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95後”志願者馬麗:像爸爸媽媽那樣為城市多做點

“很多居民都問我,

你年紀那麼小,

怎麼想著做志願者?”


“其實,剛開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直到那天看到涼山救火英雄的採訪,

他說‘這個時候一定要有人站出來’。

我想,作為當代大學生,

這個時候,我必須站出來。”


武昌“95後”志願者馬麗:像爸爸媽媽那樣為城市多做點

武昌“95後”志願者馬麗:像爸爸媽媽那樣為城市多做點


4月15日上午,“95後”大學生志願者馬麗,像往常一樣在社區為居民服務。馬麗是武昌區白沙洲街城南社區居民,是武昌首義學院大二學生。


疫情防控期間,她的父母都在一線工作,她偷偷報名參加社區志願者。1998年出生的她,是城南社區志願者中年紀最小的,到現在已連續戰疫近60天。


小區裡有位“留守爺爺”,因為疫情家人都困在外地,家裡只有他一個人又不會做飯。為了照顧爺爺北方人的口味,除了經常幫他“代購”,馬麗還把家裡的餃子和肉丸也送了過去。有時她又會帶去豆腐和水果,讓老人家營養均衡。


“每次來爺爺家免不了拉幾句家常,爺爺總覺得會給我們添麻煩,從來不主動提要求,只是每次我來時他總會搬個板凳,雖然他嘴上沒說,

但是我知道我的到來給他的生活帶來了暖意,我們會讓他的春天一直都在。”馬麗動情地說。


武昌“95後”志願者馬麗:像爸爸媽媽那樣為城市多做點


其實,疫情期間奮鬥在一線的不只有馬麗,她的父母也一直工作在一線。


2月份,疫情壓力縈繞著武漢,不少商販關門。馬麗的父母一直在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堅守著,他們深知民生保障的重要性,必須有人肩負起市民們的“菜籃子”“米袋子”的責任,讓老百姓吃上平價菜、愛心菜。


那時的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是除醫院外,人口流動最多的地方之一,武漢市的各大商超在這裡進貨,外省送的愛心菜在這裡交接,無數的食物從這裡送了出去,無數的愛與責任從這裡傳遞出去。


“其實爸爸也很怕病毒,可是他還是會去大市場,因為他知道那時的武漢最需要什麼。我知道,在疫情期間,正是因為有像爸爸這樣無數堅守崗位的平凡人,醫護人員才能放心地與疫情抗爭。”馬麗說,“前幾天,爸爸發消息讓我在家多鍛鍊,殊不知我現在扛四五十斤的大白菜都不是難事了。”


“雖然怕把病毒帶回家傳染給我,一直在工作的爸爸媽媽不常回家。但是他們不知道,我早已偷偷報名參加社區志願者了,我要像爸爸媽媽那樣站出來,一起為這座城市做點什麼……”馬麗堅定地說。


來源 | 經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