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酒文化,酒的祭祀作用,酒在祭天地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传统酒文化,酒的祭祀作用,酒在祭天地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原始农业社会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未知和恐惧使之将一切希望都寄托于神灵,在古人看来,天是万物的缔造者,掌管着万物的生死祸福,甚至是人间的改朝换代。所以人们对上天充满了浓郁的敬畏之情。在原始社会,人们祭天是为了感谢上天的赐予,他们常常以部落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摆上祭品,祭品通常是收获的谷物和肥硕的牲畜,以及甘甜的美酒。晚上整个部落的人们围着火堆一起跳舞,庆祝丰收与表示对上天的感恩之情。

传统酒文化,酒的祭祀作用,酒在祭天地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世界万物的认识不断增长,但是人们对神灵的依赖并没有丝毫的减弱,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早期祭祀中,无论帝王将相或是平民百姓,无不信天、敬天、拜天,他们都以种种方式祭祀天神,祈求天神的佑护。从《周礼》开始,祭祀开始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认为只有天子才可祭拜天神地,诸侯大夫可以祭山川,而士庶平民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与灶神。据记载,最早举行正式的祭天仪式的君王是周王,王被称为“天子”,所以要隆重的祭天。祭天主要突出一个“尊“字,天子才有资格祭天。

传统酒文化,酒的祭祀作用,酒在祭天地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周代将每年的冬至确定为祭天日,由于祭祀的地点是在国都南郊圈丘,因而也称作“郊祭”。在祭祀之前,天子和文武百官都要进行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牲口和祭器,在祭祀之时,天子身着龙袍,率诸侯至郊外进行祭祀仪式。太子手持镇圭,面朝西立于圈丘东南侧,这时响起的鼓乐齐鸣声便是通报天帝降临享祭。然后天子牵着献给天帝的牲口,下令将其宰杀,牲口随同敬献的玉璧、玉圭和增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天子手持火把点燃积柴,使烟火高升于天,以便天帝嗅到祭品的气味,这就是婚燎,也叫锂(yin)祀。

传统酒文化,酒的祭祀作用,酒在祭天地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接着,在声乐中继续迎接由活人扮演的“尸”“尸”登上圈丘,作为天帝的化身接受祭品。“尸”就座于玉璧、鼎、篇等各种盛放祭品的礼器面前,此时先向“尸”进献牲口的鲜血,然后再供献五种不同品类的酒,即“五齐”。前两次献酒后要进献全牲、大羹(肉汁)、羹(加盐的菜汁)等。第四次献酒后,进献委稷饮食。荐献后,“尸”用三种酒答谢进献者,称为。

传统酒文化,酒的祭祀作用,酒在祭天地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待饮完之后,天子与舞乐齐舞。最后,祭祀者将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由“尸”赐福于天子等,称为“饮福”,天子也将会把祭祀时用的牲肉赐给宗室臣下,称“赐昨”。后代的祭天仪式多以周礼为蓝本进行制定,但“尸”被神主或神位牌取代了。祭天仪式,是封建国家的第一大礼,也是王室的特权,历代帝王都将祭祀与国家政事联系在一起,如皇帝登基、册立太子、册立皇后、皇帝出征和重大节日时,都会去天坛祭天。

传统酒文化,酒的祭祀作用,酒在祭天地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地上的神灵较多,且地上的神灵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除了祭祀地神、社神外,山林、川谷、丘陵供给民众生存需要的物资,对人们的生活有巨大的贡献,所以人们对山神(山鬼)、水神、石神、火神等地界神灵亦进行敬献。如农历七月十四日是瑶族主干支系盘瑶的传统“半年节”,节日当天每家每户包粽子,杀鸡备酒祭祀祖先和本地的土地神,并且邀请亲朋好友把酒言欢;八月八日为潮神诞辰,在古时候,沿江而居的人们在当日都会宰牲备酒祭祀潮神,祈求风调雨顺,不再坍江。

传统酒文化,酒的祭祀作用,酒在祭天地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祭祀的潮神:一是祭伍子胥,二为祭张老相公。明代张岱在《夜航船·荒唐部》中对“弄潮”记载道:吴王既赐子胥死,乃取其尸,盛以鸱夷之皮,浮之江中。子骨因流扬波,依潮来往。或有见其乘素车白马在潮头者,因为立庙。每岁八月十五潮头极大,机人以旗鼓迎之,弄潮之戏,盖始于此。伍子胥是吴国忠心耿耿的大夫,但是因为多次劝谏吴王杀勾践,远西施,被吴王赐死,并将其尸体抛入了钱塘江。但是倍感冤屈的他,死后魂魄不散,积累的怨恨化作了汹涌的怒涛,因而后人将伍子背当作浙江一带的潮神,每年在八月十五日浪潮最大之时,便击鼓迎接潮神前来享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