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三圣何足道

在中国古代能够称为圣人的人并不多,比如孔子被称为孔圣人,关羽被称为武圣人,到唐朝时期,皇帝喜欢自称为圣人,在李治与武则天共同执政时期,被称“二圣”,到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国俘虏的时候,岳飞打出的旗号就是“迎回二圣”。

而在金庸武侠中,何足道一个人就敢称“三圣”,可见其自负到什么程度,虽然名号是别人冠的,但是他依然很受用,为了表示自己谦虚,还改名叫何足道,意思是自己被称为西域第一,没啥了不起的。

昆仑三圣何足道

在金庸武侠中,何足道倒是有点像东邪黄药师,都是喜欢琴棋书画这样的文艺青年,而且都很自负,明明想要当天下第一,却还要表现出不在意的样子。

作为接替欧阳锋在西域地区武学扛把子的少年,何足道在遇到武学瓶颈的时候,到中原武林去开开眼也未尝不是一件展示自己武功的机会。

当时正好遇到从少林寺偷走《九阳真经》,逃到西域后与同伴发生争抢最后奄奄一息的伊克西。伊克西在临终之前,良心发现,决定把《九阳真经》还给少林,就让何足道给少林传一句话,就是“经在猴中”,大概是由于何足道是西域人,没有听清楚,理解成“经在油中”,于是何足道带着这句奇奇怪怪的嘱托到了少林,趁机也想领教一下功夫。

昆仑三圣何足道

由于地域文化不同,昆仑三圣的领教,被少林寺理解为踢馆,郭襄的出现,让何足道一见倾心,更想要在郭襄面前表现一番,阴差阳错之下爆发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比试,按照他的预想是横扫少林,然后俘获郭襄的内,从此人生走上巅峰。

这场比武,如果抛开神雕后期的伪五绝,应该算作是西域武林与中原武林的正式对决。

有一说一,在挑战少林寺这块,何足道的表现还是很惊艳的,作为天下武学正宗的少林寺竟然无一人能够抵挡住何足道,直到无意中习得九阳真经的觉远大师的出现,严格意义上来讲,觉远大师不能算作是少林寺的武力担当,何足道应该是横扫了少林的。

金庸喜欢用这种反差描写来刻画戏剧冲突,比如在西域神一样的人物,到了中原连少林寺的一个打水和尚都打不过,这才有意思。

昆仑三圣何足道

可以说,何足道在神雕后到倚天前的这个时间段中,应该算是年轻一代中顶尖的新秀,只要神雕的五绝一死光,妥妥的超一线一样的存在,在郭襄和张三丰开宗立派之前,何足道应该算是天下第一的水平。

然而,金庸武侠世界其实是一个动态的世界,就像几次华山论剑,每次的天下第一都不是同一个人来说,人的武学还是逐渐成长的,昆仑三圣当时虽然年轻,但是后劲增长不足,最后在巅峰时期,实力应该是不如郭襄和张三丰的。

当然,除了个人武功有变化外,实际上门派的武功也是动态变化的,何足道横扫少林的这个节骨眼很好,正是少林寺最虚的时候,我们知道少林寺在《天龙八部》时期就已经是天下第一门派,然而在射雕和神雕中,却丝毫没有少林寺的影子,反而是全真教成为天下第一门派,丐帮始终活跃,少林寺去了哪里呢?难道少林寺还不如丐帮?

昆仑三圣何足道

应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少林寺销声匿迹了,为何会销声匿迹呢?按照倚天中的说法是,当时少林寺中有一个在厨房中烧火的头陀偷学武功,后来竟然重创少林多名高手,逃到西域,开创金刚门,经此事件,少林寺内部也四分五裂,其中少林罗汉堂的苦慧禅师出走西域开创西域少林,使得少林的处境更为艰难,这样就是几十年都没有影响力。

所以,何足道去挑战少林的时候,也是少林的虚弱期。

但是何足道回到昆仑后,虽然开创昆仑一派,但是影响力实在有限,昆仑虽然也是六大派之一,但是在实力上,少林、武当、峨眉属于上三派,昆仑、华山、崆峒属于下三派。

之所以会有这番变化,主要原因还是得益于《九阳真经》的传播,如果说射雕和神雕天下武学的基础构架是《九阴真经》,那么倚天时期的武学构架就是《九阳真经》。

昆仑三圣何足道

在世纪新修版中,一位斗酒僧从王重阳手里借得《九阴真经》一看,结果就创出了《九阳真经》,伊克西和潇湘子虽然将此经偷走,藏入猴的肚子里,却并没有使得《九阳真经》失传,背会《九阳真经》的觉远大师的表现就惊到所有人,两次出场,一次是在华山之巅,惊到新华山五绝;第二次出场是在何足道技压少林时,以一己之力击败何足道。

可见《九阳真经》的实力还是很可怕的,在觉远大师圆寂之前,曾背诵《九阳真经》,当晚郭襄和张三丰、无色大师都在场,他们三人根据吸收的不同,再加上自己所悟,最终都以此创立“少林九阳功”“武当九阳功”“峨眉九阳功”,少林得以重振雄风,新创立的武当和峨眉可以比肩少林,最终奠定了倚天时期六大派的基础。

这些都不是何足道自己一个人在西域所能创造出来的,尤其是何足道输给觉远后,发誓从此不踏入中原武林一步,实际上这是一个对自己武功成长不负责任的誓言。

何足道最后吃亏就吃在,自己在西域没有高手切磋,无法吸收新的武学,不能交流,最终被中原快速发展的武学生态所超越。

昆仑三圣何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