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唐代人都喝什麼酒?不但喜歡喝酒,還講究適合酒種的酒具

唐代城市中飲酒風盛,《唐國史補》卷下記載了唐穆宗長慶年間的14種名酒:“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河東之乾和薄萄,嶺南之靈谿、博羅,宜城之九醞,潯陽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蝦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漿類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謂庵摩勒、毗梨勒、訶梨勒。”

看看唐代人都喝什麼酒?不但喜歡喝酒,還講究適合酒種的酒具

上面說的“河東之乾和薄萄”,就是葡萄酒。依《冊府元龜》等史籍記載,唐太宗於640年派侯君集攻破高昌,“收馬乳浦桃實於苑中種之,並得其酒法。……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既頒群臣,京師始識其味”。這種葡萄酒應該是用今天新疆俗稱“馬奶子葡萄”釀造的,韓愈詩說:“若欲滿盤堆馬乳,莫辭添竹引龍鬚。”說明這種葡萄在中國已經普遺種植,於是河東乾和葡萄酒才得以躋身14種名酒行列。

名酒中的“西市腔”顯然出自長安西市,那裡是胡商雲集的地方,可能與西域釀法有關。三勒漿則是一種波斯甜灑,屬於果酒,與中國傳統的稠酒、米酒不同,由於唐代城市包容並蓄,所以這些胡酒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看看唐代人都喝什麼酒?不但喜歡喝酒,還講究適合酒種的酒具

由於胡人善飲酒,而且不講究酒令,於是唐代出現了命名為“酒胡”的勸人飲酒之具。這是用木頭刻一胡人相貌的人,下端為錐形,置於盤中旋轉,木人倒下時所指向者當飲酒。家住荊南塔橋的士族子弟盧汪,“舉進士二十餘上不第”,十分失望,晚年借酒澆愁時作了一篇關於酒胡的長歌,歌中盧汪寫道:“鼻何尖?眼何碧?儀形本非天地力。雕鏤意匠若多端,翠帽朱衫巧裝飾。”說明酒胡是一種胡風的標誌。

與胡酒有關的酒具還有酒杯,李白《客中行》詩說:“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說明蘭陵酒是用玉碗盛的,以映襯其金黃顏色。王翰《涼州詞》說:“葡萄美酒夜光杯。”所謂夜光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是用白玉做的大酒杯,以映襯葡萄酒的殷紅色澤。

看看唐代人都喝什麼酒?不但喜歡喝酒,還講究適合酒種的酒具

1970年10月在西安南郊何家村發現的窖藏金銀器中,有許多波斯風格的食具,其中的環柄八曲杯、高足杯、舞馬銜杯壺、環柄八稜杯、提樑罐、提樑壺、桃形盤都是在中亞與西亞流行的餐具樣式,說明胡食已經深入到達官貴人的家庭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