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財務思維:讀懂財務報表學習財務管理

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

掌握財務思維:讀懂財務報表學習財務管理


01

日本作家安本隆晴寫過一本書,叫《人人都要有會計思維》,書中這樣說道:

“會計思維是為了在競爭中獲勝,產生利益留下現金,利用會計數字來思考的方法;

掌握顧客需求,培養企業員工,思考企業經營現狀,在做決策時經常利用會計數字問自己,這在會計上有利潤嗎?會留下現金嗎?這樣持續的投入會有成果嗎?……這就是會計思維。”

會計思維首先是一種思考問題的視角,然後是數字的轉換能力。

而掌握了會計思維以後,你還要跳出會計思維的禁錮來思考問題。

今天分享的書籍

《一本書讀懂財務管理》能讓你跳出財務領域來看待財務事宜,用公司發展的角度去看整個財務部。

當你把自己的格局抬高,不再侷限於財務一隅時,你就會發現自己之前的視角是多麼狹隘。

掌握財務思維:讀懂財務報表學習財務管理


02

什麼是財務管理?

財務學有三個分支,分別是金融學、投資學和財務管理,這三個分支既有關係卻又各不相同。

金融學主要研究與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有關的問題;投資學主要涉及個人或專業投資機構的投資決策;而財務管理主要是討論一個組織的籌資和內部投資決策。

用專業的術語總結來說,財務管理就是以公司理財為主體,以金融市場為背景,研究公司資本取得與使用的管理學科。

任何一個組織都需要進行財務管理,只不過管理的方法和目的各不相同罷了。

財務管理目的之一就是要讓企業的利潤最大化。那麼,怎麼能讓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呢?

就是讓錢生錢。

財務管理就是一門研究怎麼讓錢生錢的學科。

從一個公司的角度來講,讓錢生錢,就是將公司獲得的資本投放到能夠增長價值的活動中去。

最終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以及企業價值最大化。

當然了,還有一個最完美的理想就是——所有相關者利益價值最大化。

掌握財務思維:讀懂財務報表學習財務管理


03

非財務專業人員想要學習財務管理,可以從看懂財務報表做起。

最重要的財務報表有四張: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有些人也稱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為留存收益變動表,稱利潤表為損益表,都只是不同叫法而已。

各用一句話來理解這4張表就是:

在某一時點,公司有多少錢,分別用於哪裡?這些錢又來自哪裡?請找資產負債表。

在一段時間內,公司賺了多少錢或者賠了多少錢?請看利潤表。

在一段時間內,公司的現金增加了多少或是減少了多少?就看現金流量表。

要想知道在一段時間內,公司的自有資金髮生了怎樣的變化,就要看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了。


這4張表是有內在聯繫的,不要僅將它們看成單獨的報表:

先看現金流量表,期初現金與期末現金的變化就是在說現金的增減變化,那現金去哪兒了?先找利潤表看是正還是負。

當然,這並不能告訴你是賠錢了還是賺錢了,你還要再看資產負債表,因為你可能購買了固定資產,也可能變賣了固定資產。

錢花出去了,有可能變成了資產,也可能變成了負債,你要結合其他表來分析。

還有,現金流量表的變化必然體現在資產負債表或者損益表上。

另外,期初的資產負債表加上當期的損益表一定等於期末的資產負債表。

而留存收益的變化也是損益表的結果,同時也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所有者權益中。

所以這4張表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


除了這四張表之外,你還要看報表附註。

附註裡會列明一些未能在報表中列示的項目,還會說明所採用的核算方法、政策依據等,這些內容對企業的影響可能非常巨大,比如未裁定的法律糾紛等等。

對報表閱讀者來說,需要特別注意四點:或有事項、合同情況、會計政策和日後事項。

掌握財務思維:讀懂財務報表學習財務管理


04

此外,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財務結果,計算得到的淨利潤也是不同的。

在每次都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會計核算方法可供選擇時,選擇不同的方法會改變報告的結果。

所以,報表也可分為內部報表和外部報表。

那些對外的財務報表,學過財務的人都會編寫,但真正對企業有用的,還是這些起到管理分析作用的內部報表

內部報表體系才是財務的真本領。

企業的戰略分析和管理,必須依賴經營結構數據作支撐,對於企業許多結構性問題,還是需要利用管理報表體系這個重要工具去揭示和反映。


比如,計算成本時,就可以使用以下兩種方法來編制報表:

1.吸收成本法,將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所有材料、人工、可變間接成本、固定間接成本等統統歸集到半成品庫存裡並進行後續的結轉

2.可變成本法,僅將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材料、人工、可變間接成本歸集到半成品庫存中去並進行後續結轉,而將固定間接成本視為期間費用

使用吸收成本法,更容易人為地操縱利潤,你會發現生產得越多利潤越高,即使沒有銷售出去,利潤也能由庫存堆積出來。

可變成本法下,營業利潤不受產量影響,只依託於銷量,這樣不利於人為操縱利潤,而且也便於公司分析決策,避免進行盲目生產。

企業常用吸收成本法記賬,但會用可變成本法報告,這樣才能更清楚地反映公司的真實情況。

掌握財務思維:讀懂財務報表學習財務管理


05

財務報表分析還必須與企業活動相結合

,任何脫離企業活動的分析都是耍流氓。

分析過程中,在靜態指標和動態指標之間要更重視動態指標,所謂“縱向指標看趨勢,橫向指標看異常”。

當你拿自己的現在跟自己縱向的過去相比時,要看的就是趨勢分析,以此來判斷未來。

而與行業中其他企業橫向相比時,就是發現異常,尋找突破點。

財務報表是用數字寫成的故事書,要會用邏輯去聽故事,而不是用技術去看故事:

要立體地整合分析,而不是隻看一點一線的“個人獨秀”;要尋找數字背後的動機,抓住重點辨明方向,而不是被數字“牽著鼻子走”。

企業會計報表中反映的數據是企業過去發生事項的影響結果,所以,單從報表分析略顯單薄。

你還要關注企業的內部管理、外在環境、管理層的意圖、人才的配置、企業的競爭力等,這樣才能更客觀、全面地掌握企業的情況。


同時,不同的人對報表的關注點也不同,比如:

公眾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其在未來的賺錢能力比較感興趣。

投資人會通過歷史趨勢及當前狀況來判斷未來的前景是否可期。

債權人的獲利有限,因此他們只關心能不能收回借債。

管理者更關注能否按期償債及未來的盈利前景。

政府部門則關心企業能否按期繳納稅收及遵守相關監管規定。

所以,同樣一套財務報表,你的身份不同,側重關注的角度就可以不同,這也是讓你能更有效更快速瞭解企業財務狀況的一種便捷方式。

這本書中還介紹了怎麼做財務預測,如何做好內部控制,以及財務預算的編制方法等內容,如果感興趣,也推薦你繼續閱讀這本書。

關注 每個思想,都會發光!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