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五四运动有什么看法?看看他在《祝福》里是怎么说的

我们先挑出这篇小说里的几对关系,讨论一下这些关系中各要素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产生了具有怎样的意义。

一、鲁四老爷。鲁镇的乡绅。1.他和鲁镇:他不仅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也是中国广大乡村的实际统治者。作者主要是批判。2.他和他的书房和他的四书集注:封建礼教的精神核心和基础,封建专制的根本和核心是封建礼教。3.他与他所大骂的新党:新旧思想的严重冲突,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维护者。4.他和祥从嫂:他决定着祥林嫂是否能够碰祭祀品,他是鲁镇的实际支配者。

鲁迅对五四运动有什么看法?看看他在《祝福》里是怎么说的

二、祥林嫂。祥林的妻子,农村被封建礼教毒害而死的妇女,她无名无姓。1.她和鲁镇:祥林嫂每次逃跑都回到了鲁镇,死在了鲁镇,说明她无论如何都逃不出封建社会的魔爪,注定了她悲剧的必然性。 2.她和贺家坳:逃脱鲁镇可以获得暂时的幸福,但最终还是回到鲁镇,说明封建专制已经渗透到了即使很偏僻的农村,封建礼教已是根深蒂固,中国广大的农村是中国封建礼教的根基。 3.她与阿毛、与捐门槛:阿毛的死和捐门槛后仍不能祭祀品,祥林嫂的所有希望破灭,没有任何未来,自我救赎的幻灭。封建迷信与封建礼教纠缠在一起。祥林嫂为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支配而不自知。4。她和鲁镇的人:祥林嫂被围观,祥林嫂的倾诉可以说是一种自救,但这种自救被堵死;鲁镇的人冷漠甚至残忍。5.她和家人:祥林嫂被围猎、驱逐,家人对祥林嫂能够处置在于他们有是封建礼教的依据,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的自觉执行者,意味着祥林嫂的悲剧是由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所造成的。

鲁镇的妇女(祥林嫂处于同一地位,同类人)与祝福:妇女的地位,妇女在祝福的活动中表现得快乐,说明妇女们受了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浸染过后而不知,而成为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自觉忠实的践行者,表明思想启蒙的艰难。

三、“我”。我是小知识分子。1.我与祥林嫂:“我”是小知识分子,不能理解也解救不了中国的妇女,更别说农村思想的根本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显得束手无策甚至惊慌失措。2.我与“祝福”:“我”对祝福,只是冷漠地旁观,没有批判精神,坚定的立场,缺乏深入的思考,说明“我”这样的小知识分子不可能认识到当时中国封建农村积贫落后的思想根源。面对祝福之夜,作为作者的“我”感到了悲凉甚至悲伤。3.作为作者的“我”,在面对鲁镇的人与事,对中国封建农村的思想问题有深刻的思考,但却找不到具体解决办法,自己也没有勇气亲自去实行,而倍感困惑、忧虑、迷茫和无奈,认识到了知识分子的局限性,也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性,感到了虽有同情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

鲁迅对五四运动有什么看法?看看他在《祝福》里是怎么说的

鲁迅通过《祝福》,如果只是为了批判封建礼教或者说只是向我们揭示三纲五常对中国妇女的禁锢,则这篇小说的意义就远不够深刻,其价值也不仅在于此。鲁迅在写于1933年的5月5日《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谈到自己创作小说的目的:

“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个”改良这人生“就是改造人们的思想,破除封建思想,特别是封建礼教,这就是启蒙。通过本文,鲁迅告诉我们,封建专制的思想根基是封建礼教,是封建思想,其现实根基是广大乡镇。这篇小说发表于1924年2月。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在五四运动发生的5年之后,广大的农村仍然存在着象鲁四老爷、祥林嫂这样的人和鲁镇这样的地方,结合《药》《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小说的内容,鲁迅小说批判现实主义的启蒙特征就显得极为突出。

但是,作为作者的”我“,就好比一个医生,他看到了病根,但却开不出行之有效的药方。即使启蒙的药方,在鲁迅看来,到底怎么去实施,哪些人能够胜任,象小说里的”我“,还有作为作者的”我“能够胜任吗? 他是持怀疑态度的。

鲁迅对五四运动有什么看法?看看他在《祝福》里是怎么说的

鲁迅通过祥林嫂的悲剧人生,意在把这些”意思传给别人“(《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个”别人“应当是那些力图拯救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仅仅康梁维新、辛亥革命不彻底,而且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思想运动影响所及仅限于当时城市的知识阶层,限于那些受过新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而对于广大农村的妇女、乡绅、农民等影响是极其微弱甚至没有任何影响,中国的农村仍然是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统治的王国,思想启蒙任务仍然没有完成。这里暗含了鲁迅对五四运动的反思,这是他不同于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深刻性所在。

《祝福》的另一个深刻性还在于:解决中国落后的关键是中国的农村,封建专制的根基——以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为代表的封建思想,是在广大农村,而不是城市,思想启蒙必须深入农村,打破乡绅阶层统治,解放农民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解救中国。

面对五四运动,鲁迅表现得很冷静,更多的是关注着,而写作让他看得更广更深刻也更远。他为什么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五四运动中去?思想启蒙在后来的很多社会运动中得到彻底解决了吗?鲁迅又为什么没有完全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其它社会功能极强的主义?基于思想启蒙的立场,他很犹豫,很矛盾,甚至是痛苦的。鲁迅对封建思想读得太透彻,这恰恰让他更加痛苦。他除了沉下心来呐喊,似乎不想也不愿意再做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