原文明的先進的優勢。

二、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因素。

由於遊牧民族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與中原農耕文明的明顯差距,造就了遊牧民族更加高大強健的體格,遊牧地區地廣人稀,可以有廣大的草原來養育優良的戰馬。這些條件人口密集在農耕區是無可比擬的。在冷兵器時代,身強力大是硬核優勢。加上對中原文明先進技術成果的學習:如馬鐙的使用,使遊牧騎兵的優勢更加突出了。

三、中原王朝的揚文抑武。

為了使國家內部長期穩定,減少內部地方實力派向中央發難的可能,宋代以後中原文明基本沿用抑武揚文的策略不,武將的發展前景受到限制,制國家的優秀人才從事軍旅的意向減弱,直接後果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遇有戰事,一將難求,軍隊的整體建設和發展受到了拖累。

為什麼唐以後中原王朝少有滅國開疆,還兩度被周邊民族入主中原?

總而言之,由於經濟的發展,開發的深入,中原文明的先進思想和技術成果能更快的傳播到周邊,使得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之間的代溝被逐漸往平裡抹,而遊民族的靈活優勢和力量優勢更加突出。這使得中原農耕文明在對外作戰中不再具有漢唐時期那種碾壓式的優勢一邊倒,而是互有勝負。

所以這並不是漢人越來越不能打了,而是在一定的歷史階段,文明的迂迴發展造成的,是冷兵器時代的特有現象。

放眼現在,打戰已不再靠蠻力和馬匹,更加拼的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科技、經濟、綜合國力,打戰都是機械化高科技武器,甚至是不用一兵一卒的經濟戰,個人的身高力量優勢和優良戰馬是不是又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我們應該以包容的態度來看待歷史,不應妄自尊大,更不應妄自菲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