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子”的故事

孙思邈开始行医时,运气很不好,为人看病,十治九不愈,常常闷闷不乐,于是云游天下遍访名医,提高医术。有一年,他又云游回到了阳翟老家(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天夜里,怏怏入睡,梦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对他言道:“莫上愁,等到扁担开花,你夫人的脚长到十四五斤了,运气就会好转。”说罢便飘然而去。孙思邈醒来想想实在荒唐,扁担怎么会开花?老婆的一双小脚别说十四五斤,就是四五斤重也长不了,恐怕一辈子也难转运了,他更加郁闷。但是为了生存,依然靠采药卖药艰难度日。

“焖子”的故事

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雪,孙思邈也没采药也没卖药,心中着急,天刚晴了两天,就和夫人一起挑上扁担出门去采药,雪刚刚融化,土路上泥泞难行,当走到禹州城北八里岗时,一个趔趄不小心,扁担竟戳破了夫人的棉袄,破棉絮沾在了扁担上。他夫人埋怨道:“不让你出来非要出来,这下好了,我的棉袄被戳破了,双脚也粘满了黄胶泥,越走越重,哪一只都有七八斤重,拖不动啊!”孙思邈一听,突然想起做的那个梦,心想一只脚有七八斤重,两只脚不正是十四五斤重吗?看看扁担上沾的破棉花,不正是扁担开花吗?难道梦真是神仙点拨他吗?于是他高兴地说:“好哇,老伴走吧,我该时来运转了!”

“焖子”的故事

果然没走多远,快到一个村口时,迎面抬来一口棺材,后边跟着一群哭哭啼啼送葬的人。孙思邈近前一看,顺棺材缝向外滴血,断定人还没死,就拦住众人说道:“你们怎么抬个活人去埋?”众人不解。孙思邈十分肯定地说:“说是活人就是活人,你们看滴出的血是鲜红的。不信开棺一验。”主家一听,赶快打开棺材,孙思邈一看,原来是一位怀胎十月的孕妇,婴儿是“抱心生”,致使母亲疼昏过去,于是他便掏出银针,照孕妇腹部扎了下去,不一会儿婴儿便呱呱坠地,产妇也很快苏醒过来。一时,丧事变成了喜事。

“焖子”的故事

主家感激涕零,把孙思邈夫妻请进家中,当作恩人跪拜。孙思邈救完人命,心中畅快,顿觉一阵饥饿,主家赶快去做饭,可是家中几日因孕妇难产,一家人手忙脚乱,没有什么可吃的。主人突然想起前几日正下粉条,有几盆捞出没来得及浴粉挂杆,也许还能熬菜吃。

但当主人看到时,傻了眼,盆里的粉条已变成作一团。没有办法,主人从盆里挖出一块,用刀切成薄片,掺入葱姜蒜进行烹炒。主人诚惶诚恐地端出来让孙思邈吃,孙思邈夹入一块放入口中,焦香无比,问道:“此乃何物,竟如此可口?”

“焖子”的故事

主人一看孙思邈觉得好吃,便说道:“恩人,实不相瞒,家中实在没什么饭菜,这是几日前没有挂起的粉条,焖在一起,成了一团,我只好切成薄片,烹炒了一下,也不知它叫什么?恩公,想必您与此物有缘,就给起个名字吧”

孙思邈想了想,说道:“早就听说咱阳翟粉条好吃,没想到无意间焖在了一起,也是一道美味呀,就叫焖子吧。”主人看孙思邈吃得很香,也夹起一个品尝,真是好吃极了。消息竟然不径而走,禹州百姓争相效仿做焖子。

“焖子”的故事

从此,阳翟不仅生产粉条,而且生产焖子,民间也就多了一道菜,叫香煎焖子。孙思邈一针救二命,名声大振,就在阳翟定居下来,焖子更是随着他的名声传遍阳翟,成了平民百姓口中的一道美食,一直沿食至今。

“焖子”的故事

作者:张晓辉,禹州市人,河南省民协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协会会员、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类传承人、热爱剪纸艺术,曾在省内外的剪纸大赛中获得较好成绩。其代表作《八十七神仙卷》获得中韩民间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