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一號文件傳達了什麼政策信號? 看株洲如何“答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完成“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

日前,2020年“省委一號文件”《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抓好全面小康決勝年“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佈,對我省今年的“三農”工作作了全方位佈局。

《意見》7個部分36條,乾貨滿滿,令人備感暖心。到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讓“錢包更鼓”;今年底,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這是讓“碗裡有肉”;新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全面實現25戶以及100人以上自然村“組組通”,這是讓致富之路更暢,等等。

解讀、落實好省委一號文件,亦是探問株洲的“答題”思路。

省委一號文件傳達了什麼政策信號? 看株洲如何“答題”

春回大地生機湧,搶抓光陰耕作忙。廣袤肥沃的土地上,是勞作者忙碌的身影。 記者 譚浩瀚 攝

政策聚焦

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新在哪?

今年省委一號文件,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概括起來,主要是聚焦“五個確保”:一是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二是確保補上全面小康短板,三是確保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四是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五是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文件政策舉措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強,在壓實工作責任、加大財政投入、破解用地難題、強化人才支撐、深化農村改革等方面有明確部署,並提出了“硬核”要求。

比如,針對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農村公路、飲水安全、住房、義務教育、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六個短板方面,《意見》要求:2020年全省將新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全面實現25戶以及100人以上自然村“組組通”;將新增和鞏固農村通自來水人口120萬,確保農村飲水安全突出問題動態清零;新改擴建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50所以上,新增床位不少於5000張,新增護理型床位佔新床位80%以上;同時,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83萬戶以上農村改廁任務等。

此外,《意見》還切實關心農民“錢袋子”,要求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確保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並指出了“走特色鮮明的精細農業之路”的指引,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推動“一縣一特”形成“一特一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省委一號文件還切實關心老百姓碗裡有沒有肉吃。《意見》要求到今年底,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確保實現糧食“兩穩”目標:年末生豬存欄3100萬頭、全年出欄生豬4200萬頭以上。

政策背景

多年的“一號文件”,持續關注“三農”

1982年至1986年,黨中央連續5年發佈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產生巨大作用。2004年至2019年,連續16年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依然以“三農”為主題,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作為農業大省,我省從2004年起,每年出臺省委一號文件,主題同樣集中鮮明地指向“三農”工作。其目的很明確,就是立足實際、接續奮鬥,讓我省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

從2016年至2020年,剛好是“十三五”從開局到收官的兩個節點。這五年的省委一號文件,勾勒我省農村建設的新路徑,描繪我省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2016年的省委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首次闡述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寫入黨章。2018年,省委一號文件結合湖南省情,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讓農村更新、更美、更富裕。2019年,我省對標當年中央精神,首次將“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寫入省委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了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硬任務。連續多年的“一號文件”,可謂“一張藍圖幹到底”,一步步向目標紮實推進。

✿ 看株洲

一季度糧食生產計劃已全面落實

對標對錶“省委一號文件”,株洲如何抓重點、補短板,完成既定目標任務,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記者專訪了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付訪華。

付訪華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市、縣農業農村部門提前動員、及早部署,堅持防“疫”戰與春耕戰同部署、同指導、同調度、同監測,一季度各項工作來勢好,為落實“省委一號文件”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糧食生產計劃已全面落實。截至目前,全市已落實糧食播種面積335萬畝、產量156萬噸,其中早稻計劃播種98萬畝、中稻(一季稻)78萬畝、晚稻109萬畝、旱糧50萬畝。早稻育秧正在下種,落實了17萬畝集中育秧,並帶動60萬畝大田育秧。“我們很有信心確保夏糧豐收。”付訪華說。

生豬生產實現企穩回升。付訪華介紹,我市把生豬穩產保供擺在“三農”工作重要位置,加強非洲豬瘟防控保存量、強化政策措施落實添增量,有效調動了養殖大戶的積極性。生豬存欄從去年10月底的100.8萬頭,恢復到今年2月底的142.7萬頭。一季度,全市預計生豬出欄91.78萬頭。

種植業結構調整持續推進。市農業農村局堅持市場導向,積極引導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參與結構調整,今年新增116個經營主體參與結構調整,落實結構調整面積16.66萬畝,佔計劃數的92.9%。同時把創建示範片作為推動結構調整重要手段,目前已落實示範片35個,示範面積7.6萬畝。為壓實工作責任,還將調整任務全部落實到縣市區、到鄉鎮,堅持信息一週一報送,工作一月一調度,進度半年一講評。

抓重點補短板,今年要乾的事還蠻多

對著目標任務,我市今年將主要從抓牢重點、補齊短板、夯實基礎等方面抓好貫徹落實。

穩住農業基本盤,穩定糧食生產。付訪華介紹,我市有4個縣市區是全省產糧大縣,我市將繼續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著力穩面積、穩產量。今年,我市將擴大高檔優質稻、旱雜糧種植規模,鞏固種植業結構調整成果,切實完成今年新增種植業結構調整面積17.92萬畝任務,建設一批種植業結構調整示範片。

針對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和公共服務短板,我市今年將堅決落實“省委一號文件”提出的“六個全覆蓋”,同時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收官戰,大力推進治垃圾、治汙水、治廁所、治村容村貌、改陋習“四治一改”,實現農村人居環境乾淨、整潔、有序。

省委今年把農民增收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指標來考核,我市將夯實精細農業發展基礎,建設高標準農田18.08萬畝,建設5個高標準農田示範片,全力打造農田建設精品工程。同時,重點破解因疫情等因素帶來的農民就業難、部分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切實幫助農民就業,穩住農民持續增收勢頭。

抓好生豬穩產保供,促進畜禽產業轉型升級。付訪華介紹,去年下半年以來,全市共引進產能一萬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13家,預計上半年可投產9家,年底前均可建成投產,全市新增產能50萬頭以上。同時加快畜禽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精細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推動生豬繁育、養殖、屠宰、加工全產鏈一體化建設,建設2家標準化屠宰企業,支持5家屠宰加工企業建設冷鏈倉儲配送設施,加快由“運豬”向“運肉”轉變,將唐人神集團培育成全國畜禽產業領軍企業。

今年,我市還將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農村產權交易體系、仲裁體系和監測體系,將“沉睡資產”變成具有市場價值的“清泉活水”。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改革,依法有序推進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引導和支持城市資金、人才、產業下鄉,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好土地增減掛鉤政策,為鄉村振興籌集更多資金。

【相關新聞】湖南省委一號文件全文來了!

3月27日,湖南省委一號文件《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抓好全面小康決勝年“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的意見》全文發佈。

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

關於抓好全面小康決勝年“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的意見

(2020年3月13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完成“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做好2020年全省“三農”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扣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紮實開展“全面小康決勝年”行動,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著力發展精細農業,深入實施三個“百千萬”工程,大力推進“六大強農”行動,突出打造優勢特色千億產業,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為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

一、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1. 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全面解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聚焦深度貧困持續發力,對鞏固脫貧成果任務較重的縣和村、規模較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進行掛牌督戰。對特殊貧困群體,落實落細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社會保障政策,實現應保盡保。加強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

2. 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全面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對漏洞缺項整改清零。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兜底保障等工作。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等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加強動態監測,提前採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堅持“四跟四走”“四帶四推”產業扶貧路子,繼續推進“千企幫村、萬社聯戶”行動,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深入實施消費扶貧,建設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綜合服務平臺。深化扶貧勞務協作,做好就業扶貧基地、扶貧車間、扶貧公益性崗位管理服務。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深入開展扶志扶智行動。

3. 做好考核驗收和總結宣傳。堅持“三走訪三簽字”,嚴把貧困退出關,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堅持“四不兩直”常態化聯點督查,發揮“三落實”動態管理信息平臺、返貧監測平臺的作用,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認真配合做好國家脫貧攻堅普查工作。總結提煉脫貧攻堅成效和經驗,按規定表彰扶貧先進集體和個人。

4. 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嚴格落實貧困縣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要求。繼續執行對貧困縣的主要扶持政策,統籌推進非貧困縣、非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扶貧小額信貸等支持政策。進一步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省內對口幫扶、社會扶貧力度。穩定扶貧工作隊伍,強化基層幫扶力量,繼續對駐村幹部表彰宣傳一批、提拔重用一批、約談提醒一批。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

二、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5. 推動農村通組道路全覆蓋。加強“四好農村路”、城鄉客運一體化示範縣創建工作。新改建農村公路10000公里,全面實現25戶以及100人以上自然村“組組通”。深化農村公路管護體制改革,加強農村公路安防設施建設,加大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對農村公路養護的支持力度。

6. 推動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開展農村飲水安全攻堅行動,在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推進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有條件的地方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新增和鞏固農村通自來水人口120萬,確保農村飲水安全突出問題動態清零。因地制宜推進小型供水工程規範化建設和改造。健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機制。

7. 推動農村危房改造全覆蓋。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問題,全面完成危房改造。鼓勵各地對4類重點對象以外的困難農戶危房實施改造。抓好農房建設試點。

8. 推動農村義務教育全覆蓋。新建一批芙蓉學校,推廣瀘溪經驗,加快改善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加大控輟保學力度,精準落實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9. 推動農村社會保障全覆蓋。提高農村低保、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標準水平。開展孕產婦免費產前篩查、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適當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提高城鄉居民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經辦服務水平。新改擴建一批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改善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殘疾人護理服務。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關愛服務體系,支持發展農村互助式養老,實現村級“婦女兒童之家”全覆蓋。

10. 推動農村“一門式”基層公共服務全覆蓋。全面完成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任務,基本實現所有村(社區)綜合服務平臺提供“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深入實施湖南社工“禾計劃”—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項目。

11. 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實施“一拆二改三清四化”行動,如期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型村莊規劃編制試點。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面完成農村戶用廁所和農村公廁年度建設任務。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機制,基本完成農村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開展村莊生活汙水治理示範,全面推進洞庭湖區域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廣泛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深入實施“千村美麗、萬村整治”工程。深入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鄉村振興建設。規範農村住房外牆、立面廣告。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監督管理平臺。落實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應由政府承擔的管護費用納入政府預算。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垃圾汙水處理農戶付費制。

12. 紮實推進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治理。整省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實現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深入開展農藥化肥減量行動。強化農業生產廢棄物回收利用。全面完成重點水域退捕禁捕任務。深入實施河湖長制,做好小水電清理整改與綠色改造,啟動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工程,建設森林鄉村和鄉村小微溼地。完成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目標任務。開展綠色循環農業發展試點。

13. 紮實推進農村公共衛生文化服務建設。加快完善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加強鄉村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穩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盤活用好基層衛生機構現有編制資源,鄉鎮衛生院可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村醫。加強基層疾病預防控制隊伍和能力建設,做好農村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預案制定和防控工作。加強農村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建設。完善農村文化服務設施,推動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廣泛開展文體志願服務、送戲下鄉等活動。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村)、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鎮、農業文化遺產、鄉村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農業野生植物資源、古樹名木等。辦好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南系列活動。

三、發展精細農業促進農民增收

14. 走特色鮮明的精細農業之路。堅持把精細農業理念貫穿農業生產經營全過程,按照“精準定位、精細生產、精深加工、精明經營、精密組織”的要求,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支持各地特色產業集聚發展、集群發展,推動“一縣一特”形成“一特一片”,統籌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農村創業園,帶動形成鄉村產業興旺新格局。

15. 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將穩面積、穩產量工作納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主要內容,壓實市縣政府穩定糧食生產屬地責任。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嚴守耕地紅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力抓好春耕生產,突出早稻生產,落實早稻面積。大力發展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擴大專用型早稻、高檔優質中晚稻種植規模,發展旱雜糧生產,嚴控耕地拋荒。落實國家糧食收購政策,推進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精準彈性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支持糧食產業園區建設。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控。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支持政策向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制定產糧大縣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用地指標的具體辦法。按規定開展糧食生產先進縣評選表彰。

16. 落實落細優勢特色產業規劃。研究出臺精細農業正負面清單,制定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和行動方案。按照“一個工作專班、一支專家團隊、一個區域公用品牌、一套產品標準、一批龍頭企業、一片示範基地”推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相關扶持政策和項目資金向優勢產區、重點市縣、龍頭企業精準投放。每個優勢特色產業明確1至2個市州為核心產區,創建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現代農業特色產業集聚區,以核心產區為重點輻射帶動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成片發展。推進10個省級農業特色小鎮建設,評選20個省級農業強縣、100個農業強村。

17. 大力培育優勢特色產業主體。深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和“百企”培育工程,以核心產區為主體培育打造優勢特色產業標杆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群發展。大力開展優勢特色產業招商引資,積極引進大企業、大集團、大項目。支持中小微企業提質增效,創建農業產業化省級示範聯合體。培育發展一批優勢特色產業示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支持大型龍頭企業等創辦區域性農事綜合服務中心。實施高素質農民、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農業企業家等培訓計劃,深入開展“千名優秀農民境外培訓計劃”三年提質行動。

18. 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引領作用。實施科技支撐優勢特色千億產業行動,發揮農業領域院士、專家作用,部署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重大科技項目,面向全產業鏈配置科技資源。紮實推進省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省級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農業企業,建立健全科研人員校企、院企共建雙聘機制,實行股權分紅等激勵措施,推動更多科技成果應用到田間地頭。加快建設省南繁科研育種園、生物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部省共建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油茶科創谷”。

19. 積極推進優勢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制定優勢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實施方案。繼續支持“兩茶兩油”省級區域公用品牌和“南縣小龍蝦”等片區品牌建設,新增打造“湘江源”蔬菜、“湖南辣椒”省級區域公共品牌和“湘贛紅”“洞庭香米”等片區品牌,以及“寧鄉花豬”等一批“一縣一特”品牌。實施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米袋子”“菜籃子”工程。繼續辦好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推進湖南(嶽塘)特色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平臺建設。推動雜交水稻和湖南農機裝備向境外拓展。

20. 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支持在“湖南茶油”“湖南菜籽油”“洞庭香米”和“湘江源”蔬菜等公用品牌領域開展農產品“身份證”管理賦碼標識試點示範。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建立失信“黑名單”。深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和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紮實開展國家級、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加強市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全面推進村級網格化監管。開展全程質量管控示範企業和示範基地建設,培育一批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產品。

21. 大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力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不斷縮小與全國農民收入平均水平的差距。支持各地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加快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訂單農業、入股分紅、託管服務等方式,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積極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統籌實施減稅降費、援企穩崗、就業優先等政策舉措,穩定農民工就業;強化農民工失業保障,失業後可在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推動建立“湘融湘愛”農民工融城與權益自助平臺和預警機制,維護進城農民工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權益;鼓勵地方創新設立公益性崗位。充分利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推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升行動,用好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點狀供地、耕地佔補平衡等政策。全面落實對農民的補貼補償政策。

四、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和推進畜牧水產業轉型發展

22. 加快恢復生豬產能。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縣級抓落實責任,將生豬穩產保供工作納入省委、省政府績效評估和真抓實幹督查激勵範疇,落實支持生豬生產發展各項政策,確保產能到年底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糾正隨意擴大限養禁養區問題。開展生豬養殖招商引資,推進項目落實落地。鼓勵大型養殖企業採取“公司+農戶”等方式,幫助中小規模養豬場及時補欄增養。抓好母豬擴群,加快培育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現代種豬企業。加強市場監測預警,落實地方儲備,做好保供穩價工作。

23. 加快畜牧水產業轉型升級。落實優質湘豬產業發展規劃,推進優質湘豬品牌建設,加強地方種豬保護和產業發展。優化屠宰產能區域佈局,引導生豬屠宰加工向養殖集中區轉移,創建20家標準化屠宰企業,加快由“運豬”向“運肉”轉變。將生豬生產扶持政策覆蓋到其他畜禽生產。打造6個草食動物優勢產業區。大力發展名優特水產和稻漁綜合種養,合理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力爭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30個。加快發展畜禽水產品精深加工,在優質生豬、特色畜禽、特色水產領域各培育2家領軍企業。

24. 突出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依法嚴格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落實動物防疫屬地管理責任,完善區域聯防制度。實施非洲豬瘟淨化工程,建設生物安全防護標準化示範場100個。強化養殖場(戶)防疫主體責任。落實非洲豬瘟關鍵性防控措施,統籌做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和狂犬病、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做好魚病監測和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工作。制定加強動物防疫機構體系和人員隊伍建設政策措施,落實防疫人員和經費保障。在生豬調出大縣實施動物防疫員特聘計劃。推行政府購買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

五、加快設施農業發展和現代農業設施建設

25. 大力推進設施農業發展。制定全省設施農業發展規劃。重點打造長株潭都市圈設施農業栽培基地和永州、郴州、衡陽以“湘江源”品牌為引領的粵港澳大灣區設施蔬菜供應基地,以及大湘西優質果茶設施苗木繁育基地。制定設施農業用地、金融、擔保等支持政策,用好農機購置補貼省級自主權,將鋼架大棚、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與利用、飼料加工等納入補貼範圍。實施設施果蔬棚膜網推進工程,集中建設一批種苗繁殖、育苗和孵化工廠。大力推廣節水施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畜禽飼餵、環境控制等智能化設施設備。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高速寬帶網絡、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建設一批智慧農業示範基地。

26. 高標準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如期完成39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2萬畝。支持產糧大縣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跨區域調劑使用,調劑收益按規定用於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監管。加快實施椒花水庫、犬木塘水庫、毛俊水庫、莽山水庫、涔天河灌區等項目,基本完成洞庭湖三大垸安全建設一期及分洪閘主體工程,完成黃蓋湖治理工程。實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加強農田水利等現代農業重大項目庫建設。

27. 持續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實施糧油主產縣全程機械化生產整縣推進。優化實施“千社”工程,重點推廣水稻集中育秧、機插秧、機拋秧和油菜機械化高密度直播。積極推進果菜茶田土宜機化改造。組建全省農機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推進農機裝備智造工程和研究平臺建設,支持農機企業開展全產業鏈技術改造和綠色智能農業機械研發應用。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機械設備技術創新領軍人才、創新團隊、農機企業,研發一批符合湖南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農產品加工機械裝備。支持建立湖南(漢壽)農機裝備製造基地,建設雙峰農機特色小鎮。支持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建設。探索建立綜合農事服務中心開展農機作業與租賃服務。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建設,建立完善農機安全責任保險制度。

28. 推進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制定全省冷鏈物流業發展規劃、農業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和支持政策。在長株潭核心區打造國家中南地區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在湘南、環洞庭湖、大湘西三大片區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區域中心,在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及蔬菜、水果、肉類和水產品生產大縣建設區域性農產品產地倉儲冷鏈物流設施。支持推進糧食綠色倉儲,加快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屠宰加工企業建設冷鏈倉儲配送設施,加強生豬產品出廠入市監管。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加工等設施,對其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

六、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29. 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全面落實村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備案管理制度,建立村“兩委”成員縣級聯審常態化機制。嚴格村黨組織書記監督管理,建立健全黨委組織部門牽頭協調,紀檢監察機關和民政、農業農村等部門共同參與、加強指導的村務監督機制,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加大農村基層巡察工作力度。強化基層紀檢監察組織與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溝通協作和有效銜接,形成監督合力。健全激勵村幹部幹事創業機制。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特別是鄉鎮黨委書記。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派駐第一書記。加大在青年農民中發展黨員力度。組織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著力發揮好群團組織作用。

30. 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中心向基層下移。完善縣級領導幹部和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包村制度。建立村工作事項准入制度。充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宅基地管理、集體資產管理、民生保障、社會服務等工作力量。發揮好村黨組織責任主體和村民實施主體的作用。依法依規修訂村規民約。落實村民自治程序指導規範,創新協商議事形式。紮實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和示範村鎮創建,總結推介一批鄉村治理的典型經驗。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行動。制定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若干措施。

31. 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持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侵吞集體資產和扶貧惠農資金以及侵犯農村婦女兒童人身權利等違法犯罪行為。完善“一村一輔警”制度,深化鄉村“雪亮工程”建設與應用。集中整治農機交通安全頑瘴痼疾。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力度。推進綜治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標準化建設。推行領導幹部特別是市縣領導幹部定期下基層接訪制度。依法加強管理農村宗教事務。全面排查整治農村各類安全隱患。

七、強化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障措施

32. 優先保障“三農”投入。加大“三農”財政投入力度,健全“三農”財政投入優先保障和穩定增長機制,確保與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相適應。各級政府要在一般債券支出中安排一定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建設,按規定有序擴大用於支持鄉村振興的專項債券發行規模。進一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投入農業農村的比例。不斷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支持政策,節餘指標收益主要用於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市縣可以在大專項範疇內統籌使用指導性任務資金。對符合條件的銀行機構,加大支農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鼓勵支持法人銀行機構發行“三農”、小微企業等專項金融債券。縣域農商銀行要保持涉農貸款持續增長。落實農戶小額貸款稅收優惠政策。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可按規定享受現行小微企業相關貸款稅收減免政策。全面開展資本市場縣域工程,推進涉農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積極開展銀企對接,加大對農產品加工企業貸款貼息力度。全面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探索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資產股份等抵押融資,推動溫室大棚、養殖圈舍、大型農機、土地經營權依法合規抵押融資。持續改善農村地區普惠金融服務,推動建立和完善縣域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和農戶信用信息系統。推動“保險+期貨”試點,落實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支持在欠發達地區發展專注於“三農”的特色化小額貸款公司。強化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完善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擴大融資擔保規模。

33. 破解鄉村發展用地瓶頸。將農業種植養殖配套的保鮮冷藏、烘乾、晾曬存貯、農機庫房、分揀包裝、檢驗檢疫、廢棄物處理、管理看護房等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根據生產實際合理確定各類設施用地規模上限。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強化農業設施用地監管,嚴禁以農業設施用地為名從事非農建設。按規定開展鄉鎮國土空間規劃試點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整體推進農用地、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預留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市縣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優先用於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不足部分由省級統籌保障。省級每年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簡化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審批審核程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通過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於發展鄉村產業。

34. 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探索建立柔性引進專業實用人才機制,加大農村定向大學生公費培養力度,定向培養師範生1萬名、醫學生1500名、農技特崗人員750名、水利特崗人員500名。暢通具備創業條件的各類人才下鄉渠道,支持事業單位農技人員、大學生、退役軍人等到農村幹事創業。深入開展“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將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農民工納入一次性創業補貼範圍。建立鄉村青年人才庫。完善鄉鎮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年終獎金和年度績效工資政策,確保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高於縣直機關事業單位同職級幹部10%—20%。

35. 抓好農村重點改革任務。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以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為重點,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宅基地房地一體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穩妥處理農村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行為。基本建成各級農村不動產登記基礎數據庫。建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基準地價體系,繼續在國家試點縣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政策。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推進試點任務,建立全省農村集體產權管理和交易平臺。全面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深化農業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動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深入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加快推進農墾、農業水價、國有林場、集體林權制度、林長制等改革。

36. 加強對“三農”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在“三農”工作更加突出位置。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制,加強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建設,做好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工作。建立市州、省直單位“三農”工作落實機制,定期開展省委一號文件落實情況調度和督導。落實縣委書記主要精力抓“三農”工作要求,建立縣委書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核評價機制,舉辦縣委書記貫徹落實省委一號文件培訓班。著力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三農”工作隊伍。抓好“三農”領域各項任務落實,確保實現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湖南日報)

省委一號文件傳達了什麼政策信號? 看株洲如何“答題”

來源/株洲日報 記者/李軍 通訊員/曾慶忠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18173385049(李記者)、15907333036(舒記者)

省委一號文件傳達了什麼政策信號? 看株洲如何“答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