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千年古墓,揭开在历史长河中隐姓埋名了3000多年的国家

2007年5月,在山西省翼城县大河口村外的庄稼地里,突然出现了几个陌生人,他们不与任何人搭话,四处探测,这些人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直到有一天有村民看到这些人拿着几个从地下挖出的土陶瓶罐,发觉不对,怀疑他们是盗墓贼,村民们才赶紧报了案。接到报案消息后,山西省文物局立刻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勘探,在村民指认的疑似被盗古墓的周围,用筛子将虚土仔仔细细地筛过几遍。果然,一些古陶碎片被筛了出来,考古工作人员根据现场土层土质来判断,被盗的墓的附近还存在着一个大墓葬群,专家很快鉴定出这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群。工作人员认为盗墓贼绝不会就此罢手,抢救性的考古发掘迫在眉睫。2007年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立即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谢尧亭任领队。这支考古工作队于2007年9月开始对大河口西周墓地进行初步的考古勘探和试掘工作。

一座千年古墓,揭开在历史长河中隐姓埋名了3000多年的国家

然而没过多久,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就失望了,他们发现这里的墓葬群格局非常小,所有的墓地都挤在一个高低不平的狭小台地上,既不依山也不傍水,而东西两侧还有许多沟壑。一般古代身份尊贵之人建墓葬的时候都会考虑风水问题,不会选址在这样不起眼的台地上。因此,专家认为墓主人应该不是什么有身份的人。就在考古人员失望之际,震惊和意外却在试掘阶段骤然出现。在台地的东南方,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最大的墓葬,也许是这片沉默了近3000年的墓地急于表明自己的地位和身份,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展开,眼前的景象完全颠覆了考古队之前的认知。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进行,考古队长谢尧亭却说了这样一句令人脊背发凉的话。他说,做了二十几年考古,挖了这么多墓,第一次像这样越挖越怕。因为这座大墓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也使得谢尧亭神经紧张到了极点。一号墓为东西方向,土坑竖穴,头小底大,墓口长4.25米,宽3.22米,墓地长4.6米,宽3.78米,自深9.75米。

一座千年古墓,揭开在历史长河中隐姓埋名了3000多年的国家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墓后平面四角外还发现四个通向墓壁神秘斜洞,这奇怪的墓葬形制使现场的考古工作人员都十分惊讶,这到底是什么人的墓葬呢?随着墓里的填土不断的被清理出来,工作人员再次被眼前的发现惊得是目瞪口呆,在墓室的二层平台上,一座巨大的藏宝库赫然出现在墓室的墙壁上,竟然开凿了11个壁龛。壁龛内还放有漆木器,原始瓷器和陶器。专家认为在一座墓葬内发现如此多的壁龛,并且在壁龛内放置大量珍贵器物的现象在西周考古史上这是第一次。接下来的发掘让考古队员越发兴奋,在墓室的二层平台上,考古人员又发现了漆木盾牌以及两个一米多高的漆木俑,双足站立于漆木龟上,双手作持物状。两佣前面及侧面放置有漆木器,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埋藏了3000多年的漆木器依然保存完好。在考古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只半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像漆木器这样的文物,在特别干燥的环境下,或者是特别湿润的环境,它都可以保存下来,唯独在这种不干不湿的环境下是极难保存的。大河口墓址所在地正好就是这样一种不干不湿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之下,竟然发现出如此完整的漆木器,真的是令人惊叹。

一座千年古墓,揭开在历史长河中隐姓埋名了3000多年的国家

墓葬出土漆木器在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十分常见。但是在北方,尤其是在时代更早的西周墓葬中,出土相对完整的漆木器就十分罕见了。这是首次在中原地区墓葬中发现的最早的漆木佣。漆木器一般的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下,比如说沙漠地带或者是比较潮湿的环境下容易保留下来,比如说南方的马王堆墓葬。那么在我们北方地区,由于水位的忽高忽低,那么这样漆木器很难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此刻所有工作人员的神经都紧绷起来,大家立刻意识到这座墓葬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随着考古人员一层层的抽丝剥茧,出土的珍贵文物是越来越多,去除棺椁遗存之后,一具腐朽的人骨出现了。墓主人头顶朝西,身体向上,仰身平躺,用考古专业术语说是仰身直肢,但是墓主人的身体四周却堆满了华丽的陪葬品,他的头前部放有各式各样的青铜食器,水器,酒器之类,身上还佩戴着多种串饰,那么这个墓的主人究竟是什么身份呢?

一座千年古墓,揭开在历史长河中隐姓埋名了3000多年的国家

从一号墓主人的牙齿看,他死亡的年龄大概在45到50岁之间,从随葬兵器和骨骼来看,专家判断一号墓的墓主人应该是一名男性。考古工作人员从陪葬的器皿规格判断一号墓的墓主人应该是西周早中期的高级贵族。紧接着,当考古人员清理完棺椁里的遗存之后,突然发现墓主人的身下隔着棺椁底板的墓室底部竟然还藏有一个神秘的腰坑,继续对这个腰坑进行清理时,考古工作人员发现在腰坑内有一具狗的尸骨,根据狗尸骨的大小判断是一只未成年的小狗,为什么墓主人身下有一只小狗呢?在商汤和西周早期,中国北方极为流行腰坑殉葬仪式,这种殉葬仪式在东周时逐渐衰弱,战国以后消失。在大河口墓地中还未发现人殉,相对于残暴血腥的活人殉葬拿狗垫背而非拿人垫背已经是人类葬礼进步的迹象,文明的曙光了。八个月过去了,一号墓的发掘基本结束,随之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甚至超过了在附近发掘的许多晋国国君的墓葬。60余件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等等其中还有24座青铜大鼎,九件青铜簋。

一座千年古墓,揭开在历史长河中隐姓埋名了3000多年的国家

自人类社会进入青铜时代,鼎就被视为传国重器,它是国家实力和权力的象征。而中华文字之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从青铜时代奠定的礼仪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一直延续到东周战国时期,鼎的制式和规格一定和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息息相关。青铜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和武力资源,它象征着王权,也是国之重器。先秦时期,历代的统治者都会以举国之力铸造大鼎,因此中国成语里才会有鼎鼎大名,九鼎之尊,问鼎天下这样的词汇。而在大河口西周一号墓地的考古现场光是青铜鼎就出土了24件之多。那么拥有如此之多气派尊贵的重器,一号墓的墓主人究竟是谁呢?考古队长谢尧亭根据这些发现推断一号墓的墓主人不是一般身份,一般身份墓葬不会有这么多贵重的陪葬品,一号墓的墓主人应该是地位十分尊贵的。在考古发现中,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就是青铜器陪葬品上的铭文。所以考古人员对一号墓中每一件青铜器的里里外外都仔细的筛查,生怕漏掉一个字。果不其然,谢尧亭等考古人员终于在一件三足铜簋的盖子内发现了铭文。

一座千年古墓,揭开在历史长河中隐姓埋名了3000多年的国家

三足簋盖内壁和器底刻有铭文芮公舍霸马两金御用铸簋,铭文的字面意思是说,周王室重臣芮公赠予霸两匹良马铜金用来铸造这件簋。谢尧亭根据陪葬品和铭文推测,一号墓的墓主人应该属于国君级别。然而这一发现却让大河口墓地显得更加的扑朔迷离。因为在晋国的土地上早已发现了国君级别的晋侯墓,难道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国君级别的墓葬,如果有为什么史料文献中却从未有过相关的记载?如果不是国君一号墓,所有的发现却都在彰显墓主人是一位身世不凡的大人物。那么他究竟是什么人呢?遗憾的是,直到一号墓发掘完毕,考古队依然不能根据现有的发现确认墓主人的具体身份和地位。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寄希望于距离一号墓北50米处的2号墓,期待从这里获得更多的新发现。2号墓和一号墓一样,也是一座东西向的土坑竖穴墓,墓口长3.51米,宽2.49米,墓地长4.2米,宽3.47米,自身8.2米,两棺一椁。那么2号墓的墓主人又会是谁呢?当棺木被打开后,室内出现的是星星点点的玉石项链,这是墓主人生前佩戴的项链,只是历经几千年的泥土沉积挂玉的丝线已经完全腐朽了。

一座千年古墓,揭开在历史长河中隐姓埋名了3000多年的国家

2号墓的墓主人和一号的墓主人一样,都是头向西仰身直肢。从陪葬品来看,大量的玉石串时证明墓主人是一位女性。之所以判定2号墓的墓主人是女性,主要是依据该墓随葬的一些物品,比如说带有梯形牌的串饰一般是女性才有的专有用品。另外就是没有随葬的青铜兵器。像2号墓这样规模较大的墓葬,如果是男性墓葬,在西周时期不随葬兵器,一般是不大可能的。从2号墓的规格来看是两棺一椁,身份相当于国君夫人。既然一号墓和2号墓相隔不到50米,周围又是一些小规格的墓葬,那么一号墓主人和2号墓主人又是什么关系呢?考古人员推测,2号墓主人会不会是一号墓主人的夫人?国君级别的一号墓与国君夫人级别的2号墓为何相隔50米,如此意外,一号墓和2号墓就显得更加的扑朔迷离。专家认为,按照周人的墓葬习惯,夫妻应该是并穴合葬,也就是说一号墓中在国君旁边应该有夫人合葬,而是一号墓与2号墓的主人都是单独下葬,旁边并没有伴侣合葬。随着考古人员对墓穴的进一步清理,他们发现2号墓的陪葬品没有一号墓多,从出土的陪葬品和尸骨腐朽的程度来看,专家推断2号墓的年代比一号墓至少晚八九十年,大概在西周中期。

一座千年古墓,揭开在历史长河中隐姓埋名了3000多年的国家

这样看来,2号墓的墓主人和一号墓的墓主人就不是夫妻关系。考古队长谢尧亭认为,从一号墓和2号墓的埋葬习俗来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墓主人都是土坑竖穴,墓口小底大头像西仰身直肢都有狗殉葬的腰坑,而且一号墓的四角还有斜洞,他认为这样的埋葬习俗和之前发现的晋侯墓有很大的不同。天马曲村晋侯墓地的埋葬习俗是带墓道的土坑竖穴墓,墓主人头像朝北,而且夫妻是并穴合葬。一号墓和2号墓的埋葬习俗显然不是晋人的埋葬习俗。因此,谢尧亭认定大河口墓地不是晋人的墓地。公元前1033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分封了诸侯国,晋国就是侯爵之国。进入春秋时期,晋国一度为五霸之列,然而在这片古代晋国的土地上,竟然发现了一座不属于晋人的墓葬。难道山西翼城县一度属于别的国家,更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古墓的规格显然属于国君和国君夫人的级别。然而这一男一女的墓葬又不属于同一个年代,两者相隔将近一个世纪。如此以来,一号墓和2号墓就显得更加扑朔迷离。考古工作者在挖掘一号墓和2号墓两座大墓之后,又接连发现了一些小墓,谢尧亭认为根据以往的经验,西周大墓应该有陪葬车马坑,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始终没有找到一号墓的车马坑。

一座千年古墓,揭开在历史长河中隐姓埋名了3000多年的国家

带着种种疑问和困惑,考古队决定继续向着两个大墓的四周发掘,期待能从其他的墓中找到新的线索。后来在正发掘的墓葬中,有一个编号为M1017的大墓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格外关注。这也是一座土坑竖穴墓葬,墓口长5米,宽3.4米,自深十米,从墓穴的规格看,墓主人有很高的身份和等级,当长约四米宽近三米多的棺盖板被掀开后,棺木的四周空隙处放满了大量的陪葬品,青铜器上都刻有各式各样的花纹,雕饰,看上去尤为精美。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当考古人员继续挖掘,竟然发现在墓主人的棺盖板上,赫然的铺满了密密麻麻的海贝,粗略估计大概是2万枚左右。大河口西周墓地位于地处内陆的山西省境内,墓主人的墓室里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海贝?它们究竟是从何而来又具有什么意义呢?考古人员推测,墓主人下葬时,这些海贝有可能是缀在什么材料上,经过几千年的腐蚀,防止海贝的材料已经灰飞烟灭了,海贝当时来之不易,它具有钱币的功能,那么这么多的海贝还有墓主的身份和地位财富有绝对的关系。在M1017的整个墓室里放满了大量的青铜器,玉石器,蚌气,海贝,还有一些兵器,数十件青铜器放置在墓主人的头前。

一座千年古墓,揭开在历史长河中隐姓埋名了3000多年的国家

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用品可以说是样样俱全。谢尧亭据此推断和前面发掘的几座墓葬相比,M1017墓的年代比一号墓稍晚几代。从墓主人不凡的陪葬品和棺椁的规格来看,墓主人也是一代国君。果然不出所料,考古人员很快在M1017的东侧发现了墓主人的车马坑。因为年代久远,车马坑里的马已经看不见踪影了,但是车轮还依然清晰可见,考古工作者通过将大河口墓地与曲沃县北赵村的晋侯墓地,绛县横水村的倗国墓地进行对比,他们发现在大河口墓地有埋藏丰富且有超过晋侯墓随葬品的墓葬,这里的大墓也有独立的车马坑,在大墓中还随葬有原始瓷器,金器等珍贵的外来品,这些物品不是一般贵族可以拥有和随葬的奢侈品。另外,在大河口墓地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大量的鸟形,象形器皿,比如之前晋侯墓出土的鸟尊,就是将鸟和象两种动物的图形进行巧妙结合的产物。以往发现的鸟形青铜器大多数是鸟尊,属于鸟形的盛酒器,用来在各种祭祀的活动中盛装不同的酒。

一座千年古墓,揭开在历史长河中隐姓埋名了3000多年的国家

晋侯墓地出土的鸟尊,目前是作为镇院之宝被收藏在了山西省博物院。而大河口出土的青铜鸟形器物与北赵晋侯墓地的鸟尊有所不同,腹部没有管状流。因此专家认为大河口鸟形器物不是尊而是盉,这也为中国青铜器的发展史提供了一件新的气形。在既往的考古发现和传世器物中,都未曾见过象大河口墓葬中这样的鸟形盉在这个鸟盉盖上还刻有铭文八行约50余字,像这种带铭文的鸟盉是大河口墓葬,铜器中当之无愧的瑰宝。随着大河口的几座大墓相继揭开面纱,惊世国宝陆续重见天日,考古队在惊喜之余,笼罩在心中的疑问也在逐渐的增加。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瑰宝之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另外一个神秘的现象,就是大河口西周墓葬群出土的青铜器上,好几处都发现了带有霸字样的铭文。那么这个霸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究竟是一个人民还是一个国家呢?根据已有的考古发现,谢尧亭等专家认为,很有可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个国家。那么如果真有霸国的存在,它为什么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隐姓埋名了3000多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