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百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傳奇人生


蔣百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傳奇人生

有這麼一位先生,他是錢學森的岳父、梁啟超的學生、徐志摩的至交、蔡鍔的同學、金庸的表姑父!

如果他不是過早逝於1938年,也不至於刷到他的朋友圈,才覺察這個人的不一般!

如果他能活的久一點,曾經說過的一句“戰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就足以讓他成為後世皆知的偶像人物。

他就是蔣百里,中國近代軍事學家、戰略家。

而他身上具有的文人氣質和軍事學識,造就了他坎坷起伏的傳奇一生。

蔣百里(1882年10月~1938),

乳名福,原名方震,字百里。以字行,晚號澹寧,筆名飛生、餘一。名字出自《周易·震卦》“震驚百里”。1882年10月出生於浙江海寧縣硤石鎮的一個大族之家。浙江硤石鎮(今嘉興市海寧市硤石鎮,故居吳家廊下79號)。

蔣百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傳奇人生


蔣百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傳奇人生


祖父蔣光煦(號沐公)是著名的藏書家、刻書家,建“別下齋”藏書樓一座,貯書10萬冊,刻印《別下齋叢書》《涉聞梓舊》等多種書籍流傳於世。

父親蔣學烺(號壺隱),因生下來缺左臂,,動作比較遲鈍,自幼受家庭歧視,忿而棄家出走,途遇一位行醫的師父執帶回海鹽家中,授以岐黃之術以繼承醫業。

(還有一個說法,沐公不喜歡他送他到寺廟出家做小沙彌。長大還俗學醫),懸壺濟世,娶浙江海鹽秀才、名醫楊笛舟的獨生女楊鎮和為妻。楊氏是賢妻良母,又通文墨,成為蔣百里的啟蒙老師。

1885年,百里呀呀學語時,母親便授其方塊字,隨後年齡稍長,又紿他講述《封神榜》、《西遊記》的故事。他聽得眉飛色舞,有時溜到鎮上小館裡,爬在茶館喝茶的桌上,大聲講述姜子牙登臺拜將,孫行者大鬧天宮,講到情節緊張處,倏地把小圓眼一瞪,小辮子一抖,茶博士和茶客們部被逗得鬨堂大笑。有時,他召集一班小兒編為兩隊人馬,演習行軍對陣,自己儼然是個發號施令的大將軍。


1894年,百里的父親病逝於海鹽,蔣百里13歲,與母親相依為命。出家人不能歸族,其父未得到遺產,家庭生活困苦,無謀,母親乃叫他回硤石,奔走請求於族人之門,得伯叔們公議,集田三十畝,母子依為衣食。其時,蔣氏家塾開課,百里時時溜到書房裡去聽講,叔父蔣世一延請老秀才倪勤叔給子侄授業

倪勤叔先生愛他聰慧,又知他家境清寒,便對楊太夫人說,願領百里讀書,不收束俸。從此百里就隨勤叔讀書。

1898年,蔣百里考中秀才。

1900年到浙江求是書院(浙大前身)求學,與錢均夫(錢學森父親)同學,與竺可楨是好友。

1900年,已考取秀才的蔣百里,受維新思想影響,在桐城縣令方雨亭的介紹下,進求是書院讀書,這時他18歲。

在這裡,蔣百里不但結交了很多優秀的同學,還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伯樂。

求是書院是浙江大學的前身,吸引了很多優秀青年,蔣百里的同學中,

有錢學森之父錢均夫、著名醫學家厲綏之、民國開國名將施承志等

蔣百里在求是書院求學期間,思想獨立,見解獨到,屬於那種溫和文雅中又帶點不羈的個性。

有一次學院要求練習楷書,每月至少上交作業一次,蔣百里反對花費時間在表面文章上,於是,他抄寫求是章程,故意把“是”寫成“字”,諷刺學校不求是而求字。惹得同學譁然大笑。

蔣百里的思想和做派經常引得學校當局的不滿,惜才的陳監院找到杭州知府林迪臣,說道:

“這學生在求是書院不能再呆下去了,不如送他去日本求學吧。”

於是,在林知府、陳監院以及方知縣的共同資助下,蔣百里踏上了去日本求學的貨輪。

這是1901年。

在三位伯樂的合力幫助下,蔣百里真正開啟了他傳奇的一生。

1901年在地方官縣令、知府、監院合力資助下,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

蔣百里到日本一年之後,求是書院老同學錢均夫、厲綏之,同魯迅一起,考取官費生,也來到了日本。

那是1902年——中國在民國時期,赴日留學史上英雄輩出的絢爛之年。

1903年,厲綏之和蔣百里一起創辦雜誌《浙江潮》,親筆撰寫發刊詞。

蔣百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傳奇人生


當時魯迅也是《浙江潮》的忠實讀者,每期都寄回國內,介紹親友們閱讀。

蔣百里到日本先入成城學校,學習語言和基礎知識,1904年入士官學校第三期,同期的中國同學有李烈鈞、張瀾、許崇智、蔣尊簋等。

同期的日本同學還有在918事變中推波助瀾的小磯國昭,後來成為日本大將,官至日本首相,在1945年被遠東軍事法庭審判,被判無期徒刑,最終死於獄中。

留學期間,蔣百里遇到了他的革命知音——蔡鍔。對,就是和小鳳仙纏綿愛情廣為流傳的愛國將軍蔡鍔。

在當時,蔡鍔、張孝準和蔣百里號稱日本士官學校“中國三傑”。

蔣百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傳奇人生


蔡鍔(左)、蔣百里(右)

蔣百里與蔡鍔同歲,都中過秀才,而且有著棄文從武的共同志向。這樣的志同道合的一對青年,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蔣百里又經蔡鍔的介紹,結識了梁啟超,自此保持了亦師亦友的情誼,蔣百里終身敬之如師。

1905年,蔣百里以步兵科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按士官學校慣例,成績榜首由天皇賜刀。令日本譁然。

有趣的是,日本留學期間,魯迅以為醫治身體不如醫治靈魂,憤而棄醫從文;蔡鍔和蔣百里,認為要革命筆桿不如槍桿,所以棄文從武!

儘管殊途同歸,他們都懷著救國強民的極大抱負,奮鬥一生。

1906年,蔣百里離開日本,載譽歸來。

1906年留學德國。武昌起義後,任浙江都督府總參議。

從1906年留日歸來,到1938年病逝,在蔣百里的30多年的職業生涯裡,他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只是充當高級幕僚,顛沛於諸侯。

蔣百里沒有加入革命黨,終生無黨無派。諸侯們對其尊而不親,至其無法施展抱負,也有這個原因。畢竟在政局利益交織中,蔣百里始終是個“外人”。

蔣百里鬱郁不得志還有一個原因,在軍閥混戰的民國年代,蔣百里的革命理念和國防學識始終不融於只為個人利益的軍閥們,真應了那句詩: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等到日本侵略在即,蔣介石北伐完成,國家既有形式上的統一,又存精神上的團結,蔣百里才開始找到自己的價值空間。

也許是憂國憂民在即,也許是英雄終有用武之地,蔣百里日夜操勞,再加上生活習慣不好,最終病倒。

蔣百里一生有兩個最為高光的時刻:

一為履任保定陸軍學校校長,

二為《國防論》的出版。

1912年,段祺瑞任命蔣百里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領少將銜。

這年他30歲。

有趣的是,該校原來為保定陸軍速成學校,蔣介石曾於1906年入校,畢業後赴日留學。

這樣看來,蔣百里反而成了蔣介石的校長,真是蔣校長見到蔣校長,喊了聲蔣校長。

上任伊始,蔣百里豪情萬丈,在就職演說中,面對全體師生,激動不已,立下豪言:

方震如不稱職,當自殺以謝天下!

如此不留餘地的話,你隨便說說,別人也就隨便聽聽,當不了真。

但是,蔣百里的書生氣質,在這次顯露無疑。

蔣百里到校之後,開展四訓:

一是要求學生清潔和嚴肅,所謂的軍容軍姿;

二是保證廚房的供應和營養;

三是嚴格執行學校制度,保證學生的紀律性;

四是注重課程,淘汰不合格的教官,聘任一流教官。

僅僅三個月,整個學校煥然一新。

但是在當時的時局下,認真做事是建立在圓滑做官的基礎之上的,關係處不好,事情就難辦。

蔣百里無黨無派,不依附任何權利後臺,不結交任何政治關係,固然寸步難行。

正所謂理想遭遇現實,

要麼為理想負氣獻身、

要麼為現實低下身子。

很顯然,蔣百里選擇了前者。

事情是這樣的,蔣百里為學校申請運營經費,電報北京,遲遲沒有音訊,無奈親身前往北京向部裡交涉。

赴京無果後,蔣百里氣著肚子回了保定,於是憤而向公府提交辭職,被駁回,接著向部裡催款,又無音信。

負氣絕望的蔣百里,給好友蔡鍔寫了一夜的書信,然後又給蔣母寫好遺書,第二天早上,也就是1912年6月18日早晨5點,召集全校師生,情緒激動地說道:

我到本校後曾經教訓過你們,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要我做的事,我同樣也要辦到。

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要責罰我自己。

現在你們一切都還好,沒有對不起我的事,我自己不能盡責任,是我對不起你們!”

說罷,掏出手槍憤而自殺,還好及時被勤務兵奪了一下,子彈打偏,沒有傷到心臟。

蔣百里自殺一事震動朝野,責難四起,北洋政府壓力巨大,段祺瑞也急了,親自到日本公使館找最好的外科醫生給蔣百里醫治。

自殺事件當然顯示了蔣百里的崇高氣節和理想,但是也透露了他的書生意氣,正如章士釗在蔣百里死後的輓詩中說道:

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


正是恰如其分。

走到這一步,蔣百里的校長是沒法當下去了,

奇人必有奇運,蔣百里竟奇蹟般生還,在差點丟了性命之後,卻迎來了一生的愛情,人生命運曲線,真讓人唏噓。

蔣百里養傷期間,日本公使館派來一個叫佐藤的日本護士進行護理,意外的是,佐藤護士的悉心照顧,讓蔣百里不禁動心了。

剛經過兩個星期的相處,蔣百里就動情地對她說:

我依你的話不再輕生了,但以後遇到生死難關,沒有像你這樣的人在我的身邊,誰來提醒我、鼓勵我的勇氣呢?


也許從未有嫁給中國人的想法,佐藤護士面對蔣百里的愛意左右為難,便以其母生病要歸國照顧為由,躲回到日本。

但是蔣百里仍然不放棄,寫信給她:

我因你而生,你現在又想置我於死地!我馬上到日本,要死就死在你的家裡。

經過蔣百里一封又一封書信的傳情下,最終,佐藤護士拋下了心裡的枷鎖和複雜的心情,嫁給了這個不一般的中國人。

看來,在愛情面前,蔣百里也是極具書生的浪漫氣質。

蔣百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傳奇人生


蔣百里、蔣佐梅夫婦

因為喜歡梅花,蔣百里給其取名蔣佐梅,二人生了五個女兒。

蔣佐梅曾經說過一句話:

我二十二歲在日本死了!

她從不教女兒們說一句日本話,她的女兒能操英語或德、法語,卻沒有一個認得日本字的。

抗日戰爭初始,蔣百里作為蔣介石特使,對意大利和德國進行外交遊說,爭取支持,蔣佐梅在家裡為前線戰士製作衣裝、組織捐款,她還奔赴抗日前線,護理傷員。

在蔣百里病逝之後,作為一個日本裔女子,一時承受了很多外界的壓力,蔣佐梅依舊盡心操持家庭、支持抗戰,為國人所敬佩。

1978年蔣夫人逝世,遵照遺言,墓碑上刻著蔣佐梅”——一個傳統的中國人妻子的名字。

其實,在和蔣佐梅邂逅之前,蔣百里遵照母親意願,於1910年德國歸來時,與一個叫查品珍的女人成親。

蔣百里並不喜歡這個女人,完婚後,隨即北上出任清廷的禁衛軍標統,二人夫妻關係名存實亡。

儘管如此,查品珍則侍奉婆婆在硤石過日子,終身沒有生育,直至蔣百里1938年病逝後的次年,查品珍悄然離世,年僅59歲。

用現在的話叫做:你可以不喜歡我,但我喜歡你,我喜歡你與你無關。

作為一個民國時期的傳統女人,查品珍用另外一種方式捍衛著自己的愛情。

本來,查品珍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後來,她的一個遠房侄子甚是有名,他就是武俠大家金庸先生。

蔣百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傳奇人生


金庸(1924年—2018年)

金庸接受採訪中,談到這個備受冷落的姑母時,卻為蔣百里辯護說:

查夫人是百里先生留學前奉父母之命訂下的婚事,迎娶也是迫不得已的。就像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郭沫若的原配夫人張瓊華一樣,都是父親攀交情、母親討媳婦,而不是丈夫討妻子,所以這是不足於為百里病的。


蔣百里迎娶蔣佐梅之後,生了五個女兒,擁有了溫暖幸福的家庭,這也許讓蔣百里變得成熟起來。

雖然依舊輾轉舊軍閥之間,頗有懷才不遇之感,但也不再像之前那樣重的書生意氣。

蔣百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傳奇人生

蔣百里夫婦與五個女兒


1913年,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1916年袁世凱稱帝,蔣百里入川佐老同學蔡鍔討袁。袁世凱死去之後,又陪蔡鍔去日本就醫,蔡去世後為之料理喪事。1917年回國,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開始首次撰寫軍事論著《孫子新釋》《軍事常識》等軍事著作。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蔣百里正與梁啟超等一起去歐洲考察。次年春回國,正值國內提倡新文化,一時如風起雲湧。梁啟超深感於歐洲的文藝復興,決心放棄政治生涯,全力從事新文化運動,蔣百里積極參與,成了梁氏最得力的助手,號稱“智囊”。他不僅出主意,更著書立說,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戰將。

1921年,蔣百里將歐洲考察的成果寫成一本《歐洲文藝復興史》,梁啟超為之作序,寫了5萬多字,跟原書的字數都差不多了,梁氏只好另作短序。後來梁將這篇長序改寫、充實,取名《清代學術概論》,反過來又請蔣百里作序,可算民國學術界一大佳話。

1923年,蔣百里又與胡適一起創辦了新月社,並同徐志摩結為至交。幾年後蔣百里被蔣介石關進監獄,感情充沛、容易激動的志摩還背起鋪蓋,喊著要進去陪他坐牢。

1923年同胡適組織新月社。1925年任吳佩孚部總參謀長。

1930年,蔣百里因為唐生智反蔣失敗,受到牽連,被蔣介石請到了牢裡。

之所以是請,是因為考慮到蔣百里的名氣以及遍佈各地的軍官學生,蔣百里卻是被軟禁起來的。並且允許家人自由探望。

於是蔣百里夫人每天帶著孩子早晨入獄探望,晚上出獄回家,探監比上班還規律,因為探監沒有星期天。

蔣百里當初做過保定陸軍軍校的校長,當時的軍官生都尊其為師,再加上日本士官學校留學時的士官系同學,蔣百里的門生故友滿天下。

因此,蔣介石想殺他也不能殺。

唐生智本就是蔣百里在保定軍校時的學生,這個曾經三次反蔣均失敗、並且連累恩師的軍人,最終還是歸附在蔣介石手下。

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唐生智主動請纓,願做守城主帥,並立下軍令狀,城在人在、城破人亡,一時為眾人刮目。

最後,南京城破之際,唐生智北逃,蔣介石並未追求其城破之責,唐生智也心生退意,從此退出時局,在家鄉閒居。

這是後話。

蔣百里入獄,舉國一片震驚,但是第一個跳出來說話的不是他的學生和部下,而是一個柔弱的文人——詩人徐志摩

蔣百里同徐志摩是好友,二人曾一起創建新月社,一聽說蔣百里入獄,徐志摩捲起鋪蓋,夜宿蔣百里獄中,當然,徐志摩只住了一晚就被蔣百里勸離了。

當時的文學青年流行一句口號:陪百里先生坐牢去。看來,書生文人確實有浪漫而真摯的情感和性格。

因為蔣介石,徐志摩陪蔣百里坐了牢,想不到的是,六年之後,因為張學良,蔣百里不得不也陪蔣介石坐了牢。


1933年赴日考察,認為中日大戰不可避免,擬定多種國防計劃,呼籲國民政府備戰。

1935年,任軍事委員會高等顧問。

1936年,作為蔣介石的高級顧問,蔣百里赴歐美考察軍事,歸國後受蔣介石電令,到西安當面彙報考察情況。

蔣百里到達西安時,陝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到機場迎接,在西京招待所稍做休息之後,前往華清池向蔣介石作了彙報。

當時,一切看起來風平浪靜、沒有異樣。

然而,恰逢彙報結束的第二天,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扣押了蔣介石,以及所有官員貴客,蔣百里同其他政府大員一起,一時失去自由。

蔣百里驚詫之餘,還打趣道:

昨為座上客,今作階下囚

張學良很敬佩蔣百里,扣押蔣介石之後,談判一時無果,張學良心急如焚,每日都去找蔣百里,向其請教。並且想讓蔣百里勸說蔣介石接受和談。

於是,兵變第五天,蔣百里見到了蔣介石。

因為蔣百里非其親信和屬員,僅是國民政府的軍事顧問,蔣介石對他比較客氣,最終在蔣百里的居間斡旋下,蔣介石同意派蔣鼎文去南京。

蔣鼎文帶著蔣介石的親筆信飛抵南京,信中既是蔣介石下達的“停止轟炸西安三天”的手諭。

之後的故事,廣為人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自此,蔣介石對蔣百里又多了一分信任和親切,畢竟也是一同坐過牢的兄弟了。

而之後,抗日戰爭在即,蔣百里終於贏來了他第二個高光時刻。

1937年9月,他以蔣中正特使身份出訪意、德等國,回國後發表《日本人》及《抗戰基本觀念》,斷定日本必敗,中國必勝

在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夕,困頓于軍閥之間無法施展抱負的蔣百里,終於迎來了他的智慧井噴之勢。

這一年,以蔣百里文章彙集成冊的《國防論》一書出版。

蔣百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傳奇人生


在這本書裡,蔣百里除了斷定中日之間全面戰爭不可避免,更在扉頁上寫下了這樣的字句:

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同年,蔣百里發表文章《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

文章最後一句話:

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

《國防論》問世於全面抗戰前夕,蔣百里是第一個提出“抗日需打持久戰,並且最終中國必勝”的人。

他提出“未來的戰爭,不是軍隊打仗”,而是“國民拼命”,“不是一定時間內的彼此衝突,而是長時間永久的彼此競走”。闡明中日戰爭將是長期持久的全體性戰爭。

1938年8月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1938年病逝廣西,被追授陸軍上將。

1938年8月,蔣介石任命蔣百里為陸軍大學校長,囑託其為中國抗戰培養軍事人才,這是蔣介石對蔣百里的定位和肯定——你是一個軍事學家,好好培養將官吧。

也許在蔣介石心中,蔣百里的才華不在於將兵,而在於教育。

其後不久,在陸軍大學遷校途中,蔣百里積勞成疾,病逝於廣西宜山。

蔣百里死後,蔣介石追封其為陸軍上將,

黃炎培的輓聯這樣寫道:

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才略至戰時始顯;

一箇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章士釗的輓詩:

文節先生宜水東,千年又致蔣山傭。

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

名近士元身得老,論同景略遇終窮。

知君最是梁夫子,苦憶端州笑語融。

邵力子先生輓聯:

合萬語為一言,信中國必有辦法;

打敗仗也還可,對日本切勿言和。


對於後人來說,遺憾的是,蔣百里先生未能見到抗日勝利的一天,親證自己的先見之明。

而對他自己,終其一生,並未有真正指揮過一次戰役,不知是否為蔣百里一生最大的遺憾和不甘。

蔣百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傳奇人生


去世前的生活,精研佛學,書金剛經以自娛,易其號曰淡寧,其視富貴如浮雲。

蔣百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傳奇人生


2015年9月,《蔣百里全集》由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和左梅(佐梅)夫人生有五女。她們都曾在上海中西女中讀書,都會兩種以上外語,受父親蔣百里影響,都喜歡西洋古典音樂,看外語原版書,也都喜歡喝咖啡、葡萄酒。她們都很有個性,有獨立思想,獨立見解。

大女兒蔣昭因患肺結核病早逝。

二女兒蔣雍,原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抗戰開始後按照父母的勸導回國參加救護隊,為傷員服務,後定居美國。

三女兒蔣英,幼年時曾過繼給錢均夫,蔣英漂亮活潑,越長越出挑,後來,蔣百里不捨,又給要了回去。

但是誰想到,多年之後,已是教授的錢學森迎娶了這個小他八歲的美麗姑娘蔣英,錢家終於還是換了一種方式,再次要走了蔣百里的三女兒。

蔣百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傳奇人生

錢學森與蔣英夫婦

鋼琴家和歌唱家,畢業於柏林國立音樂學院,音域寬廣優美,是德律風根公司的十年唱片簽約歌手。1955年隨丈夫錢學森回到祖國,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授。2012年2月5日上午11時,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92歲。

四女兒蔣華,定居比利時,曾籌辦歐洲中山學校,為華僑教育做出重大貢獻,在錢學森回國過程中,承擔了重要的穿針引線作用。

少女時代的蔣華,隨父母從北京遷到上海,就讀於一所教會女子中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蔣百里突發心臟病,長逝於廣西宜山。不久,蔣華在父親朋友的幫助下,隻身遠渡重洋,赴美留學。

1946年,蔣華獲得哈佛大學營養學碩士學位後,回國出任震旦大學教授和生物系主任。在回國的船上,她認識了魏儒僕。魏儒僕是一位工程師,也出身名門。他的父親魏辰組是同盟會創建者之一,孫中山第一屆國民政府的外交部次長,曾任駐比利時大使等職。四十多天的旅途,兩個年輕人情投意合。回國不久,魏蔣二人結婚。1951年,蔣華一家移居比利時,她白手起家,開設了當地第一家正規的中國餐館――明園餐館。

深受家學薰陶,蔣華也特別注重中國文化的延續。有了經濟實力後,她在比利時致力於華人後代的教育事業。她於1965年,花了100多萬元比利時法郎,買下布魯塞爾市區的一座三層樓的花園洋房,開辦了比利時第一所中文學校。

蔣華不僅是一位優秀的企業家、教育家,還是一位活躍的社會活動家。她是比利時自由黨的亞裔分部總召集人,為華人進入比利時主流社會牽線搭橋。在她多年努力下,2003年華人終於步入了比利時國會,開始與主流社會溝通。

2006年,蔣華回到祖國,定居北京。

五女兒蔣和,幼年就曾隨父親環遊歐洲,解放後定居北京。“文革”期間,因為她的身份受到嚴格審查。蔣和傲然不屈,在寫交待材料的紙張上寫道——“陳伯達是雜種”,嚇得審問人員張口結舌,不敢將材料上交。

百里與晚清金石大家厲良玉的三個兒子(老大、中國近代西醫學教育先驅厲綏之,

厲綏之也不簡單,被浙江大學尊為浙醫之父

他與魯迅是刎頸之交,一同考取赴日公費留學,一起學醫,魯迅入日本仙台醫學專科學校,而厲綏之就讀於日本金澤醫學專門學校。

魯迅關於遺傳學方面的醫學畢業論文,就是厲綏之幫他寫成的。

厲綏之去日本留學之後,和蔣百里一起創辦雜誌《浙江潮》,當時魯迅也是《浙江潮》的忠實讀者,每期都寄回國內,介紹親友們閱讀。

錢學森和蔣英的結合,媒人就是蔣百里的同窗厲綏之。厲綏之一直對錢學森欣賞有加,沒少幫助和教導錢學森,二人情同父子。

1946年,錢學森回國探親,看過父母之後,第一個去探望的就是厲綏之,他跪拜跟前,動情地說:“伯父大人,沒有你當初的照顧,就沒有我錢學森的今天。


老二、抗日名將厲爾康,老三、教育家厲麟似【《國防論》不署名作者】),錢學森之父、教育家錢均夫,既是親戚,也為摯交。好友還有厲家女婿、民國名將施承志。施承志長子、新中國鐵路事業奠基人之一施錫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