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十週年,告別“養成系”

小米十週年,告別“養成系”

小米走過10年歲月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4月6日,小米迎來了十週年的生日。

回顧往昔,小米還只是坐落在北京中關村一間辦公室的一家小公司,團隊只有14個人。到如今,小米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員工遍佈全球。

小米十週年,告別“養成系”

十年曆程,風雨漫漫。

在這個重要的節點,雷軍感慨頗多。

小米十週年,告別“養成系”

他說道:“過去十年,我們經歷了數不清的不眠之夜。激烈的競爭,各種誤解和各種詆譭,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很欣慰,小米沒有被困難擊敗,反而在挫折中越來越強大!”

從他的話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小米一路走來的不容易。

大家別以為一家企業能夠堅持十年是很常見的事情。

《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報告》指出,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9年,每年都有10萬多家企業死去。

而小米,能夠活10年,本身就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況且,小米不止活了10年那麼簡單。它對中國科技產業的貢獻,不可忽視。

在山寨機肆虐的時候,小米讓性價比產品將山寨機掃地出門。

在國產手機零落的時候,小米手機的熱潮開啟了新國貨時代。

在世界都不太瞭解中國手機的時候,小米手機適時出海,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張名片。

這是理想淬鍊的十年,也是奇蹟誕生的十年。

這十年間,小米有哪些關鍵詞?

有人說是性價比,有人說是“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有人說是生態鏈……

其實還有一點很特殊,是小米的米粉文化。

小米十週年,告別“養成系”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米粉是一個很獨特的存在。你很難看到其他的中國公司也有這樣狂熱的粉絲文化。

小米的招股書上顯示,小米MIUI系統擁有1.9億的月活用戶。用戶使用小米手機時長平均4.5小時。用戶在MIUI論壇上發佈的帖子數量達2.5億。

十週年之際, 雷軍最忘不了的就是米粉的支持。

他轉發了米粉發來的慶賀照片和慶賀微博,說道:“誠摯感謝大家的深情厚意!無以回報,唯有繼續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

小米十週年,告別“養成系”


小米十週年,告別“養成系”

小米是個“養成系偶像”

米粉給小米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2011年,小米發佈了首款“為發燒而生”的小米手機,雷軍的預期是30萬部。如果運氣好,希望可以賣到100萬部。

小米十週年,告別“養成系”

結果因為米粉的支持,2011年9月5日小米手機首輪預訂34小時,就超過30萬臺。2012年,小米手機的銷售量為719萬部。

這麼多年以來小米手機的熱賣,想必背後都少不了米粉的熱情。

可見,在小米的發展過程中,米粉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事實上,小米運營粉絲的門道,是很值得企業學習的。

小米與米粉之間的關係,可以用“養成”來形容。

熟悉粉絲文化的人,應該都聽過“養成系偶像”一詞。

養成系偶像,不同於工業流水線上的完美製造品,起初是以很質樸很原始的面目出現在大家眼前的。

其後,在粉絲的陪伴、鼓勵,甚至是深度參與之下,養成系偶像一步步成長,攀向頂峰。

粉絲在這個過程中也收穫了養成的快感,和偶像一同成長。而且因為陪伴,粉絲對養成系偶像的死忠程度是非常高的。

這一切都與小米與米粉間的關係不謀而合。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米就是米粉的“養成系偶像”。

因為 “養成”,粉絲對小米的忠誠度和情感濃度都非常高,以致於給小米貢獻了源源不絕的業績。

養成系偶像的第一個概念,是共同成長。

小米公司剛上賽道的時候,以網絡銷售為主,主打性價比。其後,慢慢開發線下渠道,發展生態鏈,走出國門,上市……它的成長,每個人都看得到。

米粉也是如此。

很多米粉剛開始的時候,都還是手裡沒什麼閒錢的大學生。小米價格便宜,好看有品質,自然成為了他們的不二選擇。

而如今,不少米粉都已經為人父,為人母,成為了家裡的頂樑柱,成為了職場的一把手。

這種共同成長的體驗,無與倫比,讓人念念不忘。

小米十週年,告別“養成系”

養成系偶像的第二個概念,是零距離。

據米粉透露,小米論壇剛剛創立不久的時候,雷軍以及幾個聯合創始人會親自在論壇裡回答用戶的問題。

就算雷軍他們不在,小米的工程師也會每天都花15分鐘到1個小時的時間,泡在論壇裡面,與用戶互動。

小米十週年,告別“養成系”

這樣的“零距離”接觸,讓米粉與小米的感情日漸深厚。

養成系偶像的第三個概念,是深度的參與感。

MIUI操作系統剛誕生的時候,小米公司創始人黎萬強註冊了上百個賬戶,在Andriod論壇裡灌水發廣告,最終成功找到了100個手機發燒友參與MIUI操作系統的測試。

這100人成為了米粉的源頭。通過口口相傳,MIUI的用戶越來越多。

此外,每週五的下午,新一版的MIUI都會如期出現。而每一次的再版,小米都會積極鼓勵用戶反饋。一開始反饋有上萬,後來發展到了十幾萬。

正是這樣的參與式消費,讓米粉投入的感情越來越多,以致於加強了米粉和小米之間的黏度。

十年養成,既是小米的蛻變,也是米粉的征程。

小米十週年,告別“養成系”

結語

不過對於現在的小米來說,它很可能要告別“養成系”,走向一條新道路了。

告別“養成系”,不是說小米要拋棄粉絲文化,而是說它要“轉型”。

想當年,很多人都是因為“性價比”而粉上小米的。而如今,小米正在往高端化的方向越走越遠。

今年開年的小米10就一反當初的“價格屠夫”印象,用國內首發驍龍865、三星AMOLED雙曲面高端屏幕等超豪華堆料,舉起機皇的大旗。

養成系偶像不會永遠是那個質樸的樣子。小米也永遠不可能只執著於性價比。

只不過無論小米怎麼發展,想必它身後都還是會有一大批米粉追隨。

小米十週年,告別“養成系”

每年為米粉舉辦的小米家宴

我們都知道,重視用戶體驗對於企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但是要怎麼貼近與用戶的距離,怎樣打造用戶的體驗感,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在這個方面上,小米做了一個良好的示範。這也許就是它歷經十年征程,愈加蒸蒸日上的其中一個秘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