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送孩子到城裡的名校讀書,“上海小學生英語分享”就是答案

農村家長為什麼送孩子到城裡的名校讀書,“上海小學生英語分享”就是答案||由”放學之後“原創

近日一段短片上了熱搜,裡面是一位五年級小男孩,全程英語分享一家人抗疫故事。分享內容主要表達了他的許多家人都住在武漢,平時通過“快樂大家庭”群一起交流。在疫情期間。他的七位家人成了志願者,有的社區服務,有的為患者和醫護人員提供幫助。疫情還沒有結束,但相信勝利就要來臨,他希望大家的生活都能快些恢復正常,歡迎所有人都能到武漢嚐嚐美味的熱乾麵,登上黃鶴樓,和家人一起拍幾張有趣的照片。

為什麼送孩子到城裡的名校讀書,“上海小學生英語分享”就是答案

分享的內容本身可圈可點,也不是焦點,大家的焦點是那一口流利的英語,讓很多大學生、研究生都自嘆不如,那一口英語也絕非一朝一夕能練成的。大家都好奇這位同學來自哪裡?讀什麼學校?原來他來自上海,現在就讀上海一個高端民辦雙語學校。難怪農村的家長想進城,進了城和城裡的大部分家長一樣,還想進名校。以前一直想不通為什麼一定要進名校,看到那個小男孩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似乎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送孩子到城裡的名校讀書,“上海小學生英語分享”就是答案

01起點不同

每次回老家,看到老家孩子的英語水平,都感慨良多。現在大部分農村小學是沒有英語課的,只有部分鄉鎮小學高年級才有一兩節英語課,縣城裡的小學英語課大部分也是從小學中段開始的,而大城市或者說省會城市的英語課,基本上從幼兒園就開始了,稍微好一點點的民辦幼兒園,一週還有一兩節外教課。英語起點懸殊很大。同樣的五年級,農村可能還不會ABC。而城市可能已經有一口流利的口語了。

為什麼送孩子到城裡的名校讀書,“上海小學生英語分享”就是答案

02師資懸殊

筆者來自農村,清晰地記得上初一才開始學英語,而且英語啟蒙老師是物理專業畢業的,這不是笑話,這是現實。初二就開始教我們物理了。起點本身就晚了一點,又找個非英語專業的老師教英語,可想而知,英語能學成什麼樣子,更不敢張口說英語。而城市裡孩子,一開始接觸英語,都是專業的老師在教學。專業老師和非專業老師,教出來的孩子懸殊不是一點點。

為什麼送孩子到城裡的名校讀書,“上海小學生英語分享”就是答案

03環境不同

儘管大家都覺得讀書很重要,但是農村很多家長,是力不從心,一是本身沒有能力輔導孩子;二是也沒有精力輔導孩子。在思想上儘管也想擺脫“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可是在行動上遲緩了一些。對於讀書,大多抱著消極的態度,想讀,但是不相信自己孩子能學會。很多人也沒有正在的覺得讀書就很重要。而城市學習環境不一樣,絕大多數都堅定地認為讀書很重要。

為什麼送孩子到城裡的名校讀書,“上海小學生英語分享”就是答案

04教學質量相差大

同一張試卷,同樣的教材,城市的班級平均分比農村的班級平均分要高几十分,年級越高,懸殊越大。這種差距給校園教育、家庭教育、環境關係都很大。

05進城還不夠還得進名校

由於眾多的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很多農村的家長,只要有一點經濟實力,肯定想方設法往城市裡,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能把孩子送進省會城市學習就絕不會選擇地級市、這是總體趨勢。當然進城了還不夠,有能力有機會一定會想方設法衝刺名校。

為什麼送孩子到城裡的名校讀書,“上海小學生英語分享”就是答案

衝刺名校的家長中有兩部分是主力軍:一種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希望孩子越來越好;二是非本地人,家長們為了能在這個城市立足,吃了太多的苦。尤其是的自小在農村長大的家長,知道農村是多麼的辛苦和不易,不希望孩子再去吃那種生活的苦,所以拼命的往名校送。送名校並非要孩子能揚眉吐氣、光宗耀祖,而是不希望孩子再像父母那樣,吃那麼多生活的苦,希望讀書來改變孩子的命運,希望孩子有一個幸福的未來。

為什麼送孩子到城裡的名校讀書,“上海小學生英語分享”就是答案

結語:“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人之常情,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如願以償。同時希望有能力的情況下,幫幫農村的孩子。

感謝大家點贊+分享+關注+評論。更多內容,持續分享。(如果覺得有幫助,建議多評論和分享,這樣才會幫助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