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和钱钟书:婚姻这座围城,进来了就不想出去

杨绛和钱钟书:婚姻这座围城,进来了就不想出去

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在那个才子辈出、佳人争艳的时代,钱钟书杨绛二人的婚姻生活可以说是出类拔萃,没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感情,甚至多了许多生活琐事,可正是伉俪携手,面对小事也不掉以轻心,才会一生相伴。

读这一对佳配的感情历史,或许能够为我们带来不菲的收获。

杨绛和钱钟书:婚姻这座围城,进来了就不想出去

当数学考十五分却横扫清华图书馆的才子遇见佳人——我没有女朋友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在中国近代学者中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位,他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是当今学者研究文学时必读的数目。虎父无犬子,在良好的家风影响下,加之钱钟书读书成痴、刻苦努力,在年少时便已青出于蓝。

这样的少年当然要继续深造下去,报考清华理所当然——只是,数学成绩太烂,任怎样恶补都无济于事。

最后钱钟书还是选择了清华,数学考了十五分,英语却是满分,语文也名列第一。并不像后来传言的破格录取,就算数学考十五分,整体成绩还是过了清华线,只不过当时有人觉得偏科太重,不宜录取,罗家伦校长却觉得短处即是长处,最后顺利录取。

在清华,钱钟书做到了两个第一:才学第一,狂傲第一。他生活乏善可陈,总是钻在书堆里,直到遇见了红颜佳人杨季康。

在书信言语往来之间,钱钟书只说了一句话——我没有订婚,也没有女朋友。

杨绛和钱钟书:婚姻这座围城,进来了就不想出去

初见倾心,海角天涯誓相随

对于钱钟书的表白,杨绛慌忙说:“坊间传言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那个秋天,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秋天,钱钟书给杨绛写诗:

分飞劳燕原同命,异处参商亦共天。

自是欢娱长苦短,游仙七日已千年。

杨绛父亲有一次偷偷看了女儿的情书,非但没有归罪,反而大加赞赏,门当户对,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两人便在家人的支持下结婚了。婚礼那天,天气炎热,汗水沾湿了衬衫领子,这一切,钱钟书后来写在《围城》里。

钱钟书清华毕业后,许多老师留他在校上研究所,钱钟书却是一如既往地狂:“整个清华,还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当我钱某人的导师!”

杨绛对钱钟书说:“我陪你!”然后不等毕业,就随他去牛津留学。

杨绛和钱钟书:婚姻这座围城,进来了就不想出去

最美的妻,最才的女:一携手,便是一生

钱钟书曾经说:“平生别无他志,愿竭毕生精力,做做学问。”唯有这种志向,才能成就后来的《谈艺录》《管锥编》。除此之外,杨绛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是原因之一,并不是每个有才的男人身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妻子。

牛津的生活,甜蜜温馨之中,却是对祖国战乱的担忧,毕业以后,二人毅然辞别他乡,回到祖国,从事教育事业。

后来的钱钟书,没有了年少时的狂傲,只在学问上精益求精,杨绛也无怨无悔地为家庭付出,在钱钟书写《围城》时,为他承受着生活的烟熏火燎。钱钟书不无感动地感谢:“季康是最美的妻,最才的女。”还专门写了一首诗:

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做羹汤。

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

就这样,在生活中的小事情和书本中的大学问之间,二人相伴走过了一生,直到晚年,杨绛先生还写了许多书怀念她的钟书。

杨绛和钱钟书:婚姻这座围城,进来了就不想出去

最好的爱情,就是最平淡的生活

彩云易散,好花易枯,爱情难得长久,自古才子佳人的传奇,往往是童话世界,要么在花好月圆之时收场,要么才子倦了佳人,佳人弃了才子,更有甚者,两人双双用生命换取了爱情,留了一个凄美的场景。天长地久在小说中都是不可能的事,何况油盐酱醋百味杂陈的现实世界!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更是对这现实直言不讳——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言语之间,正应了那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透婚姻的才子,却与佳人结婚之后,执佳人之手,与佳人偕老,成了人们眼中的人间鸳鸯、神仙眷侣。

他们的爱情之所以能如此长久,是因为他们都懂得爱情易变,所以倍加珍惜对方,这种珍惜,弥留了一辈子。爱情不仅未被生活磨灭,反而如同打磨钻石的工匠,让它更加美丽动人,留给了后人无限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