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哲學家是挖掘生命的內在意義,知道真相後依然熱愛生命

真正的哲學家

在尼采看來,“一個真正的哲學家,他不僅必須是一個大思想家,而且也是一個真實的人。做一個真實的人,是成為哲學家的首要條件。”

書中列舉了一個事例,對真正的哲學家和偽哲學家進行區分。一個人是靠哲學謀生,掛著教授頭銜,高踞哲學講壇,讀書破萬卷,熟記前人思想,可謂學問高深。另一個人只是流浪漢,他只讀過幾本哲學書,生性敏感、熱愛人生,整天思考人生的大問題,探索生命的真諦,不讓他做等於叫他去死。

有人問尼采,得到的回答:“後者才是真正的哲學家。”

真正的哲學家是挖掘生命的內在意義,知道真相後依然熱愛生命

看到尼采的回答,讓我想起周國平老師文章中的另一個故事。說的是佛招弟子,應試者三人:一個太監,一個嫖客,一個瘋子。

佛問太監:諸色皆空,你知道嗎?太監說:我從不近女色。佛說:不近諸色,怎知色空?佛問嫖客:悟著不迷,你知道嗎?嫖客說:我享盡天下女子,對哪個都不迷戀。佛說:沒有迷戀,哪來覺悟?最後輪到瘋子,不等佛問,瘋子悽聲哭喊:我愛,我愛。佛最終收瘋子為徒,開啟他的佛性,終使他修成正果。

以上兩個故事說明,真正的哲學家必定有一顆求實好奇的心。他不一定要滿腹經綸,而是喜歡思考人生一些大尺度的問題,並且有追根溯源、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

他對人真實,因為心中藏著真愛。他喜歡撕開事物的外衣,直面真實的存在。即使對自己也毫不手軟,這體現了生命的強烈意志和探索精神。

真正的哲學家是挖掘生命的內在意義,知道真相後依然熱愛生命

只有真實的人,願意與自己,與自然,與整個宇宙赤誠相見,並且能面對自己的缺點,尊重自然和生命的基本規律,才能抵達哲學思想的本質。思考在一個人的成長期間起決定性作用,不僅能找到事物與事物的因果關係,也能通過思考把一些原本不相干的東西聯繫起來。

上文故事中的流浪漢也好,瘋子也好,他們與世俗的人最大的不同是,不刻意掩蓋或者隱瞞一些東西,他們活的簡單真實。他們不是置身事外,而是身在其中,他們對這個世界,對周圍的人,對自己充滿著濃烈的情感和好奇。

真正的哲學家不但要挖掘生命的內在意義和真相,而且在知道真相後依然熱愛生命。

孤獨、無聊和寂寞

尼采對於這三個看上去極其相近的詞語,有他獨到的理解和區分:最孤獨的心靈,往往蘊藏著最熱烈的愛。孤獨是一個值得理解的心靈尋求理解而不得,它是悲劇性的。無聊是一個空虛的心靈尋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戲劇性的。寂寞是尋求普通的人間溫暖而不得,它是中性的。

真正的哲學家是挖掘生命的內在意義,知道真相後依然熱愛生命

縱觀古今中外,那些大思想家,大哲學家,哪一個不是在孤獨的狀態中才頓悟人生的真理?哪一個不是心懷天下,對事業、對周圍的人、對國家,甚至對整個人類充滿最強烈的情感。只因為他們已走太遠,超出常人能理解的範圍,他們對生活,對生命、對自然,以及之間的關係,已經站在一個新的高度

普通人無法理解他們的想法,他們敏感的神經總能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想法、觀點和思路,以至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所以無論從心理上,還是從整個關係中,他們想要表達想法,大多數時候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能理解他們的唯有他們自己。但他們卻天生具有一種表達的慾望,如果找不到一個可以宣洩的對象,在巨大的焦灼中,他們會癲會狂,所以才被正常人認為是瘋子。

思想家、詩人、哲學家、科學家,這些人一生大部分時間處於孤獨中。總的來說,孤獨成就勤于思考,勤於探索的人。因為天才的出格,有時也會被人們歸到瘋子的行列。所以孤獨在某些方面製造悲劇,可以說孤獨本身就是一種悲劇。

那些思想家、詩人、哲學家和科學家,最終有所建樹,離不開上帝最好的饋贈,拋給他們一個悲劇式的生活,讓他們孤獨中探尋活著的意義。

真正的哲學家是挖掘生命的內在意義,知道真相後依然熱愛生命

和孤獨比起來,無聊就成了一個虛榮的小女人。她渴望繁花似錦,她擁抱讚美和掌聲,她喜歡把自己置身於別人的目光中,她總是從外在尋求自我的價值。得到外界的肯定時,會心高氣傲,沾沾自信。備受冷落時,心灰意冷,鬱鬱寡歡。

無聊的人是虛偽的孤獨者,他們內心其實懼怕孤獨,渴望世俗的繁華,渴望活在各種關係中,活在燈火通明中,活在各種歡聲笑語中。這類人靈魂是空虛的,他們享受不了孤獨的大餐,所以也就無法從內發掘和喚醒自我的意識。

如果說寂寞是介於孤獨和無聊之間,那寂寞就是因為外部環境以及自身條件,而無法活在一段真實的關係中。得不到時卻常常渴望,接近於病態式等待。他們不主動出擊自己爭取,而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傷感中。

孤獨者雖然身體是孤單的,但精神是充盈的,他們獨處時,會領略一個人的風景。而寂寞是在等待中沉寂。寂寞的人眼中沒有風景,即使有,都是別人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