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学的咏春见解 黄淳梁咏春体系 附咏春高手笔记

武学手札 | 林文学的咏春见解 黄淳梁咏春体系 附咏春高手笔记

京武功夫如是说:

原来林文学是讲手王黄淳梁的高徒。

据说林师傅跟随黄淳梁学习咏春拳超过15年和为他的武馆之总教练6年。

1978年,林师傅击败了所有的挑战者赢得香港自由搏击冠军。因为这场竞赛的胜利他被授予了雕刻"咏春"二字的金币奖章,并获得他的同门和其他门派的尊重和敬佩。 (译者注:直到现在林师傅每天还是戴着这"咏春"金币做成的项链)

林师傅也是一个有成就泰国拳击手,并在九十年代初期往往担任在香港泰拳比赛的裁判。林师傅已经教咏春拳功夫和泰国拳20多年。他也很荣幸担任1991年香港咏春拳体育会的董事(President)。

以下摘录林文学对黄淳梁的咏春体系理论及其弟子的格斗笔记!

(一)武学见解

  林师傅叙述了黄淳梁/林文学咏春拳系统有5个主要部分的研究。

这些部分将学生在咏春拳培训整个过程中学习的技术进行大的分类,给予了的整个咏春拳系统全面的架构。此外黄淳梁/林文学咏春拳系统也教导木人桩,六点半棍和八斩刀。

  5个主要部分如下,并详细说明每一项:

  1.过手-手法(手,拳,掌,肘,肩)技击招式

  2.控制法(Closing)-(站立的)封手,抓,拿,,摔法

  3.步法/脚法-踢法和腿的破坏

  4.推法-单手和双手发放/弹射

  5.拉法-外部,内部和旋转发放/弹射


1.过手-手法(手,拳,掌,肘,肩)技击招式

最有名的咏春拳招式属于过手这一种类,这些动作最常见的黐手中。过手技术通常着重于获得与对手的四肢产生接触,然后利用这接触做为桥梁,以获得侵入目标区,这桥梁可以是对手提供的或咏春拳手所创造。

头部和颈部是首选的目标,次要目标在对手的上部和下部躯干的中线。过手所用的招式取决于各种的情况,通常执行时会同时结合进攻/控制和防御行动。

林师傅描述各种咏春拳招式为一个的武术自助餐,每个学生是由老师带领着体验形形色色的武术菜肴。仔细选择,而不是匆匆忙忙的过程中,慢慢享受武术菜肴,然后彻底消化。当学生成熟时,他/她也准备好一个咏春拳技术工具箱,充满了最适当的行动,面对当时刻的需要。也许最重要的因素,改变了学生的工具箱成为一个有效的战斗系统的是黐手。

黐手是咏春拳的公开的秘密的,让咏春拳手成功运用,结合和不断变化从一个招式到另一个招式。黐手被视为是咏春拳的灵魂,在其高阶的形式是一个自由的敏感性的练习,最好的训练是学生不仅是学习如何打击对手,而且也涉及如何感觉和控制其攻击动作。

黐手让学生有机会获得使用咏春拳技巧的经验,仍然能够带着相同数目的牙齿回家。黐手不只是学习掌握肢体动作,它也是成功训练咏春拳所必要对心理和情感至关重要的培育。这概念必须被理解和应用,如果要真正理解高层次的概念和其将变自己的,如"身心合一"(身体和精神的统一,思想和行动统一在一起)。

2.控制法(Closing)-(站立的)封手,抓,拿,,摔法

林师傅说,每个人总是要在同一的道路发展;必须熟练每个训练步骤,一点也无例外。如果学生希望达到咏春拳高峰,他/她必须掌握的不仅是肢体方面的,但他/她也需要自己的掌握心理和情感的

黄淳梁咏春拳下一个部分称为控制法(Closing)。控制法所有各方面的培训,是学习如何进入,占领和控制对手的位置。控制法还包括抓和拿住敌人技术,类似擒拿术。控制法最终使咏春拳手能够超越对手的三关(手腕,肘和肩),阻止他的行动,并占据了他的位置。

控制法技术重点在搞乱对手的平衡,打破对手正对你的能力,化掉他正确的结构产生的力量。控制法可使用一个动作做抓住对手,或添加其他技术,如打断腿,摔法或发放。控制法,连同所有其他非打击招式,是在林师傅的咏春拳称为辅助的动作。林师傅是指出辅助的动作,通常不会被用来发动攻击,而是使用在主要的攻击之后。因为辅助的动作,如控制法,不是咏春拳的主要特点,主要特点是攻击和使你的对手无能力攻击,辅助的动作只会在我们的首要攻击能力外增加另一个进一步控制和多样化的层面。辅助的动作如控制法仅在机会出现时才使用的,在迅速变化和近距离的黐手或街头打斗中在机会出现时自动作出的反应。

3.步法/脚法-踢法和腿的破坏

步法/脚法是了解完整的空手格斗的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些技术在黄淳梁咏春拳包括了步法,封脚加上发放,摔法,腿的伤害,当然还有踢。脚法/脚法步法是透过训练腿部力量,协调,还有特别是平衡。咏春拳踢的力道是和手打力道一样,因为它来自相同的身体结构性调整与地面。踢的攻击目标往往是膝盖和脚踝,以及腹部,髋关节和躯干的下半部。踢的用法是透过不懈的练习和黐脚的训练。

黐脚是一个脚敏感度的训练;这一训练发展协调性,时间点的选择和准确性。腿攻击可作为单独的技术,执行独立的攻击行动,或作为战略性攻击的一部分来扰乱对手和造成对手身体的不平衡。

咏春拳有一个说法: "手动,腿也动。腿动,手也动",到最后手和腿是一起行动的如阴和阳是一起的。看到咏春拳高手表演这些类型的腿攻击行动,是一次让人谦卑和恐惧的感觉到咏春拳踢法和步法技术的直接和残酷性。

4.推法-单手和双手发放/弹射

5.拉法-外部,内部和旋转发放/弹射

黄淳梁咏春拳接下来的两个概念是推法和拉法。这两个概念的相似处在它们同样被用来破坏和削弱对手的平衡,结构和根基。从而削弱他的发力和有效的搏斗。推和拉也削弱对手的能力替自己反击,摧毁他接着行动的机会,并让他容易受到我们的攻击。推和拉是与其他类型的技术组合使用,如封手和摔法,破坏对手的平衡,或者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位置。

当我们面对一个更高大和更强有力的对手时,这些推和拉的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战斗时,因为这些技术能对手的身体移动和失去平衡,从而夺走好的结构产生的力道。当我们面对多人攻击时,推和拉也非常重要的,利用这些技术创造人肉障碍,盾牌和武器。这些技术也可用环境来当您的武器,将你的对手砸向在您的周围地区可使用的东西。

推法和拉法的不同处在推法被看作是一种控制的动作(需要一定程度的技能),而拉法被看作是一种机会的动作(当机会出现果断地采取行动)。

武学手札 | 林文学的咏春见解 黄淳梁咏春体系 附咏春高手笔记

黄淳梁/林文学咏春拳系统也教授木人桩,发展的结构性的力道和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力道。身心合一的概念是在这里促进(思想,身体和精神的统一行动),每种招式的应用皆以冷静和有审慎的目的。

林师傅往往指木人桩是你的第二个教练,自然地帮助你有正确的结构和培养恰当的时间感和使用适当的角度。咏春拳练习者打木人桩时最好是想像在实战情况,这是被称为与假想敌人对练。

此外,林师傅的咏春拳训练,包括六点半棍的教学,也称为龙棍。训练六点半棍可作为武器,并可作为训练内力的工具。为了训练的效果,六点半棍长为九英尺而且用最重的木材制造。学会六点半棍之后任何像棍的东西可作为武器。使用六点半棍需要好的能力控制这武器。它的应用极相似咏春拳的空手的手法,六点半棍是靠正确的身体结构和侧重于控制对方的中线极;而不是追他们的武器。

最后,林师傅教八斩刀作为培训的工具和武器,这个学习是保留给最后阶段的训练;这是因为学生需要能驾驭空手的技术后,他/她正确地使用刀。双刀的招式几乎完全依赖咏春拳空手的技术。

双刀的训练和使用并不像六点半棍取决于正确的身体结构产生的力道,而是靠如何充分运用刀锋利的地方和招式的应用。

  

(二)

  格斗中最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攻击比防守更重要

  先发制人,后发则制于人

  格斗人后出招唯一的原因就是:

你是高手,你比对手了解更多,你知道他不可能赢你

  第二件事情:攻防要在同一时间

  二手控制一手,或一手控制二手

  第三点:总给自己留一个夺回有利位置的机会

  控制对手的手为自己创造机会

  为接下来的攻击手法创造机会

  这部分需要角度、力量、速度和配合的协助

  第四点:气势

  如何得到--稳、准、劲

  速度要快、动作要完美、结构要稳定、出拳要有力全部集中到一个动作

  第五点:原位打

  在相同的位置发出攻击动作

  第六点:打击薄弱点

  或创造薄弱点。他一部分受伤就打一部分直到战斗技术

  第七点:控制动作和时机

  这七件事是刚开始接触咏春要学会的


  训练中有以下10点:

  一、击倒对手最好的形式只有两种:坐马转腰、上马搭步

  二、直线出拳的优点

  1、打斗中直拳有力

  2、容易造成伤害使对手受伤

  3、直拳的爆发力

  4、直拳速度更快

  5、直拳可以从任何角度出拳

  三、双手的攻与防

  前手拳通常是用于接近、追击、截打

  前手干扰、格挡、协助,后手KO

  四、前手拳的用法

  1、干扰你的对手

  2、诱捕你的对手

  3、在格斗中起到协助作用

  4、连消带打

  5、以攻带防

  6、追击

  7、打击薄弱点

  前手拳KO的三种机会:

  1、对手中门大开

  2、打击他的要害点

  3、我强敌弱

  五、后手拳的用法

  1、后手拳很有力

  2、击倒对手

  3、即使你失误了也能把对方吓一跳

  4、跟随出拳,后手直拳随时跟上前手直

  据说,这是林文学的学生在听讲座时,做的笔记,你怎么看?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的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