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花成“金”!安徽因地制宜發展“花經濟”(組圖)

點花成“金”!安徽因地制宜發展“花經濟”(組圖)

  ▲ 4月5日,亳州市譙城區牛集鎮郭樓村,工人在採收中藥材蒲公英花。隨著市場行情看好,牛集鎮成立蒲公英種植專業合作社,畝產值可達5000元左右,拓寬了當地農戶的致富路。本報通訊員武清海攝

點花成“金”!安徽因地制宜發展“花經濟”(組圖)

  ▲銅陵市大通鎮境內的鴻基林業示範園區,千畝海棠競相綻放。近年來,當地緊扣生態綠色發展,開荒山地4000畝,打造以櫻花、海棠、李花、桃花等為主要元素的苗木花卉基地,發展“花海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本報通訊員陳磊攝

  近年來,全省各地將精準扶貧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因地制宜發展“花經濟”,打造農文旅融合的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富民之路。

點花成“金”!安徽因地制宜發展“花經濟”(組圖)

  近日,在五河縣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科研人員在給彩色油菜花人工授粉。目前,由省農科院與該縣農科所共同培育的彩色油菜花值盛花期,科研人員正在開始進行推廣前穩定性鑑定。特約攝影李向前本報通訊員張寧攝

點花成“金”!安徽因地制宜發展“花經濟”(組圖)

  日前,壽縣八公山鄉郝圩村梨花園吸引漢服愛好者賞花拍攝。當地在抓好經濟果林栽培基礎上,以花為媒,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助力脫貧攻堅。特約攝影陳彬

點花成“金”!安徽因地制宜發展“花經濟”(組圖)

  4月3日,在來安縣舜山鎮百思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盆景園藝師(左二)在指導貧困戶學習盆景製作工藝。該鎮以華東(國際)風景園林產業城為依託,利用苗木資源優勢,通過展銷盆景作品,推廣盆景製作技術,提升苗木的附加值,並帶動30餘戶貧困戶就業。本報記者黃連廣本報通訊員呂華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