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英国首相“亲历亲为”的人,应该为自己感到羞耻

“群体免疫,亲历亲为!”

“群体免疫,身先士卒!”

“小金毛得了,大金毛呢?”


嘲笑英国首相“亲历亲为”的人,应该为自己感到羞耻


英国首相约翰逊新冠肺炎检测呈阳性。这一消息像颗炸弹,炸出病毒的可怕,也炸出人性的沉疴。


约翰逊确诊,中文互联网江湖一片群嘲。比如下面的留言——


嘲笑英国首相“亲历亲为”的人,应该为自己感到羞耻


嘲笑英国首相“亲历亲为”的人,应该为自己感到羞耻


从文字后面都能听到某些国人的咯咯笑声,那一定像是补过了一个春节那般兴高采烈。叫你日不落,叫你鸦片战争,叫你美国跟班,叫你“群体免疫”,如今病毒统统拿下!


可以想象,如果真有一天,美国的那位也阳性了,某些国人不还得欢呼雀跃好几年。


群嘲之下,我仿佛听到“天朝上国”的旌旗飘扬,我仿佛看到“世人皆病我独醒”“风景这边独好”的高歌欢唱。


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刚刚在恐慌和煎熬中挺过寒冬,刚刚在痛失3300名同胞的泪水中熬到现在,刚刚在悲天抢地的痛苦和追问中挺到今天;我们刚刚看到枝头的含苞、大地的料峭,就如同望见五彩斑斓的旌旗、听到鸣金收兵的锣号。很多人,此时觉得已经有足够资格去兴高采烈、敲锣打鼓了。


我们的浮躁和轻佻,对李文亮、刘智明、梁武东、江学庆、梅仲明、朱和平、刘励、彭银华、夏思思、常凯……对所有那些名字,都是一种亵渎和冒犯。


疫情是一场大考。某些人的文明素质、大国公民风度,就像北京大风里飘零的枯叶,败到了极点。


没有赢家。


英国在疫情开始阶段实行了富有争议的“群体免疫”,你真的以为约翰逊政府就是法西斯,敢于毫无作为,公然按照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法则,让英国人实行自然减员吗?错。


实施所谓的“群体免疫”,其实是英国政府在动员能力不足、疫病防控不力、医疗资源紧缺、医疗挤兑风险激增情况下的一种被动应激反应,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警示,是对英国国民防护意识薄弱的公开警告。


英国、美国这些西方国家,在疫情当中暴露了组织动员能力和社会治理能效上的诸多不足,他们的领导人确实也犯了不少错误,但所有这些,都不是他们个人染病的理由,更不是我们可以嘻嘻哈哈看西洋景的原因。尽管收效缓慢,但英国政府在疫情防控上其实已经在做了,而且,又有哪个国家的政府,敢于公然放弃自己的国民呢?


得病,谁都会感到痛苦;确诊新冠,对所有的家庭来说都是悲剧。病毒面前,全是是非,没有玩笑。所有那些轻佻的嘲笑、讥讽、恶搞,应该跟病毒本身一样在人类社会没有存身之地。


当一国领导人不易,让我们祝福约翰逊。


嘲笑英国首相“亲历亲为”的人,应该为自己感到羞耻


这场疫情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谦谨。


英国首相、英国王储、摩纳哥大公都会染病,似乎是又一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让我们在社会的“有常”当中又透视出很多生命的无常。只要你疏于防范、对健康呵护不力,不管是唐宁街10号还是白金汉宫,病毒都会叩响你的房门。疫情面前,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下到平头百姓,上至首相王子,都是病毒面前的弱者。病毒不会区别中外、区隔立场、区分强弱,在它面前,容不得半点高傲和懈怠。


因此,从个人来说,必须注意防护,多加防范,保持谦谨。


这场疫情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警醒。


“群体免疫”可怕,那种一度被某种力量背书的“可防可控”“不会人传人”是不是同样可怕?如果我们疏于监督、放弃追问,如果社会的监督机制失灵、问责之声失声,那权力的影子会不会又一次漫过边界、侵向个体?那我们在饱受病毒袭扰的同时,自身的合法权利会不会又一次被恶意侵犯?


因此,从公民自身来说,我们需要时时保持警惕;从手握权柄者来说,也必须对权力时时敬畏戒惧,不可任性胡为。


这场疫情告诉我们,我们必须理性。


正如任仲平所说:过去,天花病毒用了3000多年才传遍各大洲,今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环球同此凉热,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实实在在的挑战,以邻为壑没有出路,幸灾乐祸同样为人不齿。


因此,从国家来说,必须精诚合作、守望相助。


中国学者任定成说过,“对一个民族而言,缺失人文的科学是麻木的,缺失科学的人文是软弱的,双重缺失则是愚昧的”。但愿我们在战胜病毒的同时,战胜歧视、傲慢、虚骄、狂躁,以及所有那些蒙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