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医生遇害之后,十三位名牌大学医学生的表态让人看一次哭一次

蜂叔很喜欢一部纪录片《人间世》,一直追着看到第二季,有一集讲“培养一名临床医学生有多难”。

它非常真实地还原了一名医学生从读书到走出校园,到规培,到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所经历的重重考验。在这一过程中,也展现了很多面的包容,轮值时科室负责人的悉心指导、第一次上手实操时病人的谅解、遭遇挫折后小伙伴的加油鼓气...

可以说,一名优秀的医学生,身上承载的是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与人民的培养。

然而就在三天前,发生了杨文医生被杀的事情,又一位优秀的医生倒在了病人跟前,蜂叔还能说什么呢?

然后,是一阵又一阵的舆论狂潮,骂声、讨伐声、怀疑声,来的像一阵龙卷风,去的也像,不过,蜂叔不愿意评判这些声音背后的东西,只是想说说被这些声音掩盖掉的,更亟待解决的一些事情。

比如,医学生。

蜂叔会想象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是不是在为自己选择的医学道路感到不值,感到失望?!还会不会继续坚持学医、治病救人??因此,蜂叔采访了十三位来自名牌大学的医学生,问了问他们对于杨文医生被杀害的事件的看法,以及对自己未来的一些想法。

下面的内容也许有点长,不过蜂叔期待你能认真看完,或者顺手把它传播出去,因为这是最为勇敢而大无畏的一群人,这是他们屡屡受伤后的心声。

更因为,他们就在你我身边。

杨文医生遇害之后,十三位名牌大学医学生的表态让人看一次哭一次

01

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zsy
“医术,不是巫术”

女医生被伤害,这件事最初看起来真的很寒心,感觉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医生与患者心中的判断值不相等造成的。医生逐渐被神化,患者家属认为将患者送进医院就理应出来一个活蹦乱跳的人,但是这终究是医术而非巫术。

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医患矛盾。更有一些人,自认为懂一点医学常识,在旁边指手画脚,不信服医生的诊治方案,到头来却又心怀怨怼,令人寒心。再说,感觉现在对于医生的保护体制不是很健全。虽说刚刚出台了针对于医生的保护法,但是对于某些连宪法都不放在眼里的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02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大二,学生甲
“希望,这不是医生的独自愤慨”

对于医生被伤害的事情,医学生是心凉的,也是害怕的,不知道自己以后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每次这样的事件发生,总是医学生和医生的独自愤慨,朋友圈里在表态的永远都是一群医生和医学生,其它行业的人所表现的永远都是生气为医生感到不值,但却不会为了以后医生该怎么被保护而发声。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居然还有人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医生有错,所以才会被伤害...说话者永远在自以为的最高点看待整个事情,我们都希望能够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保护!律法能够落实!

03

首都医科大学,大二临床医学,鱼小胖
“不是不想救,是确实救不了”

医生不是神,他们的角色是帮助患者摆脱病痛,但有些疾病暂时无法被治愈,这是由医疗水平决定。不是医生不想救,而是实在救不了。另一方面,治愈的条件都是由患者主观决定的,比如经济条件、患者对疗效的预期...因此医生治得好与治不好,一方面可能与医生水平有关,一方面由可能由患者与医疗环境决定。

这么看,医生治病结果的好坏完全不涉及人性的问题,尤其当下医改后以药养医的现象减少,医生在其中出的错误越来越少。反观患者伤害医生,这毫无道理,更不用说杀医事件完全是思想和人性的极端邪恶的体现。患者伤害医生的一列列事件,说到底是患者素质不高,没有理性的认识,完全是内心不正常心理的外向投射。

在这一点上,管理角色必须做好工作,保护好双方的权益。我认为当下还急需在医院设置类似于地铁站里面的安检机器,这在新疆已有先例,效果很好。

04

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大三,MxM
“解决医患冲突的根源,在于医疗行业的充实和改革”

偶遇人渣,制度有缺。只要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都免不了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好人也有穷凶恶极的人,比如这次杀害杨医生的孙某。医生也是普通人,救治病人是天职,这件事情最戳到我的痛处的是卫健委和医院领导的反应。医者本身安全的保障法律有空缺、伤医事件的后续处理保障制度有空缺,我更希望能够看到更完善的制度建立来震慑有不好念头的人、维护也只是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上班的医疗工作者的权利。

此外,中国目前的国情,似乎民众和医生之间的相互误解也不浅。改革40年来,我们飞速发展,但是有一些领域相对滞后了,问题与矛盾也被相对放大。上面所谈的医害制度完善不过是治标,在我看来解决医患冲突的根源还在于医疗行业的充实和改革:更丰富的医疗资源、更合理的医保资金体系、更高质量的医疗从业者、更合理的医生工作量与相应的压力和收入水平。

05

川大口腔医学,大三,路人丁
“我更加希望改观是学校的保研、考研率(笑)”

说实话,这件事给人一种信仰坍塌的感觉。自己想学医也是想救死扶伤,但是由于胆小(害怕医患关系),选择了相对更安全的口腔医学。但是我觉得在这件事上,所有医学生应该都能感同身受,不管他是学口腔的或是预防或者是影像什么的。然后这件事情,一开始传播基本上仅在我们医学生和医生的群体之间,感觉很痛心,也无奈。

我学医期间最印象深刻的是做动物实验,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兔子给弄死了。前几天有一个麻醉医生发了一个给他父亲写的信,好像还是以中文形式刊登在了《柳叶刀》上。而动物实验里面最害怕的就是麻醉,因为个体差异性,有的动物打了一半的麻药就死,有的动物打了几倍的麻药,它还没有被麻倒,中间隐藏的不确定性太大了,所以我本人对麻醉科的医生有非常非常崇高的敬意。

从这件事上,我希望对医生更多一点保护,法律也在完善,公民素质也在慢慢提高,希望有所好转。更希望改观的是学校的保研、考研率(笑)。各大三甲医院都要求博士生,然后保研考研率极低。(前天晚上寝室的同学们还在商量要不要转专业)

06

川北医学院,口腔医学大二,菅田太太
“尽管医生靠治病赚钱,但我还是希望生病的人少一些。”

就国内来讲,医学院的收分普遍较高,但根据医学院的好坏参差不齐,一本二本专科都有(就像华西口腔的分和清华差不多),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如果是学术方面的的话,出来进医院还要规范化培养3年才能成为正式医生,但也有一些医学生毕业后不愿干临床相关去研究所做基础医学研究,甚至还有一些直接选择转行。

按目前的形势,一般三甲好医院起点招研究生,有的直接收博士,所以大部分医学生会考虑读研读博,这样医学生的学习周期就会很长,我觉得工作得等到大概30岁左右吧,而且实习和规培的工资很低。未来如果我选择当医生的话,应该想要当一个负责的医生,人的身体开不起玩笑。我是口腔方面的,希望自己不仅仅能治病还能让更多人重视日常预防,尽管医生靠治病赚钱但我还是希望生病的人少一些。

07

厦门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大二,小爱
“我以后不想成为医生,能为医学做点贡献就好”

厦大的医学是单列招生,临床去年的最低分是641,这是我高中最想去的学校、也是最想上的专业,但我以后不想成为医生,原因大家都懂,我能为医学做点贡献就好。

08

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大六,昭珏
“医生确实处在无端被害的情形中,害他的是他们所爱过的人。”
“人有一个无法逃脱的力量——死亡。”

听到这件事情我挺难过的,我们整个宿舍正在为出科考熬夜复习。室友们没办法继续复习,哭了一顿,觉得很委屈(一边担心自己被害,一边努力学习)。

我想先清楚地界定一下这次杀医事件:第一,就我了解,没有证据表明老太太不是处在正常规范的医疗流程中。第二,患者家属的行动是一个明确的杀人事件,是刑事犯罪——无论他自己觉得在怎样合理的情感里。事实上所有的杀人犯都会认为当时的情感是可理解或者合理的。在没有精神问题的前提下,怎么会有人无缘无故去杀人呢?

其次,关于患者的动机,暂无证据的情况下,我比较倾向于相对善良地理解他们的情绪。人不能胜过死亡,凡寄希望于医生的,必然失望。这个家属对医疗效果的期待其实是超出医生的能力范围的,医生无法做到他们期待的 “老太太下床、走路……”,而且他们的期待到现在还没有变化。在这种期待下,家属觉得医院不作为,能理解。

医生确实处在无端被害的情形中,害他的是他们所爱过的人。

当然我们可以说医疗体制有许多问题,但在目前国情下也发挥着实际的作用。目前体制怎样、怎么改观,这涉及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国内现在的公共卫生领域也正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作为临床大夫,其实只懂怎么看病,这些事我不愿意妄加评论,这不是我的专业。可以期待和等候公卫同学们的努力和结论。

我自己觉得,医疗现状就算在体制上都改变了,也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因为人有一个无法逃脱的力量——死亡。医疗中,人竭尽全力和死亡摔跤,但这是一种注定全部的人要在每一场摔跤中都失败的摔跤,但人就是在竭力做这件事,争取一些局部的和暂时的得胜。

现代医学给人很多希望,看上去很有力量,人也迫切的想要脱离疾病,这里面的张力是很难调和的。尤其是让未经训练的大众接受现代医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退回6年前,我没学医的时候,我也打死不能理解为什么两个看上去差不多的人,一个经过一小点治疗就“起死回生”,另一个医生也说不出原因、也治不了;为什么看上去能“起死回生”的现代医疗,实际上是面对疾病和死亡完全没有力量的。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会承担更多的压力。原先医疗水平差的时候,要么啥事儿没有地活着,要么死了,痛快。但现在问题来了,疾病被更早地被发现了,也有更多的方法了,但又常常无法完全“解决“发现的问题。这时候,患者的压力也来了。尤其是,无法承受疾病的不确定性,这意味着,死亡对我来说如影随形,虽然目前没有伤害我,但总是潜藏在我左右。这其实是一件让人难以承受的事情。

09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大二,熬夜复习的周同学
“病人需要我们的帮助,而医生的职责就在于此。”

志愿填报了医学院,踏入了五年本科,以后更是长路漫漫。说实话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大多数像我的人都是奔着做医生这条路来的。医学生大多数都是想做医生的,只是出了这件事后对自己以后的就业观产生了很大改变:我们都想更努力学习进安保措施更好的私人医院了。或者更有条件的,逃离国内医疗体系。还有的,以后找关系进医院高层。就是不想当一线受苦受累的医生了。所以我觉得医患关系还得不到解决的话,像我们这种想法萌生的这么激烈,以后一线医生的数量会不会减少,普通人看病就医会不会更难,医患关系会不会恶性循环。

但对于医学本身,我是非常崇敬的,因为医学专业经常会遇到一些与人相关的印象深刻的事情。我这学期去了我们学校附属大学城医院当志愿者,本来报的是其他科室,但学校志愿者协会将我安排在心理卫生中心病房当志愿者,说好听点叫这个名字,其实就是精神科病房了。

后来在长达七周的志愿者服务中,我见识了用四条链子绑在床上的年轻女孩,那链子还用皮带加固。见到了在病房发狂摔东西被保安摁着打镇静剂才安静下来的男患者,有半夜唱歌嚎叫的精分患者,还有因为工作压力住院的中年大叔,因为学业压力住院的中学学生,几岁就神经衰弱的小朋友,七八十岁神志不清的老爷爷老奶奶...

我偷偷观察他们,这些患者流露出的痛苦真的让人感到非常同情,有时候你很难不去产生一种帮助他们的强烈愿望。人的精神和健康有时很脆弱,他们需要得到专业的帮助。这是我从医院志愿者服务得到的最直观最强烈的感受,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而医生的职责就在于此。

10

天津医科大学,药学大二,学生乙
“每一个医学生都有一位大体老师”

我们学校里有一个生命意义展厅,里面记载着许多捐献遗体给医学事业的人们,也就是我们所称作的大体老师。一份份遗嘱都承载着他们的伟大,对人类医学的贡献。

每次去感受那些,都会让人热泪盈眶。医学有时很普通,就是为人治病而已,有时你又会觉得它不那么平凡,它更多的是爱,是希望。总之只希望最近的事能引起大家共同反思,不然像医学这么苦,真的怕寒了更多人的心,以后就真的只有医隐了。

11

UCSI,临床大三,Johnson陈

“在马来西亚,不存在医生被患者杀害的情况”

在马来西亚,医生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收入客观。而且家庭都以孩子学医为荣。

像这种医生被病人杀害的情况在我身边没有听说过。不是没有医患纠纷,但是大家会采用起诉等方式,有专门负责打官司的律师团队。没有听说过如此极端的做法。

但是,这件事并不会让我放弃自己的专业,因为医生是我真正热爱的职业。而且中国不是有句老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2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大三 ,谢司楠
“大三上了临床才真的有那种看尽人间百态的感觉。”

其实我是有点吐槽我们学校的整合课程的,因为感觉每一项内容学不清楚,但是我又很感谢我们学校能很早的把我们带入临床,老师反复给我们说你问病人的情况的时候,要站在他的角度去想问题,同时又要有自己的思维,几句话可以把病人的问题问明白清楚这才是最好的,还有随时要考虑你开的这个药的费用问题等等。

我学医过程中最有感触的一件事,一天下午,去我们学校附属医院见习,那天问诊一位肺癌患者。那个患者是一位52岁的男性,小细胞肺癌,做了三次化疗,病人在和我们聊天,说觉得自己三次化疗下来感觉气儿都要好很多了,没那么严重了。问完诊我们回教室,带教老师给我们讲肺癌的发病机制病理分期治疗等等等等,最后有个同学小声问了一句“老师,刚刚那个病人情况现在怎么样。”老师沉默了一下,轻轻说“那个病人,化疗了后病灶更大了。”大家都不说话了,那次回来的车上我就特别难受,生命脆的跟一张纸一样。

还有一次上见习课,刚好那个病人要做一个CTA,做完了后老师拿着结果给我们讲片子的时候,一看片子是个主动脉夹层,马上丢下学生去抢救那个病人了。因为主动脉夹层是种很严重的临床致死的疾病,救的时间晚了人说没就没。

大三上了临床才真的有那种看尽人间百态的感觉。

13

滨州医学院,康复学毕业,圣楠
“病人的死亡,让我重新审视人生”

给大家讲件事儿吧,之前在心脏外科时候,遇到过一个40多岁的男病人,他从浙江专门到北京来做手术,术前跟他沟通的时候,感受到他是一个很真诚很有担当的男人,他对我说等他做完手术就要回去继续工作,这样他能够给家庭一些支持,特别是他的儿子。我也见过他儿子一面,猜测大概是刚毕业没多久的样子,一家人虽然不是很富有,但是给人感觉很温馨。

手术很顺利,常规正中开胸,周五是他术后第一天,我去看他,他跟我说,鲁大夫,我觉得伤口很痛。我觉得很不应该,因为这种切口不应该像小切口那么痛才对,马上我用小灵通给麻醉师老师打了电话,孟老师答应我等她忙完就去看病人,我也跟上级大夫吴老师说了他的情况,之后时间不早了,我临走前又去看了他一次,他问我可不可以吃香蕉,我说可以,看的出来他的表情很痛苦。我知道我再待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只好回家,边为他祷告,边想他疼痛的原因。

没想到周一一大早迎接我的就是他的死亡讨论,后来听说他在周五那天晚上心跳血压突然都没有了,紧急推到手术室,领导接到通知立即从家里赶回来,也没能抢救成功。他老婆不能够接受他去世的事实,哭到晕厥过去······这可能是我经历的第一个死亡的患者,虽然再也没有见到他的家人,但至今我还能想起他跟我说的话,他的表情,他的一家人充满期待计划未来的样子,这也让我常常思考生命、死亡以及人生。

杨文医生遇害之后,十三位名牌大学医学生的表态让人看一次哭一次

听了那么多学医的朋友的心声,蜂叔真的挺感慨的,想到要不是当年高考差了几分,被医学殿堂拒之门外,蜂叔今天也就会是医学生里的一员了,也会像他们一样勇敢地发声。

医学生长大了,就会变成医生,然后穷尽一生为病人解除病痛,医生与病人之间,本应是最融洽的关系,携手并肩,共同对抗死亡的侵袭。

然而今天,病人却变成了死神的帮凶。
也许不止医生,还有司机、教师、律师群体,他们也长期处在高危的工作环境中,生命安全没办法得到保障,人格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我问文中的一位朋友,医生这么危险又这么辛苦,你还要坚持学医吗?然后他告诉我了答案:

杨文医生遇害之后,十三位名牌大学医学生的表态让人看一次哭一次

蜂叔还能做什么呢?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他们的声音需要被更多人听到!!


杨文医生遇害之后,十三位名牌大学医学生的表态让人看一次哭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