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被討厭的勇氣

預計閱讀時間: 8 分鐘

被討厭的勇氣豆瓣 評分 8.6

萬維鋼 專欄 解讀

本書以“青年”和“哲人”對話的形式,將阿德勒的哲學逐漸滲透於話語之中。

岸見一郎,哲學家。1956年生於京都,現居京都。高中時便以哲學為志向,進入大學後屢次到老師府上進行辯論。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研究系博士課程滿期退學。1989年起致力於研究專業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

讀書筆記-被討厭的勇氣

畫外音:

就是好,值得分享

https://github.com/wangcy6/weekly/tree/master/book 可提供下載閱讀

大綱

讀書筆記-被討厭的勇氣

解讀1- 這是強人的生活哲學

人生的三個追求,也叫三個維度

第一,人都想要進步。

你看到一個好東西和不好的東西,自然就更想要那個好東西。你現在錢少,自然就想擁有更多的錢。

第二,人都追求幸福。

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讓你感到幸福,而一切煩惱的根源也是人際關係。

第三,人都追求自由。對自由追求到什麼程度,這是區分強人和弱者的唯一標準。

畫外音:

在追求 進步、幸福、自由,強者和弱者採取2中截然相反的路線

弱者的路線,是先實現進步,才能換來幸福,對自由沒有特別的要求 —— 也許自由只是幸福感之一,是進步的結果。

在現實生活中卻很難實現,沒有各種鍛鍊機會進步呀讓你進步呀。

舉例

例子1

有個人,從小受到父母的虐待,他長大以後性格就很扭曲,以傷害別人為樂,結果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弗洛伊德會說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不幸的童年毀了這個人。弗洛伊德這個說法,叫做“決定論”。

那咱們想想,弗洛伊德等於是說,人其實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 —— 你的命運由外界的設定決定。

如果你童年不幸,也許你就應該犯罪。一切都是你家長的錯。

阿德勒不承認這個說法。阿德勒認為這個人之所以性格扭曲,是
因為他出於某種目的,主動選擇*這個扭曲的性格。不幸的童年只是他的藉口。阿德勒這個說法,叫“目的論”。

例子2

比如有個女孩,一和陌生人說話就緊張、臉紅,說自己有社交恐懼症,
始終不敢向心儀的男生表白,內心非常痛苦,

來找阿德勒做心理諮詢。阿德勒會告訴她,愛臉紅的毛病是她自己的選擇。

為啥呢?

因為對這個女孩來說,被別人拒絕,是比臉紅更可怕的事情!害怕表白被拒絕,又不願意承認自己不敢表白,

所以才發明了臉紅的毛病。這樣她就可以說服自己,“我要不是有社交恐懼症就會去表白,就會得到愛情。”

畫外音:

這個社交恐懼症不是假裝的,事實上女孩一說話真的臉紅 —— 但是,這仍然是她自己的選擇。

人總是戰略性地選擇某個情感,來達到別的目的。

例子3

你去餐館吃飯,服務員失手把菜湯灑在了你褲子上。

你大發雷霆,指責服務員。事後你可能還挺後悔,說哎呀我當時好像有點沒風度。

但是阿德勒會說,發怒是你主動選擇的。

為什麼要選擇發怒呢?因為你想通過發怒,去控制那個服務員

那你說不可能!當時時間那麼短我怎麼可能想這些!岸見一郎是這麼解釋的

比如現在有個媽媽正在怒氣衝衝地罵她的女兒。

這時候來了個電話,媽媽一看是女兒的小學老師,馬上就和顏悅色地和老師說話。五分鐘後放下電話,媽媽又接著對女兒發火。

這個場景,你不陌生吧?

那好。如果怒氣是不可遏制的,那媽媽變臉為什麼那麼快?她並非是遏制不了怒氣。

她是把發怒當做控制別人的手段。

有的人說從小性格孤僻,害怕外面的世界,所以不敢出門只能待在家裡,這是他的性格悲劇嗎?不是。

他也知道孤僻的性格不好,但是這個性格對他有利 —— 有了這個性格,

他就有了不出門的理由,他就可以一直得到父母的照顧。

畫外音:

弱者很善於把過去的不幸和性格的缺陷當做武器使用。

他會抱怨這些不幸和缺陷,但是他需要不幸和缺陷。

他拒絕改變。

但是改變生活方式是有風險的。他已經習慣了自己的人設,別人怎麼對他,他有充分的預期。他沒有勇氣改變。

解讀2 - 要想成為強人,你必須成為自由人

  • 什麼是不自由

我如果如何如何,就會如何如何,所以我要這麼做。

康德說,

凡是出於傾向性的,就都是不自由的 —— 也是不道德的。

它具有“如果……就……”的特點。

為了生存也好,為了利益也好,因為恐懼也好、貪婪也好、感情也好、同理心也好,康德把所有這些能牽著你走的力量叫做“inclination” —— 傾向性。

畫外音:

好好加班,我到時候,給你獎金,這就是不自由

  • 無條 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那怎麼才算道德呢?無條件的支持。

我做這件事並不是因為它會給我或者別人帶來什麼東西 —— 僅僅是出於義務,我認為這件事應該做。這才是真正的道德。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畫外音:

什麼是自由?自由就是不受驅使。既不被別人驅使,也不被自己的慾念驅使。換句話說,就是你不能是一個工具。

  • 特點 1 自由的人跟人相處,都是講平等關係。

例子1

比如說有一天吃完晚飯,你家小孩主動收拾了碗筷,你就表揚他,說做得好!真是個好孩子!我要給你獎勵!

請問,這跟動物園馴獸師訓練動物有什麼區別?你這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你是想通過表揚去操縱孩子的行為,你是驅使孩子,你是把孩子當工具。試想,如果是你丈夫做了這件事,你會用這種方法跟他說話嗎?

當你表揚別人的時候,就已經默認了上下級的關係,就是不平等

  • 特點2 不再擔心別人的認可,這也就是“被討厭的勇氣”。

阿德勒認為,人的一切煩惱根源就是人際關係。為什麼煩惱?因為你總想獲得別人的認可。

如果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就會產生自卑。

本來如果你是跟“理想的自己”比,對現在的自己感到不滿意,要努力奮鬥,那是非常健康的心態。

但是跟別人比,不但不健康,而且還可能把自卑變成“自卑情結”。

疑問:

那你可能會有一個疑問。不愛跟人交往的人、我行我素不管不顧的人也不在乎認可,也可以說是自由的,難道我們應該做這樣的人嗎?彆著急。自由只是一個維度,人確保了自由還得尋求幸福

解讀3-- 有世界觀,才能自由

只要有一個理直氣壯的價值在那,你就是幸福的。

所以阿德勒提出,幸福就是你出於對社會的關心,作為共同體的一員,積極參與其中,找到歸屬感。

幸福來自貢獻。

  • 例子:

有個小村莊,生活條件很一般,村長的收入更一般,村裡很多人不論是學歷還是收入都比村長高。但是,村裡人大小事情都找村長,村長是全村人的主心骨。那請問,這個村長幸福嗎?

我們可以想見這個村長是非常幸福的 —— 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價值。他對這個村子有強烈的歸屬感,他是村裡最重要的一員。

  • 阿德勒的建議是在一個共同體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應該想想更大的共同體。

你要知道你除了屬於那個工作單位之外還屬於很多共同體:

你屬於家庭、你屬於社會、你屬於國家、你屬於全人類

例子:

比如你在學校和老師的關係很不好,老師成天數落你,同學們也在老師的帶動下笑話你 —— 這等於是被自己特別在意的一個共同體排斥,這個感覺很不好。

  • 阿德勒的建議是在一個共同體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應該想想更大的共同體。

往大了看,你在這個小集體裡的這點衝突,不過是茶杯裡的風暴而已。

當然也不是說就應該回避問題,但是首先你要想到,別的地方並沒有排斥你。

阿德勒這個“共同體感覺”的前提是我們必須和別人建立橫向的關係,也就是人人平等。

再進一步,你要把別人看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

其實絕大多數人和你並沒有競爭關係,沒人一天到晚盯著你較勁。

現代陌生人社會中平等合作的關係其實是最簡單的。

總結

討厭的勇氣 是說人要有不怕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而改變需要勇氣。岸見一郎說,阿德勒心理學是關於勇氣的心理學

讀書筆記-被討厭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